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学开展美育工作中存在的困境,研究美育工作实施成果以及探索美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育外延已经不单指向艺术教育,而是指向多角度,融合性的育人方式。通过对美育现状的分析,探索学校美育教育改革创新突破点,提升教师对美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师美育指导能力,培养美育专业化人才,把学生综合性发展落到实处。
通过此次研究提高对学生美育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美的品格,提高教师对于素质教育和美育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学校而言把美育列到学校整体规划中,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四有新人。
美育称为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美育一直深受重视,尤其近年来美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2022年学校美育工作得到突破性进展,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本次研究以美育在我国小学发展历程阐述美育的意义,从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表现说明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基本情况,阐明美育发展中的问题,为美育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美育;小学教育;重要性
一、 绪论 1
(一)研究的背景 1
(二)研究的目的 1
(三)研究意义 1
(四)研究方法 1
1.文献研究法 1
2.比较研究法 2
二、美育的内涵和意义 2
(一)美育的定义 2
(二)美育的意义 2
三、美育在小学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3
(一)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发展 3
(二)美育在小学教育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4
1.美育能够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4
2.美育能够约束学生行为习惯 4
3.美育能够塑造学生品格,提升道德意识 5
4.美育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5
5.美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5
四、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5
(一)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6
1.美育体现在学科教学上 6
2.美育体现在校园活动中 6
(二)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基本情况 6
1.校领导对美育重视程度较高 6
2.师资力量勉强可以满足需求,但美育培训严重不足 6
3.美育形式单一化 7
(三)美育在小学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7
1.美育教育应重实质而非形式 7
2.美育应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8
3.强调美育发展的核心 8
五、 美育的对策及建议 8
(一)树立美育理念 8
(二)营造美育环境 8
(三)丰富美育教学内容 9
六、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一)美育的定义
我国第一个把美育概念引入中国的人是王国维,强调了美育的独立价值;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将美育、德育、智育和体育并列为四育,列入教育方针。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对美的展现、对美的鉴赏能力以及对美的创造能力。美育的主要途径是艺术教育,但美育不是传授技能,不能以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和评估。美育的目的是人格的养成,提升学生人格的塑造,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对幸福生活的感受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美育的意义
美育具有道德提升的意义。美育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美育能够促进人的感性发展,增强同理心,对事物的感受力以及对高尚事物的追求,美育能够约束人的行为,以较高道德标准自我约束。道德的发展源自美,美育是对道德的提升和升华。
美育具有创造的意义。学生通过对美的学习,引导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美育过程中丰富学生想象力,在感知和鉴赏过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美育具有全面发展的意义。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缺一不可。美育融合于其他四育之中,不仅抓好智育发展,也要抓好德育发展,同时塑造学生的精神内核,培养学生综合性、全面性发展。美育不仅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美育具有培养人终身幸福的意义。在美育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丰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向善求真,培养学生拥有幸福的能力,拥有更加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蔡书太,陈良豪.以美育人以美立校:项目式美育教学的实践路径[J].辽宁教育,2022(04)
[2]弭宇航,吴林龙.《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信仰思想论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01)
[3]周福盛,黄一帆.社会美育力量参与学校美育:价值、困境与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2(01)
[4]张利军.建设优良校风,助力生命成长[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1(12)
[5]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6]王鹏.增强小学美育实效应提升六性[J]. 教学与管理,2016(20)
[7]李媛媛.秦巴山区小学美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陕西科技大学,2019
[8]杨珏.小学美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9]王鹤.关于小学美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沈阳师范大学,2017
[10]李晓瑜.农村小学美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