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组笔记】总线

总线分类

单总线

双总线

三总线

现代PC采用三总线结构

  • 处理器-主存总线
  • I/O总线
  • 主板总线

总线组成

  • 控制线
  • 数据线
    • 可以与地址线复用
  • 地址线

总线事务

从请求总线到完成总线使用的操作序列称为总线事务,它是在一个总线周期中发生的一系列活动。

  • 对于一个主模块的系统
    • 发起命令(和地址)
      • 主设备发起事务
    • 传输数据
      • 从设备按主设备的读写要求发送或接收数据
  • 一般地
    • 申请分配阶段
    • 寻址阶段
    • 传数阶段
    • 结束阶段

性能指标

  • 总线周期:完成一次总线操作的时间
  • 总线宽度:总线中数据线条数,即单次同时传输信息的位数
  • 总线工作频率:单位时间内可以传送数据的次数,一般是时钟周期的倍数
  • 总线带宽:即最大传输率,不考虑地址传送、总线仲裁等所花费的时间,总线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内最多可传输的数据量
    • B = W \times \dfrac{F}{N}
      • B为总线带宽,常用MB/s
      • F/N是总线工作频率
        • F为总线时钟频率
        • N为完成一次传送需要的时钟周期数
    • 增加带宽办法
      • 增加总线宽度
      • 分别设置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
      • 采用成组传送(突发)方式
  • 总线定时方式
    • 同步总线
      • 必须按最慢速度的部件设计时钟周期
        • 适合存取时间相差不大的功能部件间通信
      • 传输协议根据时钟信号制定
        • 例如主设备提出总线请求后5个时钟周期,可以获得是否使用总线的信号
      • 简单
      • 效率较低,总线长度较长时传送波形会变形,导致最快位与最慢位的时间差较大
    • 异步总线
      • 使用握手(应答)协议
      • 总线周期不固定
    • 半同步通信
  • 总线传送方式
    • 非突发方式
      • 每个传送周期内都先传送地址,再传送数据
    • 突发方式
      • 先给出数据块在存储器中的首地址,然后连续传送数据块的后续数据
      • 后续数据地址默认为前面数据地址递推得到
      • 复杂度提高,延长后续总线请求的等待时间(自私)

总线仲裁

  • 集中仲裁:控制逻辑集中设置(如CPU)
    • 链式查询
      • 离控制部件最近的部件有最高的优先级
      • 可能导致饥饿
    • 计数器定时查询
      • 设备地址与计时器相同时可以占用
    • 独立请求(集中平行仲裁)
  • 分布仲裁
    • 自我选择
    • 碰撞检测
      • 以太网

PCI总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