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裁员30%,大部分年薪超100万!揭露职场真相:思考的深度,决定职场的高度...

👇👇关注后回复 “进群” ,拉你进程序员交流群👇👇

作者丨Mr.K   编辑丨Emma

来源丨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互联网时代一切都需要Update,裁员不叫裁员,改称为“人力优化”。元旦之后的这几天,大厂的“优化运动”持续进行中,短视频平台某手也传出涵盖电商、商业化、国际化、游戏四大事业部的优化潮,有些团队的优化比例高达30%,大部分被裁的人年薪超100万。

在K哥看来,大厂间的这种优化裁员操作,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内,还会持续存在。

K哥最近也经常被问到裁员焦虑的相关问题,我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当一群人遇到一头饥饿的熊时,你不一定要比熊跑得快,但至少要比大多数人跑得快”,别管是竞争、还是内卷,这个道理懂的都懂。

怎样才能让自己跑赢其他大多数人?靠的不是体力,而是脑力。在K哥看来,让你大脑的思考领先同一圈层的其他人,是确保自己在职场拥有相对稳固地位,以及更有前途的基础和前提,这种思考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深度思考”。

美团的王兴曾说过:“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可见这种能力在职场人身上多稀缺,在老板眼中又有多重要。

什么是深度思考?行为学、管理学上有不少相关论述和著作,比如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 卡尔.纽波特,曾专门写了一部《深度思考》,并在书中把这种思考定义为“无干扰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对某一事物)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很明显,“专注”和“认知极限”是这个概念的关键词。

还是先举个例子,K哥有个旧部属,拿到一个不错的offer跳槽大厂,他非常感恩,工作努力认真,几乎每天加班。即使如此,他在大厂干了两年,不但一直没能升职,反而在前段时间的裁员潮中被优化了。

他觉得非常憋屈,在微信上跟K哥诉苦,说自己在大厂每天忙的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积极响应各种需求,从不和人争执,没想到像自己这样的人最后还是被裁,说啥也想不通。

听他抱怨了半天, 我问他,在大厂的这两年,除了忙,自己有没有感觉成长和进步,有没有做过别的自我提升。他的答案是没有,自己一直忙着各种输出。我又问他,有没有在工作中给他的Boss提出哪怕一条独立思考、有建设性且被采纳的建议。他的回答还是没有,原因还是太忙,被动响应各种需求都来不及。

根据卡尔.纽波特“深度思考”的概念,我这位老部下既没有实现“专注”,也没有让自己的某种认知达到极限,这也正是他的问题所在。

他在大厂也算中层管理,但实际上却慢慢成了“流水线员工”,工作机械重复、没有创造性。不是说大厂不需要这类员工,只是这种“平淡无奇”的员工可替代性太强了,抵御外部变化的能力太差了。

你能做的事,你能思考的问题,物美价廉的新人来了不久就能接手甚至超越,你觉得你所谓的忙碌有价值吗?一有风吹草动,你的位子会稳吗?

K哥这位老同事,错就错在环境变了、职位变了、薪水变了,但是他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式却没有Update。

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范围以外的钱。同理,你永远无法真正获得超出你认知以外的职位,如果有,也可能只是暂时的运气。要想在职场获得真正的晋升和突破,学会深度思考,取得与职位匹配的认知,才是绕不过去的必由之路。

有意识的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和能力,K哥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e50e39b9b262819b66112f68ba7aef3c.png


01

第一点,不要用表面的勤奋,掩饰思维上的懒惰

不要用“假象思考”自我麻痹、自我欺骗。另一位麻省博士平井孝志在《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一书中认为,认真思考、花时间思考与深度思考之间并无关联,虽然这些词看上去很像。K哥对此非常认同,思考和职场的岗位一样,是有着明显的层次差别的。

西蒙·斯涅克在他的“黄金思维圈”理论中,把人的思考认知分为what、how、why三个层面。

“what”是指浮在表面的一些现象,也就是大众对某一事件的初步了解;

“how”则是指通过某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某种途径实现既定目标;

“why”是说能彻底明白自己某一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底层逻辑。

以K哥减肥为例,当K哥提出减肥诉求时,“what”级别的健身教练会给K哥滔滔不绝大谈脂肪燃烧的重要意义;“how”级别的教练就可能会给K哥制定详尽的减脂运动计划。你知道“why”级别的教练会做什么吗?他们会先把脂肪忘掉,而是首先分析K哥胖的原因,是饮食导致,还是缺乏运动所致?是新陈代谢的问题,还是身体健康出了问题?…

这三个教练都在为K哥的肥胖问题努力思考,但哪种才是触及问题核心和“底层逻辑”的,谁的段位更高、更受老板或客户的喜欢,不言自明了吧。


02

第二、减少浮浅工作,以更高层次的思考作为行为导向

“浮浅工作”也是卡尔.纽波特在《深度思考》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即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可以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很明显,K哥那位被大厂优化的旧同事,一直忙着到处“响应”的工作,其中的大多数就属于浮浅工作。

而作为一个大厂中层,这显然是不够的,在接受某些指令时,他更应该以Boss的高度和视角来思考让他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基于业务还是基于形式,是应急之策还是长远规划?是有其他更优方案,还是只能死磕一条道?有没必要和Boss做个深入沟通,或者提出某个具体的新建议,什么时候提、怎么提…

有了这种深层次的思考才可能让他和boss思维同频,同感共情,才能真正体现自己应当具备的价值。

c42b08d50d194eff1d5b7b70dd6e1451.png


03

第三、远离碎片信息,培养系统性思维和洞察本质的能力

在当今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被海量信息包围着,其中大多是碎片信息。3天教你成为行业高手、5天让你年赚百万…这些说法听上去就有明显的逻辑漏洞,但仍然会有前赴后继的韭菜自愿送上人头。

在K哥看来,这些浓缩的二手信息,不能说没有任何价值,但它们大都是快餐式、浅碟式的,是把系统性知识拆解拼装,或把某一方面的作用刻意放大,而忽略了整个系统中的前因后果、起承转合。而这些却极可能是那些“碎片知识”成立或适用的关键前提。

这些碎片信息还会成为一个人获取系统认知、养成深入思考能力的重要阻碍。因为这些人的时间和大脑都被这种碎片化的“知识”体系所占据。在遇到问题时,所调取的储备信息和形成的行为模式,也都是基于那些碎片信息所衍生的。

因此,要形成真正深度思考的能力,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获取第一手、体系化的信息和知识。比如多读书、参加各种系统性学习和进修。能真正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职业的思考体系和知识体系,所有的自我投资都是值得的。


04

第四、给自己争取独处的时间,习惯深度复盘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工作要做、邮件要回、会议要开、孩子要哄、老婆要陪…即便如此,也要给自己争取到独处的时间。

在这段留白的时间里不做旁骛,聚焦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和复盘。表面风平浪静,心中波澜万千,所有的决策细节、逻辑Bug都会慢慢浮现,对于今后的成长和成熟极具意义。

领英公司的CEO杰夫·韦纳每天都要给自己留出90分钟到两个小时进行深度思考,他将这段时间视为“最重要的生产工具”。美国在线总裁蒂姆•阿姆斯特朗,甚至直接要求他手下的主管们,至少要把工作日里十分之一时间用来思考。

不瞒各位,K哥现在也养成了这个习惯,每周末至少拿出半天的时间闭门独处,K嫂和小K都不允许打扰,他们一度以为我在修仙。

最后K哥掏心窝子说一句,各位职场人在思想上千万不能偷懒,要把深入思考当成一个重要的工作对待。原因也很简单,思考的深度,很可能决定了你职场的高度,甚至是你人生的宽度。至少它可以帮你跑赢大多数人,这样的理由还不充分吗?

f4165613209269793abdb152937775d2.png作者简介Mr.K,“技术领导力”公众号 作者,从一名普通程序员逆袭成为独角兽公司技术高管。出版过多本畅销书,写出多篇10W+文章。分享:行业趋势、职场经验、团队管理、商业通识等话题。

注:发文24小时后才可以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作者介绍。不规范转载一经发现,将永久取消转载资格。

-End-

最近有一些小伙伴,让我帮忙找一些 面试题 资料,于是我翻遍了收藏的 5T 资料后,汇总整理出来,可以说是程序员面试必备!所有资料都整理到网盘了,欢迎下载!

fe9628a4b5d46d77f71dd108630478b8.png

点击👆卡片,关注后回复【面试题】即可获取

在看点这里06a9eee2dda2cc5a7d625e242c7a24ef.gif好文分享给更多人↓↓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