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朋友圈为什么不设置到首屏或者下栏,为什么路径这么深

1.从产品定位的角度来看:

基于产品定位,“朋友圈”的位置处于第三个Tab“发现”中的,“发现”这两个字本身就给人无限的空间想象,而在“发现”栏中除了有朋友圈之外,还有摇一摇,扫一扫等功能,由于朋友圈是我们使用比较频繁的功能,因此被置顶了,从产品定位的角度来看,微信的最初定位就是即时通讯工具(微信最早的版本没有朋友圈),即时通讯的功能优先级是高于社交的。且微信其实是带动社交的,当然也作为一个购物,买票等平台,如果将“朋友圈”放置首屏,则“发现”Tab下的其他内容点击率将会小很多,因此,朋友圈放置在“发现”下,不仅符合微信的产品定位,还为其它功能“导流”。

(补)2.从选择或然率的角度来看(有时候答题也不一定都要一直产品产品怎么样,有时候一些科学规律也很有说服力)

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过一个公式: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程度。公式中的“报偿的保证”指的是内容满足选择者的需要的程度,而“费力的程度”则指的是获取这则内容的难易状况。(或然率就是概率)
尽管微信朋友圈需要经过“发现——朋友圈”2步点击才能获取朋友圈的内容,但对于大部分微信用户来说,朋友圈承载的内容,即所谓的报偿的保证远远大于这2步点击的费力程度。因此,尽管朋友圈的路径这么深,但并不影响绝大部分用户的使用。且微信在“发现”这一tab上做了非常友好的提醒机制,即逼死强迫症的小红点。这个红点不像消息的Push机制那么强势,它是一个弱提醒,但正是因为它的提醒,让用户可以时时知道朋友圈有更新,引导用户去点击查看朋友圈内容。
因此,路径深这个问题也是解释得通的。

3.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
①人群定位:

在微信的用户群体中:64.3%为男性。

年龄组成:微信的用户50%以上都是26岁以上的人群.

职业方面,企业职员、自由职业者、学生、事业单位员工这四类占据了80%的用户,此外,80%的中国高资产净值人群在使用微信。

数据来源(微信用户数据报告)

②.用户行为分析:

在新增的微信好友中,工作关系占比很大。

用户对于朋友圈的使用更多的是娱乐性的。





数据来源(微信用户行为分析报告)
总:有以上数据分析,微信的用户以工作的人群为主,且多用于办公,并且用户对于即时通讯的需求非常的明显,所以对于拿来工作办公的人群来说:对及时信息的获取的优先级更大于娱乐性,对于即时通讯的人群来说,也能最快的得到通讯需求,并且,80%的中国高资产净值人群在使用微信,若将优先级发生变化,则会影响产品本身的定位。
③.产品逻辑:打开微信,通过不断地左划,会发现非常清晰的逻辑线:微信消息--通讯录--发现--我的。
④对于关系链少的人来说,朋友圈刷得不会很频繁,而对于关系链多的人来说,朋友圈内容过多其实也很烦,尤其是满屏自拍或者代购的时候真是很想取关。因此,如果朋友圈单独拿出来放到首屏,不仅弱化了“微信——通讯录——朋友圈”之间的逻辑关系,长远来看还会影响用户体验,真是得不偿失。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