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最近搞数字化转型,老板在例会上拍着桌子说要上AI智能体。会议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只有我盯着手里快包浆的Excel表格陷入了沉思——这东西真能比我的VLOOKUP大法好用?
当智能体遇上报销流程
财务部王姐上周兴冲冲地给我们演示智能报销系统,说能自动识别发票信息。结果第一天就闹出笑话:把同事的餐饮发票识别成"成人用品采购",报销单直接卡在风控环节。后来发现是因为发票上的"餐"字被油渍糊掉了半边...
现在我们的操作流程变成了:
1. 先用手机拍发票
2. 人工检查AI识别的结果
3. 把识别错误的手动改回来
4. 最后点"智能提交"
客服机器人的进化之路
市场部搞的智能客服上线三个月,已经练就了三大绝技:
把"产品报价"理解成"情感报价",给客户发心灵鸡汤
遇到复杂问题就自动回复"正在转接人工",其实根本没人接
深夜收到咨询时会说"客服已下班",但凌晨两点还在发促销广告
后来我们给机器人加了道保险:所有自动回复都要经过人工确认。现在客服响应时间从3秒成功延长到了3小时。
生产排期智能体的骚操作
最绝的是生产部的排期系统,上周自动把情人节订单都排给了注塑车间。理由是检测到订单里频繁出现"巧克力""玫瑰花"等关键词,系统认为应该用模具批量生产...
现在我们的智能体使用手册第一条写着:所有智能决策必须搭配人工智障复核。
关于四两拨千斤的真相
经过半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智能体正确打开方式:
让它处理重复性强的工作,比如每天500份表格数据核对
涉及判断决策的环节必须有人盯着
定期检查它的学习成果,防止学歪
重要场合备好传统工具,就像我永远在西装内袋藏着的计算器
上周老板看着智能体生成的季度报告突然问我:"这数据怎么看着像用Excel做的?"我默默关掉了正在后台运行的VBA脚本——有些祖传手艺,AI暂时还偷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