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玩辩论,有一个题目是反复被拿来玩的,就是关于自律和他律的问题。
对个人来说,严于律已,宽于律人,这样才是个有希望的人。但这仅仅是对自己的要求,自己可以为自己负责,但是放在一个集体里,自律高于他律就玩笑了。衍生一下,放在集体里,这两个概念可以具像为:社会和和谐与稳定,底线是道德还是法律?道德就是自己对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没有外在约束力。
有报道说,李嘉诚的西铁城表市价1000港元左右,已经佩戴超过了10年。眼镜也用了10年以上,曾因为度数增加换过镜片,却没有更换镜框。这种新闻想说明什么呢?说明李嘉诚穷——S**。说明李嘉诚因为节俭才成为首富——大S**。说明西铁城手表质量好——这是事实。说明他的镜框质量好——可惜没说什么牌子什么材质的。我一件皮衣穿了10年,我骄傲了么,我奶奶一副老花镜用了20年,她自豪了么?同样一件事,有些人做是因为情怀、情节或根本就是无心,而有些人却是被逼无奈生活所迫,这不是现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说回来,我苏网曾有个新闻,说南通出将才。但很遗憾后来报道中的名单上有人出事了,最近在网易上有关于另外一个老前辈生活朴素的报道。我相信,如果有一位农民工,几年没穿过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家里孩子的旧衣服,我们的媒体不会去报道,因为这说明不了什么正能量,愿意去报道一位高位者生活质朴,是因为他本可以物质上过得更好一点,但他没有,他选择朴素,这种坚守本心的精神值得高位者学习,更值得犯错的高位者羞愧。所以,这种新闻应该放在内参上,给一直坚持朴素生活的人看到,可能只看到了。
老一辈的领导人始终保持朴素的生活习惯,不是他们用不起,而是,他们的志向、追求,并不在物质,他们把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把自己当成人民的一员。但这种使命愿景价值观,会随着时间、发展,变得减弱、甚至消失不见。历代开国一代的君臣,都能坚守创业本心,或许如创业的企业家一样,他们会把这个国家这个企业的一切都当作自己的心肝宝贝,舍不得用、更舍不得浪费,而后面传承几代后,这种使命感会减弱,有缺少创业艰辛经历的洗礼的原因,也有很现实的,控制权的不确定性。为什么自己家的自行车,轻拿轻放,舍不得日晒雨淋,共享单车就随便躁,无他,反正不是我的,我保护那么好让他们躁吗?
这里想到两个问题,一是自律与他律,一是谁是主人?
关于主人,前段时间与Y哥聊天,聊到三年前阿里的9对标字节的4-1以上,现在只能3-2。说到这此消彼长的过程,谈到,字节也好、腾讯也好,包括多多,都是有真正的老板、真正的主人在时刻把持方向,他们的老板,退而不休。而阿里这边,马老师的退休,因为各种原因,真的隐退江湖了,当然,最近气候好转开始重出江湖了。没有主人,就没有战略,阿里引以为傲的使命愿景价值观,靠一群打工仔去践行和发扬光大?就算是有合伙人制,但梁山的合伙人体系,缺了宋江跟山贼土匪团伙有什么分别?
关于自律和他律,自律的前提是,做不到不影响别人,如此可以高谈自律,如果没有做到自律造成的后果要其他人来承担,还不允许别人用规则来约束——即引入他律,这跟流氓有什么分别?
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