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ise原理

Promise 必须为以下三种状态之一:等待态(Pending)、执行态(Fulfilled)和拒绝态(Rejected)。一旦Promise 被 resolve 或 reject,不能再迁移至其他任何状态(即状态 immutable)。

基本过程:

  1. 初始化 Promise 状态(pending)
  2. 立即执行 Promise 中传入的 fn 函数,将Promise 内部 resolve、reject 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 fn ,按事件机制时机处理
  3. 执行 then(..) 注册回调处理数组(then 方法可被同一个 promise 调用多次)
  4. Promise里的关键是要保证,then方法传入的参数 onFulfilled 和 onRejected,必须在then方法被调用的那一轮事件循环之后的新执行栈中执行。

真正的链式Promise是指在当前promise达到fulfilled状态后,即开始进行下一个promise.

链式调用

先从 Promise 执行结果看一下,有如下一段代码: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solve({ test: 1 })
            resolve({ test: 2 })
            reject({ test: 2 })
        }, 1000)
    }).then((data) => {
        console.log('result1', data)
    },(data1)=>{
        console.log('result2',data1)
    }).then((data) => {
        console.log('result3', data)
    })
    //result1 { test: 1 }
    //result3 undefined
复制代码

显然这里输出了不同的 data。由此可以看出几点:

  1. 可进行链式调用,且每次 then 返回了新的 Promise(2次打印结果不一致,如果是同一个实例,打印结果应该一致。
  2. 只输出第一次 resolve 的内容,reject 的内容没有输出,即 Promise 是有状态且状态只可以由pending -> fulfilled或 pending-> rejected,是不可逆的。
  3. then 中返回了新的 Promise,但是then中注册的回调仍然是属于上一个 Promise 的。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先写个基于 PromiseA+ 规范的只含 resolve 方法的 Promise 模型:

    function Promise(fn){ 
        let state = 'pending';
        let value = null;
        const callbacks = [];

        this.then = function (onFulfilled){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handle({ //桥梁,将新 Promise 的 resolve 方法,放到前一个 promise 的回调对象中
                    onFulfilled, 
                    resolve
                })
            })
        }

        function handle(callback){
            if(state === 'pending'){
                callbacks.push(callback)
                return;
            }
            
            if(state === 'fulfilled'){
                if(!callback.onFulfilled){
                    callback.resolve(value)
                    return;
                }
                const ret = callback.onFulfilled(value) //处理回调
                callback.resolve(ret) //处理下一个 promise 的resolve
            }
        }
        function resolve(newValue){
            const fn = ()=>{
                if(state !== 'pending')return

                state = 'fulfilled';
                value = newValue
                handelCb()
            }
            
            setTimeout(fn,0) //基于 PromiseA+ 规范
        }
        
        function handelCb(){
            while(callbacks.length) {
                const fulfiledFn = callbacks.shift();
                handle(fulfiledFn);
            };
        }
        
        fn(resolve)
    }
复制代码

这个模型简单易懂,这里最关键的点就是在 then 中新创建的 Promise,它的状态变为 fulfilled 的节点是在上一个 Promise的回调执行完毕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一个 Promise 的状态被 fulfilled 之后,会执行其回调函数,而回调函数返回的结果会被当作 value,返回给下一个 Promise(也就是then 中产生的 Promise),同时下一个 Promise的状态也会被改变(执行 resolve 或 reject),然后再去执行其回调,以此类推下去...链式调用的效应就出来了。

但是如果仅仅是例子中的情况,我们可以这样写: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solve({ test: 1 })
        }, 1000)
    }).then((data) => {
        console.log('result1', data)
        //dosomething
        console.log('result3')
    })
    //result1 { test: 1 }
    //result3
复制代码

实际上,我们常用的链式调用,是用在异步回调中,以解决"回调地狱"的问题。如下例子: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solve({ test: 1 })
  }, 1000)
}).then((data) => {
  console.log('result1', data)
  //dosomething
  return test()
}).then((data) => {
  console.log('result2', data)
})

function test(id)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setTimeout(() => {
      resolve({ test: 2 })
    }, 5000)
  }))
}
//基于第一个 Promise 模型,执行后的输出
//result1 { test: 1 }
//result2 Promise {then: ƒ}
复制代码

用上面的 Promise 模型,得到的结果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认真看上面的模型,执行 callback.resolve 时,传入的参数是 callback.onFulfilled 执行完成的返回,显然这个测试例子返回的就是一个 Promise,而我们的 Promise 模型中的 resolve 方法并没有特殊处理。那么我们将 resolve 改一下:

    function Promise(fn){ 
        ...
        function resolve(newValue){
            const fn = ()=>{
                if(state !== 'pending')return

                if(newValue && (typeof newValue === 'object' || typeof newValue === 'function')){
                    const {then} = newValue
                    if(typeof then === 'function'){
                        // newValue 为新产生的 Promise,此时resolve为上个 promise 的resolve
                        //相当于调用了新产生 Promise 的then方法,注入了上个 promise 的resolve 为其回调
                        then.call(newValue,resolve)
                        return
                    }
                }
                state = 'fulfilled';
                value = newValue
                handelCb()
            }
            
            setTimeout(fn,0)
        }
        ...
    }
复制代码

用这个模型,再测试我们的例子,就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solve({ test: 1 })
        }, 1000)
    }).then((data) => {
        console.log('result1', data)
        //dosomething
        return test()
    }).then((data) => {
        console.log('result2', data)
    })

    function test(id)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solve({ test: 2 })
            }, 5000)
        }))
    }
    //result1 { test: 1 }
    //result2 { test: 2 }
复制代码

显然,新增的逻辑就是针对 resolve 入参为 Promise 的时候的处理。我们观察一下 test 里面创建的 Promise,它是没有调用 then方法的。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 Promise 的回调函数就是通过调用其 then 方法注册的,因此 test 里面创建的 Promise 其回调函数为空。

显然如果没有回调函数,执行 resolve 的时候,是没办法链式下去的。因此,我们需要主动为其注入回调函数。

我们只要把第一个 then 中产生的 Promise 的 resolve 函数的执行,延迟到 test 里面的 Promise 的状态为 onFulfilled 的时候再执行,那么链式就可以继续了。所以,当 resolve 入参为 Promise 的时候,调用其 then 方法为其注入回调函数,而注入的是前一个 Promise 的 resolve 方法,所以要用 call 来绑定 this 的指向。

基于新的 Promise 模型,上面的执行过程产生的 Promise 实例及其回调函数,可以用看下表:

Promisecallback
P1[{onFulfilled:c1(第一个then中的fn),resolve:p2resolve}]
P2 (P1 调用 then 时产生)[{onFulfilled:c2(第二个then中的fn),resolve:p3resolve}]
P3 (P2 调用 then 时产生)[]
P4 (执行c1中产生[调用 test ])[{onFulfilled:p2resolve,resolve:p5resolve}]
P5 (调用p2resolve 时,进入 then.call 逻辑中产生)[]

有了这个表格,我们就可以清晰知道各个实例中 callback 执行的顺序是:

c1 -> p2resolve -> c2 -> p3resolve -> [] -> p5resolve -> []

以上就是链式调用的原理了。

异常处理

异常通常是指在执行成功/失败回调时代码出错产生的错误,对于这类异常,我们使用 try-catch 来捕获错误,并将 Promise 设为 rejected 状态即可。

handle代码改造如下:

    function handle(callback){
        if(state === 'pending'){
            callbacks.push(callback)
            return;
        }
        
        const cb = state === 'fulfilled' ? callback.onFulfilled:callback.onRejected;
        const next = state === 'fulfilled'? callback.resolve:callback.reject;

        if(!cb){
            next(value)
            return;
        }
        try {
            const ret = cb(value)
            next(ret)
        } catch (e) {
            callback.reject(e);
        }  
    }
复制代码

我们实际使用时,常习惯注册 catch 方法来处理错误,例: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solve({ test: 1 })
        }, 1000)
    }).then((data) => {
        console.log('result1', data)
        //dosomething
        return test()
    }).catch((ex) => {
        console.log('error', ex)
    })
复制代码

实际上,错误也好,异常也罢,最终都是通过reject实现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 then 中的错误回调来处理。所以我们可以增加这样的一个 catch 方法:

    function Promise(fn){ 
        ...
        this.then = function (onFulfilled,onRejected){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handle({
                    onFulfilled, 
                    onRejected,
                    resolve, 
                    reject
                })
            })
        }
        this.catch = function (onError){
            this.then(null,onError)
        }
        ...
    }
复制代码

Finally方法

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会碰到这样的场景,不管Promise最后的状态如何,都要执行一些最后的操作。我们把这些操作放到 finally 中,也就是说 finally 注册的函数是与 Promise 的状态无关的,不依赖 Promise 的执行结果。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写 finally 的逻辑:

    function Promise(fn){ 
        ...
        this.catch = function (onError){
            this.then(null,onError)
        }
        this.finally = function (onDone){
            this.then(onDone,onDone)
        }
        ...
    }
复制代码

resolve 方法和 reject 方法

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使用 Promise.resolve 和 Promise.reject 方法,用于将于将非 Promise 实例包装为 Promise 实例。如下例子:

Promise.resolve({name:'winty'})
Promise.reject({name:'winty'})
// 等价于
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name:'winty'}))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reject({name:'winty'}))
复制代码

这些情况下,Promise.resolve 的入参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 无参数 [直接返回一个resolved状态的 Promise 对象]
  • 普通数据对象 [直接返回一个resolved状态的 Promise 对象]
  • 一个Promise实例 [直接返回当前实例]
  • 一个thenable对象(thenable对象指的是具有then方法的对象) [转为 Promise 对象,并立即执行thenable对象的then方法。]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实现一个 Promise.resolve 方法如下:

    function Promise(fn){ 
        ...
        this.resolve = function (value){
            if (value && value instanceof Promise) {
                return value;
            } else if (value && typeof value === 'object' && typeof value.then === 'function'){
                let then = value.then;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then(resolve);
                });
            } else if (value)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value));
            } else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
            }
        }
        ...
    }
复制代码

Promise.reject与Promise.resolve类似,区别在于Promise.reject始终返回一个状态的rejected的Promise实例,而Promise.resolve的参数如果是一个Promise实例的话,返回的是参数对应的Promise实例,所以状态不一 定。 因此,reject 的实现就简单多了,如下:

    function Promise(fn){ 
        ...
        this.reject = function (value){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ject(value);
			});
        }
        ...
    }
复制代码

Promise.all

入参是一个 Promise 的实例数组,然后注册一个 then 方法,然后是数组中的 Promise 实例的状态都转为 fulfilled 之后则执行 then 方法。这里主要就是一个计数逻辑,每当一个 Promise 的状态变为 fulfilled 之后就保存该实例返回的数据,然后将计数减一,当计数器变为 0 时,代表数组中所有 Promise 实例都执行完毕。

Promise.race

有了 Promise.all 的理解,Promise.race 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它的入参也是一个 Promise 实例数组,然后其 then 注册的回调方法是数组中的某一个 Promise 的状态变为 fulfilled 的时候就执行。因为 Promise 的状态只能改变一次,那么我们只需要把 Promise.race 中产生的 Promise 对象的 resolve 方法,注入到数组中的每一个 Promise 实例中的回调函数中即可。

总结

Promise 源码不过几百行,我们可以从执行结果出发,分析每一步的执行过程,然后思考其作用即可。其中最关键的点就是要理解 then 函数是负责注册回调的,真正的执行是在 Promise 的状态被改变之后。而当 resolve 的入参是一个 Promise 时,要想链式调用起来,就必须调用其 then 方法(then.call),将上一个 Promise 的 resolve 方法注入其回调数组中。

补充说明

虽然 then 普遍认为是微任务。但是浏览器没办法模拟微任务,目前要么用 setImmediate ,这个也是宏任务,且不兼容的情况下还是用 setTimeout 打底的。还有,promise 的 polyfill (es6-promise) 里用的也是 setTimeout。因此这里就直接用 setTimeout,以宏任务来代替微任务了。

Promise是一种用于处理异步操作的JavaScript对象。它的原理是基于事件循环和回调函数的机制。当我们创建一个Promise实例时,它会立即执行一个传入的函数,并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这个函数又被称为executor函数,它接受两个参数resolve和reject。resolve函数用于将Promise的状态从pending变为fulfilled,并传递一个值作为结果;reject函数用于将Promise的状态从pending变为rejected,并传递一个原因作为错误信息。 在executor函数中,我们可以通过调用resolve和reject来改变Promise的状态。当某个异步操作成功完成时,我们可以调用resolve来将Promise状态变为fulfilled,并传递异步操作的结果。而当某个异步操作失败时,我们可以调用reject来将Promise状态变为rejected,并传递一个错误原因。 Promise的优点之一是可以链式调用。通过在Promise对象上调用then方法,我们可以注册回调函数来处理Promise的结果。当Promise的状态从pending变为fulfilled时,将会执行与then方法关联的回调函数,并将Promise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给回调函数。当Promise的状态从pending变为rejected时,将会执行与catch方法关联的回调函数,并将错误原因作为参数传递给回调函数。通过链式调用then方法,我们可以将多个异步操作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异步操作的流水线。 总结起来,Promise原理是通过executor函数、resolve函数和reject函数来实现异步操作的封装和处理。通过链式调用then方法,可以对Promise的结果进行处理和传递。而Promise的状态变化是基于事件循环和回调函数的机制。<span class="em">1</span><span class="em">2</span><span class="em">3</span>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2* *3* [这一次,彻底弄懂 Promise 原理](https://blog.csdn.net/weixin_30881367/article/details/101419505)[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1"}}]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100%"] [ .reference_list ]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