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重要,能力更重要:年薪37万的比亚迪员工吐槽老员工学历低引发热议
最近,一位自称是比亚迪的员工在职场论坛上发帖,直言自己年薪37万,却看不起老员工的学历。他声称:“公司一些老员工居然是三本野鸡大学毕业,还管理着985、211的硕士生,真不害臊!”这一言论瞬间引发了广泛讨论与反感。
学历好只能说明考试厉害,智商高,智商高的人情商不一定高,管理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智商,但需要很高的情商,并不是所有的高学历都擅长管理。老员工就算学历不好,毕竟在公司干了那么多年,你一个新来的就因为学历高,就想把别人给替代了?
这位员工的发言,让我想起了当年华为那位北大员工的万言书。结局大家都知道,被任老回复:是不是有病,有病就去治,没病就开除。
学历真的能代表一切吗?我们来仔细分析下。
学历高≠能力强:职场中,拼的是能力而非学历
有人说:“不服可以离职啊,如果二十年后一个清华的毕业生过来这样说你,一个211的也配管我清华的。”这话虽然糙,但理不糙。在职场上,尊重是靠实力赢得的,而不是学历。
更有网友犀利地指出:“学历歧视是种职场毒药。这位年薪37万的员工可能是刚入职场不久,对企业的认知还停留在‘学历决定一切’的阶段。”事实上,学历高只是证明了学习能力,但真正的职场能力——解决问题、管理团队的智慧、对公司业务的深度理解,这些往往是经验和时间的积淀,而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
老员工凭什么能当领导?——经验就是实力!
那为什么那些学历相对较低的老员工,反而能够坐上管理位置呢?首先,这些老员工大多伴随公司多年,从公司初创到发展壮大的每一步,他们都在现场,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经验。他们不仅了解公司的业务流程和文化,也通过多年的努力,获得了公司的信任。
而对于一些新员工,尽管学历很高,但职场上的经验尚浅,如何把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是他们面临的挑战。因此,管理者的资历和经验往往成为老员工的优势。而那些认为凭借学历就能轻松上位的新员工,往往低估了经验在职场中的权重。
职场歧视不可取,合作共赢是关键
这场关于“学历 vs. 能力”的争论,其实折射了职场中的普遍现象。的确,学历可以为你打开职场的大门,但想要在职场中站稳脚跟,远离“内卷”,真正的硬通货还是你的能力。而低学历员工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也能在公司内部赢得尊重与话语权。
在职场中,尊重每一位同事的贡献,尤其是那些经历了公司风雨、做出过卓越成绩的老员工,这不仅是一种基本的职场礼仪,更是成功职场人的必修课。
有个前上汽集团的大专毕业的朋友,手底下带过985、211,甚至清华的研究生。他说:“到今天人家都恭恭敬敬喊我一声张老师,我经常和他们,在过10年你们当大领导记得给我一口饭吃,但是你现在在你毛都没长齐之前,都乖乖学本事。”这个故事,让人感受到了职场的温情和残酷。
那些年薪37万的吐槽者,其实更应该明白,无论是高学历还是低学历,都各有其闪光点。与其互相看不起,不如将彼此的优势互补。高学历员工可以带来新鲜的思维和创新力,低学历老员工则拥有扎实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视角。彼此尊重、共同进步,才是职场上的真正赢家。
打工人不易,学历只是起点
无论你是985毕业还是职高出身,学历固然是你的标签之一,但它永远无法定义你的一生。打工人不易,打工魂永存。记住,能力是你在职场中永远的硬通货,踏实工作,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才是职场上的真理。
正如有网友所说:“你学历高,智商也许确实出众,但情商和管理能力同样关键。而那些学历不高却在公司深耕多年的老员工,他们的积累,可能比你想象得要深厚得多。”
职场从来不是一个只看学历的战场,更是一个看你如何运用自身能力解决问题的舞台。学历只是敲门砖,真正帮助你走得更远的,是你的思维高度、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所以,年薪37万又如何?重要的是如何在职场中做到“37万乘以无限可能”,而不是在学历上斤斤计较。
——学历只是一张纸,能力才是真正的通行证!
当然,网上的说法不一定完全准确,如果你对这个事情有所了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遇到的真实情况。
您对这位比亚迪员工的言论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想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