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分类
单总线
双总线
三总线
现代PC采用三总线结构
- 处理器-主存总线
- I/O总线
- 主板总线
总线组成
- 控制线
- 数据线
- 可以与地址线复用
- 地址线
总线事务
从请求总线到完成总线使用的操作序列称为总线事务,它是在一个总线周期中发生的一系列活动。
- 对于一个主模块的系统
- 发起命令(和地址)
- 主设备发起事务
- 传输数据
- 从设备按主设备的读写要求发送或接收数据
- 发起命令(和地址)
- 一般地
- 申请分配阶段
- 寻址阶段
- 传数阶段
- 结束阶段
性能指标
- 总线周期:完成一次总线操作的时间
- 总线宽度:总线中数据线条数,即单次同时传输信息的位数
- 总线工作频率:单位时间内可以传送数据的次数,一般是时钟周期的倍数
- 总线带宽:即最大传输率,不考虑地址传送、总线仲裁等所花费的时间,总线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内最多可传输的数据量
- B为总线带宽,常用MB/s
- F/N是总线工作频率
- F为总线时钟频率
- N为完成一次传送需要的时钟周期数
- 增加带宽办法
- 增加总线宽度
- 分别设置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
- 采用成组传送(突发)方式
- 总线定时方式
- 同步总线
- 必须按最慢速度的部件设计时钟周期
- 适合存取时间相差不大的功能部件间通信
- 传输协议根据时钟信号制定
- 例如主设备提出总线请求后5个时钟周期,可以获得是否使用总线的信号
- 简单
- 效率较低,总线长度较长时传送波形会变形,导致最快位与最慢位的时间差较大
- 必须按最慢速度的部件设计时钟周期
- 异步总线
- 使用握手(应答)协议
- 总线周期不固定
- 半同步通信
- 同步总线
- 总线传送方式
- 非突发方式
- 每个传送周期内都先传送地址,再传送数据
- 突发方式
- 先给出数据块在存储器中的首地址,然后连续传送数据块的后续数据
- 后续数据地址默认为前面数据地址递推得到
- 复杂度提高,延长后续总线请求的等待时间(自私)
- 非突发方式
总线仲裁
- 集中仲裁:控制逻辑集中设置(如CPU)
- 链式查询
- 离控制部件最近的部件有最高的优先级
- 可能导致饥饿
- 计数器定时查询
- 设备地址与计时器相同时可以占用
- 独立请求(集中平行仲裁)
- 链式查询
- 分布仲裁
- 自我选择
- 碰撞检测
- 以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