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步是创建socket对象。调用socket构造函数。如:
-
socket = socket.socket( family, type )
family参数代表地址家族,可为AF_INET或AF_UNIX。AF_INET家族包括Internet地址,AF_UNIX家族用于同一台机器上的进程间通信。
type参数代表套接字类型,可为SOCK_STREAM(流套接字)和SOCK_DGRAM(数据报套接字)。 -
-
第二步是将socket绑定到指定地址。这是通过socket对象的bind方法来实现的:
socket.bind( address )
由AF_INET所创建的套接字,address地址必须是一个双元素元组,格式是(host,port)。host代表主机,port代表端口号。如果端口号正在使用、主机名不正确或端口已被保留,bind方法将引发socket.error异常。 -
-
第三步是使用socket套接字的listen方法接收连接请求。
socket.listen( backlog )
backlog指定最多允许多少个客户连接到服务器。它的值至少为1。收到连接请求后,这些请求需要排队,如果队列满,就拒绝请求。
-
-
第四步是服务器套接字通过socket的accept方法等待客户请求一个连接。
connection, address = socket.accept()
调 用accept方法时,socket会时入“waiting”状态。客户请求连接时,方法建立连接并返回服务器。accept方法返回一个含有两个元素的 元组(connection,address)。第一个元素connection是新的socket对象,服务器必须通过它与客户通信;第二个元素 address是客户的Internet地址 -
- 第五步是处理阶段,服务器向客户端通过send和recv方法通信(传输 数据)。服务器调用send,并采用字符串形式向客户端发送信息,send方法返回已发送的字符个数。服务器使用recv方法从客户接收信息。调用recv 时,服务器必须指定一个整数,它对应于可通过本次方法调用来接收的最大数据量。recv方法在接收数据时会进入“blocked”状态,最后返回一个字符 串,用它表示收到的数据。如果发送的数据量超过了recv所允许的,数据会被截短。多余的数据将缓冲于接收端。以后调用recv时,多余的数据会从缓冲区 删除(以及自上次调用recv以来,客户可能发送的其它任何数据)。
- 传输结束,服务器调用socket的close方法关闭连接。
- 创建一个socket以连接服务器:socket = socket.socket( family, type )
-
使用socket的connect方法连接服务器。对于AF_INET家族,连接格式如下:
socket.connect( (host,port) )
host代表服务器主机名或IP,port代表服务器进程所绑定的端口号。如连接成功,客户就可通过套接字与服务器通信,如果连接失败,会引发socket.error异常。
- 处理阶段,客户和服务器将通过send方法和recv方法通信。
- 传输结束,客户通过调用socket的close方法关闭连接。
下面给个简单的例子:
server.py
client.py
在终端运行server.py,然后运行clien.py,会在终端打印“welcome to server!"。如果更改client.py的sock.send('1')为其它值在终端会打印”please go out!“,更改time.sleep(2)为大于5的数值, 服务器将会超时。
上图是一张socket的tcp通信简图,我们都知道tcp的通信需要三次握手。tcp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尽力传输的协议,而udp是不可靠 的、面向非连接的、不尽力传输的协议。但是不可靠不代表它没有用,udp有自己的应用场景,语音和视频几乎都在使用udp协议,它的不可靠只是相对于 tcp来说的,但是它的好处就是效率,高效在某些场景要比可靠性重要。这就涉及trade-off了,也就是权衡,需要根据你的应用权衡利弊,然后进行选 择。
在socket选择初始化一个tcp协议的socket之后,就会绑定一个地址和端口,然后开始listen,客户端连接这个listen的tcp 之后,服务端会accept这个请求,然后产生一个新的socket,双方使用这个新的socket(地址和端口,地址还是上面listen的地址,端口 会是一个新的,这个从打印出的结果中可以看出)进行后续的通信。原来的端口会继续的listen新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