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prongBoot使用的默认日志框架是Logback,并用INFO级别输出到控制台
2.日志输出内容元素具体如下:
- 时间日期:精确到毫秒
- 日志级别:ERROR, WARN, INFO, DEBUG or TRACE
- 进程ID
- 分隔符:— 标识实际日志的开始
- 线程名:方括号括起来(可能会截断控制台输出)
- Logger名:通常使用源代码的类名
- 日志内容
3.日志依赖
该依赖内容就是 Spring Boot 默认的日志框架 logback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logging</artifactId>
</dependency>
实际开发中我们不需要直接添加该依赖。
4.日志的级别
SpringBoot的日志的级别有7个:
TRACE , DEBUG , INFO , WARN , ERROR , FATAL , OFF
日志级别从低到高为:
TRACE < DEBUG < INFO < WARN < ERROR < FATAL< OFF 。
如果设置为 WARN ,则低于 WARN 的信息都不会输出。
Spring Boot 中默认配置 ERROR 、 WARN 和 INFO 级别的日志输出到控制台。
5.配置日志
可以在application.properties文件进行日志的配置
例如:
#root日志以WARN级别输出
logging.level.root=WARN (让日志只输出warn及以上级别的信息)
#springframework.web日志以DEBUG级别输出
logging.level.org.springframework.web=DEBUG
#hibernate日志以ERROR级别输出
logging.level.org.hibernate=ERROR
logging.file=e:\\springboot\\info.log
logging.pattern.console=%d{yyyy/MM/dd-HH:mm:ss} [%thread] %-5level %logger- %msg%n
logging.pattern.file=%d{yyyy/MM/dd-HH:mm} [%thread] %-5level %logger- %msg%n
默认情况下,Spring Boot将日志输出到控制台,不会写到日志文件。如果要编写除控制台输出之外的日志文件,则需在application.properties中设置logging.file或logging.path属性。
logging.file:设置文件,可以是绝对路径,也可以是相对路径。
如:logging.file=log/my.log(相对)或者/log/my.log(绝对)
logging.path:设置目录,会在该目录下创建spring.log文件,并写入日志内容
如:logging.path=/var/log
如果只配置 logging.file,会在项目的当前路径下生成一个 xxx.log 日志文件。
如果只配置 logging.path,在 /var/log文件夹生成一个日志文件为 spring.log
注:二者不能同时使用,如若同时使用,则只有logging.file生效
默认情况下,日志文件的大小达到10MB时会切分一次,产生新的日志文件,默认级别为:ERROR、WARN、INFO
6.自定义日志配置
通过系统属性和传统的Spring Boot外部配置文件依然可以很好的支持日志控制和管理。
根据不同的日志系统,你可以按如下规则组织配置文件名,就能被正确加载:
- Logback:logback-spring.xml, logback-spring.groovy, logback.xml, logback.groovy
- Log4j:log4j-spring.properties, log4j-spring.xml, log4j.properties, log4j.xml
- Log4j2:log4j2-spring.xml, log4j2.xml
- JDK (Java Util Logging):logging.properties
Spring Boot官方推荐优先使用带有-spring的文件名作为你的日志配置(如使用logback-spring.xml,而不是logback.xml),命名为logback-spring.xml的日志配置文件,spring boot可以为它添加一些spring boot特有的配置项。
如果你即想完全掌控日志配置,但又不想用logback.xml作为Logback配置的名字,可以通过logging.config属性指定自定义的名字:logging.config=classpath:logging-config.xml
虽然一般并不需要改变配置文件的名字,但是如果你想针对不同运行时Profile使用不同的日志配置,这个功能会很有用。
例如: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onfiguration scan="true" scanPeriod="60 seconds" debug="false">
<contextName>logback</contextName>
<property name="log.path" value="E:\\springboot\\info.log" />
<!--输出到控制台-->
<appender name="console" class="ch.qos.logback.core.ConsoleAppender">
<!-- <filter class="ch.qos.logback.classic.filter.ThresholdFilter">
<level>ERROR</level>
</filter>-->
<encoder>
<pattern>%d{HH:mm:ss.SSS} %contextName [%thread] %-5level %logger{36} - %msg%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输出到文件-->
<appender name="file"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RollingFileAppender">
<file>${log.path}</file>
<rollingPolicy class="ch.qos.logback.core.rolling.TimeBasedRollingPolicy">
<fileNamePattern>logback.%d{yyyy-MM-dd}.log</fileNamePattern>
</rollingPolicy>
<encoder>
<pattern>%d{HH:mm:ss.SSS} %contextName [%thread] %-5level %logger{36} - %msg%n</pattern>
</encoder>
</appender>
<root level="info">
<appender-ref ref="console" />
<appender-ref ref="file" />
</root>
<!-- logback为java中的包 -->
<logger name="com.qianfeng.controller"/>
<!--additivity是否向上级loger传递打印信息-->
<logger name="com.qianfeng.controller.SpringController" level="WARN" additivity="false">
<appender-ref ref="console"/>
</logger>
</configuration>
- scan:当此属性设置为true时,配置文件如果发生改变,将会被重新加载,默认值为true。
- scanPeriod:设置监测配置文件是否有修改的时间间隔,如果没有给出时间单位,默认单位是毫秒。当scan为true时,此属性生效。默认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
- debug:当此属性设置为true时,将打印出logback内部日志信息,实时查看logback运行状态。默认值为false。
<contextname>:每个logger都关联到logger上下文,默认上下文名称为“default”。但可以使用设置成其他名字,用于区分不同应用程序的记录。一旦设置,不能修改,可以通过%contextName来打印日志上下文名称。
<property>:用来定义变量值的标签, 有两个属性,name和value;其中name的值是变量的名称,value的值时变量定义的值。通过定义的值会被插入到logger上下文中。定义变量后,可以使“${}”来使用变量。
<appender>:用来格式化日志输出节点,有俩个属性name和class,class用来指定哪种输出策略,常用就是控制台输出策略和文件输出策略。
ThresholdFilter为系统定义的拦截器,例如我们用ThresholdFilter来过滤掉ERROR级别以下的日志不输出到文件中。如果不用记得注释掉,不然你控制台会发现没日志。
RollingFileAppender用于切分文件日志:
<fileNamePattern>logback.%d{yyyy-MM-dd}.log</fileNamePattern>:定义了日志的切分方式——把每一天的日志归档到一个文件中,
<maxHistory>30</maxHistory>:表示只保留最近30天的日志,以防止日志填满整个磁盘空间。同理,可以使用%d{yyyy-MM-dd_HH-mm}来定义精确到分的日志切分方式。
<totalSizeCap>1GB</totalSizeCap>用来指定日志文件的上限大小,例如设置为1GB的话,那么到了这个值,就会删除旧的日志。
<root>节点是必选节点,用来指定最基础的日志输出级别,只有一个level属性。
<loger>用来设置某一个包或者具体的某一个类的日志打印级别、以及指定<appender>。<loger>仅有一个name属性,一个可选的level和一个可选的addtivity属性。
name:用来指定受此loger约束的某一个包或者具体的某一个类。
level:用来设置打印级别,大小写无关:TRACE, DEBUG, INFO, WARN, ERROR, ALL 和 OFF,还有一个特俗值INHERITED或者同义词NULL,代表强制执行上级的级别。如果未设置此属性,那么当前loger将会继承上级的级别。
addtivity:是否向上级loger传递打印信息。默认是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