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有哪些构成要素
构建网络所需的硬件一般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硬件,以及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计算机硬件,这些赢家统称为节点,节点之间可以通过链路连接
- 节点(Node):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构成网络的硬件均可称为通信节点;
- 链路(link) :泛指将各个节点进行连接的逻辑线路,物理上可以使用有线线缆或者无线电波;
- 主机(host) :通过网络为其它机器提供服务的计算机,也称为服务器;
- 客户端(client):指从主机处获得服务的计算机也成为终端或者Terminal;
二:客户端服务器型与点对点型
根据主机和客户端承担角色不同,可将网络分为客户端服务器型和点对点型
- 客户端服务器型:一种严格区分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接受方的架构。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服务,而服务器响应客户端的服务请求。也称为垂直分布或功能垂直分布系统。例如:HTTP通信。
- 点对点型:一种不严格区分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接受方的架构。参与网络的计算机可能成为网络中的服务器,也可能成为网络中的客户端。也称为水平分布或功能水平分布系统。例如:Skype 通信。
三 :OSI参考模型
各层 简称 | 正式名称 | 说明 |
第一层 Layer 1 L1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 该层传输的数据为0和1,也成为比特序列或比特流 |
第二层 Layer 2 L2 | 数据链路层(Data-link Layer) | 保障数据在通信介质(通信线缆等)上传输。通过使用物理层地址(如MAC地址)来确认数据会发送至何处。该层传输的数据称为帧(Frame) |
第三层 Layer 3 L3 | 网络层(Network Layer) | 定义两个终端系统之间(地理上距离很远,可能还有其间经过多个网站硬件的情况)连接和传输路径的选择(路由) |
第四层 Layer 4 L 4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隐藏通信实现的细节,向上层提供数据通信服务。为了实现高可靠性的通信,该层负责建立、维持、释放虚电路,检测并纠正通信故障,提供流量控制服务以防止通信对方数据溢出 |
第五层 Layer 5 L5 | 会话层(Session Layer) | 规定了通信开始与结束时发送数据的形式等内容。在该层内建立逻辑上的通信链路。会话(Session)是指在两个通信系统之间进行逻辑通信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 |
第六层 Layer 6 L6 |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 定义传输数据所使用的压缩方式以及数据的表现形式等 |
第七层 Layer 7 L7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定义电子邮件SMTP、文件传输FTP,使用Web浏览器浏览网页的HTTP等用于特定目的的软件规格 |
四:OSI参考模型对应的数据形式与网络协议
层级 | 数据形式 | 主要网络协议 |
物理层 | 比特流 | |
数据链路层 | 帧 | |
网络层 | 分组、数据报 | IP、IPX、X.25 |
传输层 | 段、消息 | TCP、UDP等 |
会话层 | 应用数据 | SSL等 |
表现层 | 应用数据 | ASCII编码、EBEDIC编码等 |
应用层 | 应用数据 | HTTP、FTP、SMTP、SNMP等 |
五、TCP/IP分层模型与所对应的网络硬件
分层 | 地址 | 对应的网络硬件 |
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层) | MAC地址 | L2交换机、无线LAN接入点 |
网络层 | IP地址 | 路由器、L3交换机 |
传输层 | 端口号(TCP端口、UDP端口) | L4交换机、防火墙 |
应用层 | 根据应用程序的不同而不同 | L7交换机、防护墙、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