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方法
1)、<table></table>表示在网页上显示一张表;
2)、<table border = "1"></table>表示给表格加上边框;
3)、<th></th>表示标题表头;
4)、<tr></tr>表示行标签;
5)、<td></td>表示表格中的单元格;
<table border="1">
<tr>
<th>表头1</th>
<th>表头1</th>
<th>表头1</th>
</tr>
<tr>
<td>文本11</td>
<td>文本12</td>
<td>文本13</td>
</tr>
<tr>
<td>文本21</td>
<td>文本22</td>
<td>文本23</td>
</tr>
<tr>
<td>文本31</td>
<td>文本32</td>
<td>文本33</td>
</tr>
</table>
网页中显示如下:
二、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1)、跨列合并
关键字colspan
如:<td colspan = "2"></td>表示合并将本列和本列的下一列合并;
例1:
<table border="1">
<tr>
<th>表头1</th>
<th>表头1</th>
<th>表头1</th>
</tr>
<tr>
<td>文本11</td>
<td colspan="2">文本12</td>
</tr>
<tr>
<td>文本21</td>
<td>文本22</td>
<td>文本23</td>
</tr>
<tr>
<td>文本31</td>
<td>文本32</td>
<td>文本33</td>
</tr>
</table>
例一效果如下:
例二:
如果将上例中代码<td colspan="2">文本12</td>改变为
<td >文本12</td>
例二效果如下:
例三:
如果将例一代码<td>文本11</td>
<td colspan="2">文本12</td>改变为
<td colspan="3">文本11</td>
例三效果如下:
2)、跨行合并
关键字rowspan
如:<td rowspan = "2"></td>表示合并将本行和本行的下一行合并;
方法和跨列合并雷同,就不在赘述。
总结:
a)、例一和例二对比得出,只有添加了合并表格关键字(colspan或者rowspan)表格才会合并;
b)、例一和例三对比得出,关键字后面的数字表示要合并的表格数量;
c)、合并以后的单元格位置的确定:
如合并文本11,文本12,文本13三列,合并以后单元格算为文本11;
如合并文本12,文本13,合并以后单元格算为文本12;
三、思考题
要得到下图,要如何写代码?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