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

一、分层思想(将的整个流程清晰的展现,容易发现并针对性解决相关问题)

二、OSI参考模型

三、TCP/IP协议族

四、数据装封与解封装的过程

OSI参考模型结构分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接层、物理层

  1. 应用层:网络服务与用户的一个接口。(把我们想要发送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也可以称为人机交互,人和机器进行交互)
  2. 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安全与压缩。(将我们输入的信息转换成二进制的计算机语言并进行压缩加密)
  3. 会话层:建立,管理 终止会话。(让两个不同机器上的用户建立会话连接)
  4. 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 以及流控和差错效验(将上层的数据分片并且加上端口 号封装数据段,实现网络中不同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
  5. 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也就是IP地址,实现不用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将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的逻辑地址封装成数据包,实现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
  6. 数据链路层:进行逻辑连接、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效验等功能(将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地MAC地址封装成数据帧,MAC地址用来标识网卡的物理地址,建立数据链路)
  7. 物理层: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把报文头和上层数据信息都是二进制数组成的,物理层将这些二进制数字组成比特流转换成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OSI模型vsTCP/IP模型

TCP/IP协议组成

数据装封过程

 

应用层:将输入的数据翻译成计算机语言

传输层:将上层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段,并为每个小段封装上TCP报文头部

网络层:将上层的数据封装一个新的报文头部,也就是IP头部

数据链路层:将上层数据封装一个MAC头部

物理层:因为上层所有的数据都是二进制的,物理层就是把这些二进制的数字组成的比特流转换成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数据解封过程

 物理层: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二进制比特流传输给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查看所接收到的源和目的(MAC)地址是否一致,如果相同就将MAC报文头部拆除然后传递给网络层,如果不一致,将会丢弃数据。

网络层:查看源和目的(IP)地址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就将IP头部拆除传递给传输层,如果不一致,将会丢弃数据。

传输层:查看接收到的TCP头部,判断数据是传输到哪个应用软件上,然后将之前被分段的数据重组传给应用层

应用层:将接收到的二进制数据解码还原成原始数据向用户传输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