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色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技巧—参考论文

理论意义
以往人们对延安秧歌在历史上的地位的探讨表明,延安秧歌戏一改旧秧歌剧插诨打科、嬉戏诙谐的民间情趣,把秧歌变成了“斗争秧歌”,它的思想内容是全新的,与陕甘宁边区的斗争思想相一致,也为文艺如何反映现实斗争提供了参照,从而产生了以《白毛女》为起点的“新歌剧”。由此看来,要想正确认识延安秧歌在历史上的地位,不仅要以“题材”为立足点,还要把“体裁”作为切入点。要想深挖延安秧歌剧在“新歌剧”中的重要性,就必须从它的类型和表现方式中寻找它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百年革命文学与中国歌剧的发展中,寻找到它的“上下文”,并对其作出一个客观的历史评价。长期以来,“没有‘秧歌剧’就没有‘新歌剧’”,“没有《兄妹开荒》就没有《白毛女》”,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以形式为基础的历史观,但它主要是针对后来的秧歌戏(比如《惯匪周子山》),认为它的篇幅、表演场面、规模,都已与《白毛女》等大型歌剧相媲美,但其体裁和表现方式对新歌剧产生的正面影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延安秧歌和陕北秧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对比,对其类型特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对中国百年来戏曲发展的影响及其发展的重要意义。
延安秧歌剧是以陕北秧歌为基础、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革命剧种,具有以前的“左翼”戏剧、苏区戏剧和延安早期戏曲的类型特点。在表现方式上,对以《白毛女》为起点的解放区“新歌剧”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斗争提供了一种形式参考和创造经验。关于延安秧歌剧体裁及其表现形式的再认识,无疑是深化其研究的重要途径,也是真正认识其历史地位的重要前提,所以,对延安秧歌的研究不仅要从“题材”入手,还要从“体裁”上加以考察。
关键词:延安秧歌剧;体裁特征;中国歌剧;历史地位
1 绪论………………………………………………………………………………………1
1.1 研究意义………………………………………………………………………………1
1.1.1 理论意义……………………………………………………………………………1
1.1.2 实践意义……………………………………………………………………………1
2 创作背景概述……………………………………………………………………………2
2.1 延安秧歌剧的体裁……………………………………………………………………2
2.2 《翻身道情》创作的时代背景………………………………………………………2
3 艺术特点分析……………………………………………………………………………4
3.1 《翻身道情》的艺术特点……………………………………………………………4
3.2 《翻身道情》的演唱特色……………………………………………………………5
4  结语………………………………………………………………………………………6
5  参考文献…………………………………………………………………………………7
1、延安秧歌剧的体裁
延安秧歌剧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以农村生活为背景,运用陕北秧歌、民间歌舞、说唱艺术等多种形式进行创作。其以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和舞蹈形式,运用秧歌剧的表现方式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通过音乐、舞蹈、语言等形式表达出来,是革命年代中红色歌曲最重要的创作体裁之一。延安秧歌剧源于陕北民间秧歌,早期主要是用来给农民带来娱乐,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一种集歌舞与说唱为一体的群众文艺形式。陕北秧歌剧的风格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在演唱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延安秧歌剧是以民间小调和民歌为主要素材进行改编而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特点是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唱腔优美、生动活泼。陕北秧歌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减租会》,该剧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遭受地主和政府恶势力的双重剥削,生活十分困苦。地主欺压农民,农民则进行反抗斗争,最终取得胜利。该剧通过描写群众对地主恶势力进行斗争和斗争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来表达劳动人民群众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陕北秧歌剧以民间小调和民歌为主要内容,在表现方式上主要采用了叙事体和抒情体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叙事体包括了五种不同类型:叙述、唱述、唱词、说唱等,情感色彩浓厚;抒情体包括了歌、舞、乐等形式。《减租会》讲述了减租运动开展以来发生在延安地区减租运动中发生的故事,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于地主恶霸以及国民党政府的强烈不满情绪。《翻身道情》是陕北秧歌剧中比较经典的一首歌曲,它通过道情这个传统曲艺形式来讲述故事,描绘了地主恶霸欺压人民群众的丑恶嘴脸,对当地劳动人民进行了深刻地教育。整首歌曲不仅表达出了劳动人民对于地主恶势力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不满情绪,也表现出了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李情,吕青.延安时期陕北秧歌剧的艺术特征分析[J].品位·经典,2022(15):5-7.
[2]胡博,张岚月.秧歌剧的教育价值与当代应用[J].中国戏剧,2022(07):89-91.
[3]王冬霓.延安秧歌剧体裁特征的再认识——兼论延安秧歌剧在百年中国歌剧中的历史地位[J].音乐研究,2022(02):107-115.
[4]王树荫,汤垚.延安新秧歌剧的价值导向与历史作用[J].甘肃社会科学,2022(01):33-41.
[5]胡一峰.秧歌革命化与创造民族新文艺——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史视野下的考察[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06):10-20.
[6]伍洋.戏曲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叙事——红色戏曲与戏曲特色的秧歌剧、新歌剧[J].音乐研究,2021(04):74-83.
[7]熊庆元.文体革新、文化运动与社会革命——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历史形态及其政治向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12):26-41.
[8]张勇锋.从“媒介革命”到“革命媒介”:延安新秧歌运动再考察[J].新闻大学,2020(10):55-68+12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