Spring系列(三) --- 详述对 Bean 的作用域及生命周期的理解

13 篇文章 0 订阅

1 作用域

关于 Bean 的作用域用的场景并不是很多, 我们只需要掌握其概念, 了解每个作用域的应用场景即可, 当然也会举一个简单的🌰进行分析;
注意: 后四中是基于 Spring MVC 生效.

关于 Bean 的作用域的内容有些头皮发麻, 不用太担心, 只需知道怎么一回事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singleton: 单例作用域.

描述: 该作用域下在 IoC 容器中只存在一个实例, 获取 Bean 及装配 Bean 都是同一个对象; 这里需要说明 Bean 默认情况下是单例状态, 也就是所有人的使用都是同一个对象, 使用单例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性能, 因此在 Spring 中 Bean 的作用域默认是单例的;
使用场景: 当 Bean 对象的属性状态不需要更新的情况下使用该作用域, 也就是说无状态的 Bean 使用该作用域.

1.2 prototype: 原型作用域 / 多例作用域

描述: 每次对该作用域下的 Bean 的请求都会创建新的实例: 获取 Bean 及装配 Bean 都是新的对象实例;
使用场景: 当 Bean 对象的属性状态需要更新的情况下使用该作用域, 也就是说有状态的 Bean 使用该作用域.

1.3 request: 请求作用域

描述: 每次 Http 请求都会创建新的 Bean 实例, 与 prototype 类似;
使用场景: 一次 http 的请求和响应的共享 Bean.

1.4 session: 回话作用域

描述: 在一个 Http Session 中定义一个 Bean 实例;
使用场景: 用户回话的共享 Bean, 例如记录一个用户的登录状态.

1.5 application: 全局作用域(了解)

描述: 在一个 Http Servlet Context 中定义了一个 Bean 实例;
使用场景: Web 应用的上下文信息, 例如记录一个应用的共享信息.

1.6 websocket: Http WebSocket 作用域(了解)

描述: 在一个 Http WebSocket 的生命周期中, 定义一个 Bean 实例;
使用场景: WebSocket 的每次会话中, 保存了一个 Map 结构的头信息, 将用来包裹客户端消息头, 第一次初始化后, 直到 WebSocket 结束都是同一个 Bean.

🌰:
我们以 prototype 为例简单说一下:
第一步: 首先定义一个 bean:

@Component
public class UserBean {
	@Bean(name = "user1") 
    public User user1() {
        // 查询数据库并返回对象
        // 这里我们使用伪代码来构建一个对象
        User user = new User();
        user.setId(1);
        user.setName("Java");
        user.setAge(18);
        return user;
    }
}

第二步: 在 controller 中写两个方法:
方法一: 将 User 对象里面的 name 改成 “C++”

@Component
public class BeanScope1 {
    @Autowired
    private User user1;
    public User getUser() {
        User user = user1;
        user.setName("C++");
        return user1;
    }
} 

方法二: 不做改变

@Component
public class BeanScope2 {
    @Autowired
    private User user1;

    public User getUser() {
        return user1;
    }
}

第三步: 在启动类里面获取到 Bean 的实例:

public class Ap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spring.xml");
        BeanScope1 beanScope1 = context.getBean(BeanScope1.class);
        User user1 = beanScope1.getUser();
        System.out.println("BeanScope1: " + user1);

        BeanScope2 beanScope2 = context.getBean(BeanScope2.class);
        User user2 = beanScope2.getUser();
        System.out.println("beanScope2: " + user2);
     }
}

因为我们没有修改其作用域, 上文已经说了如果没有修改作用域的话, Spring 默认 Bean 的作用域是单例模式, 也就是 singleton 模式, 因此运行后的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四步: 如果这里我们将单例作用域改成多例作用域, 也就是加上 @Scope(ConfigurableBeanFactory.SCOPE_PROTOTYPE), 只需要在UserBean 里面加上, 如下:

@Component
public class UserBean {
	@Bean(name = "user1") 
	@Scope(ConfigurableListableBeanFactory.SCOPE_PROTOTYPE)
    public User user1() {
        // 查询数据库并返回对象
        // 这里我们使用伪代码来构建一个对象
        User user = new User();
        user.setId(1);
        user.setName("Java");
        user.setAge(18);
        return user;
    }
}

这时候其他地方不变, 运行结果则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 @scope 可以适用于方法注解, 也可以适用于类注解, 如果使用的是 @Bean + @Scope, @Scope 一定要放在方法上进行注解, 不能放在类上.
  • 当然 Bean 的作用域有两种写法, 如下:
  • @Scope(ConfigurableBeanFactory.SCOPE_PROTOTYPE)
  • @Scope(“prototype”)
    推荐使用第一种写法.
    以上就是 Bean 的 作用域有关的内容.

2 生命周期

关于 Bean 的生命周期比较繁琐, 总结如下:

  • 实例化, 也就是给 Bean 分配内容空间;
  • 设置属性, 也就是对象的注入;
  • 初始化, 初始化包含的内容比较多, 如下:
  • 执行各种通知, 各种 Aware;
  • 执行初始化的前置方法;
  • 执行构造方法, 这里有两种执行方式, 一种是执行 @PostConstruct, 另一种是 init-method;
  • 执行初始化的后置方法.
  • 使用 Bean;
  • 销毁 Bean, 这里要包含几个部分, 如下:
  • @PreDestroy;
  • 重写 DisposableBean 接口方法;
  • destory-method.

看完其生命周期是不是更头皮发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还是以一个生活中的🌰来描述一下吧!!!
例如我们要买一套房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补充: 也可看如下流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