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组合模式

我们知道古代的皇帝想要管理国家,是不可能直接管理到具体每一个老百姓的,因此设置了很多机构,比如说三省六部,这些机构下面又有很多小的组织。他们共同管理着这个国家。再比如说,一个大公司,下面有很多小的部门,每一个部门下面又有很多个部门。说到底这就是组合模式。这篇文章将仔细的分析一下组合模式。

一、认识组合模式

1、概念

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使得用户可以使用一致的方法操作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

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的区别:

(1)组合关系:在古代皇帝三宫六院,贵妃很多,但是每一个贵妃只属于皇帝。

(2)聚合关系:一个老师有很多学生,但是每一个学生又属于多个老师。

2、例子说明

我们可以拿学校的组织架构来解释说明:比如说一个学校,包含了后勤部、网络部、教学部、保卫部、分校等部门组成,每一个分校,同样具有后勤部、网络部这些。既然这些部门都是学校的部门,基本的操作应该都是一样的,但是应该还会有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使用类图来说明一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组合模式可以使用一棵树来表示,一共有三个角色:

(1)组合部件(Component):它是一个抽象接口。这里表示树根School

(2)叶子(Leaf):在组合中表示子节点对象,这里表示的是网络部InternetDepartment,其没有孩子了。

(3)合成部件(Composite):表示自己还有孩子,这里表示的是分校BranchSchool。

ok1,下面代码实现一下组合模式。

二、代码实现

第一步:定义组合部件(School)

//学校接口
public interface School {
  void addPart(School company);
  void removePart(School company);
  void displayPart();
  //不同部门所具有的各自的职责
  void action();
}

第二步:定义合成部件(BranchSchool)

//具体学校:可以使总校也可以是分校
public class ConcreteSchool implements School {
	private List<School> partList = new ArrayList<>();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ConcreteSchool(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Part(School school) {
		partList.add(school);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movePart(School school) {
		partList.remove(school);
	}
	@Override
	public void displayPart() {
		for (School school : partList) {
			school.displayPart();
		}
	}
	//每一个部门还可以做自己的事
	@Override
	public void action() {
		for (School part : partList) {
			part.action();
		}
	}
}

第三步:定义叶子(这里定义两个部门:网络部和安全部)

首先是网络部:

//网络部门
public class InternetDepartment implements School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InternetDepartment(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addPart(School school) {}
  public void removePart(School school) {}
  public void displayPart() {}
  public void action() {
      System.out.println("我是" + name + "负责学校的网络管理");
  }
}

然后是安全部:

//安全部门
public class SecurityDepartment implements School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ecurityDepartment(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addPart(School school) {}
  public void removePart(School school) {}
  public void displayPart() {}
  public void action() {
      System.out.println("我是" + name + "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
  }
}

第四步:测试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总校部门
        ConcreteSchool rootSchool = new ConcreteSchool("总校");
        rootSchool.addPart(new InternetDepartment("总校网络部"));
        rootSchool.addPart(new SecurityDepartment("总校保卫部"));
        //分校部门
        ConcreteSchool branchSchool = new ConcreteSchool("分校");
        branchSchool.addPart(new InternetDepartment("分校网络部"));
        branchSchool.addPart(new SecurityDepartment("分校保卫部"));
        rootSchool.addPart(branchSchool);
   
        rootSchool.displayPart();
        rootSchool.action();
	}
}
//我是总校网络部负责学校的网络管理
//我是总校保卫部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
//我是分校网络部负责学校的网络管理
//我是分校保卫部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

我们看到我们只要三个类就可以任意往下继续拓展,有了新部门也只需要增加一个新的部门类即可。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组合模式。

三、分析组合模式

1、组合模式的使用场景

  1. 当想表达对象的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时。
  2. 希望用户忽略组合对象与单个对象的不同,用户将统一地使用组合结构中的所有对象时。

2、优缺点

缺点:客户端需要花更多时间理清类之间的层次关系

优点:无需关系处理的单个对象,还是组合的对象容器,实现容器之间的解耦合。当有新部件时容易添加进来。

OK,组合模式就先到这,如有问题还请批评指正。

  1. 希望用户忽略组合对象与单个对象的不同,用户将统一地使用组合结构中的所有对象时。

2、优缺点

缺点:客户端需要花更多时间理清类之间的层次关系

优点:无需关系处理的单个对象,还是组合的对象容器,实现容器之间的解耦合。当有新部件时容易添加进来。

OK,组合模式就先到这,如有问题还请批评指正。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java的架构师技术栈。回复指定关键字可获取编程技术各种视频资源等,包含java基础、进阶、框架、架构师系列。python、Android、微信小程序、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等各种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