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德国MPQ证实光子是量子比特载波的优选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新的可扩展可编程纠缠光子源方法,在光学谐振器中成功产生了14个纠缠光子,创造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光学光子纠缠态记录。该成果将为光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带来新的可能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图片来源:MPQ)

在量子计算机中,利用量子纠缠来集成大规模物理量子比特纠缠态进行计算,是发挥量子计算优势的重要突破方向之一。需要指出的是,量子纠缠很难制备,难以维护和操纵。多年来,科学家们为实现量子纠缠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实现量子纠缠在技术上仍是概率性的,可扩展性严重被限制。

最近,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MPQ)的物理学家在该领域取得了重磅成果: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扩展可编程纠缠光子源方法,并在光学谐振器中产生了多达14个纠缠光子,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光学光子纠缠态。

目前,该研究论文“Efficient generation of entangled multiphoton graph states from a single atom”(单原子多光子纠缠图态的有效生成)已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他们将铷原子置于光学谐振器中,通过一定频率的激光对单原子态进行精确操控。原子被特定频率的激光击中后具有给定的特性,再向它发射一个控制脉冲,这导致原子发射出一个与原子纠缠的光子,重复这个过程——原子在每个发射光子之间旋转,最终产生一整条相互纠缠的光子链。

目前,该研究人员已有效地生成和检测到多达14个光子的最大纠缠态(格林伯格-霍恩-齐林格态)和多达12个光子的线性簇态,保真度下界分别为76.6%、56.4%。研究人员还指出,该方法比现有技术效率更高,他们在光子测量速率上快了几个数量级

MPQ博士生、论文合著者Philip Thomas表示:“光子,光的粒子,特别适合作为量子比特的载体以及产生大量量子纠缠。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光子的退相干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它们更抗干扰且易于操控。”

同时,该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单个原子高效生成多光子纠缠领域的工作,将为光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链接:

https://www.nanowerk.com/nanotechnology-news2/newsid=61345.php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987-5

https://www.photonics.com/Articles/Fourteen_Entangled_Photons_Expel_a_Quantum/a68319

编译:A

编辑:慕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