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光通信一直在发展,大家都想降cost per transported bit(CpB)的成本,需要新型架构,这篇文章整理了数字子载波多路复用技术(digital subcarrier multiplexing, DSCM)来支持点对多点相干光通信架构的发展。
新型网络架构的特点:
1.单个大容量收发机的吞吐量可以由多个低容量的收发机共享
2.中间节点的数字切换转换为光切换
3.可以实现远程重新配置,减少手动操作
4.智能光学收发机独立于hosting
二、技术背景
A.流量演进
最早的电话网络,由于大部分都是本地通话,因此点对点的网格型网络足以满足要求,长途电话则可以通过中心局路由。
互联网协议(IP)数据流量完全不同,用户通过少量数据中心(DC)连接到承载其服务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随着用户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无论最终用户是通过手机、电缆调制解调器、光纤入户(FTTH)还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设备连接到互联网,网络模式都发生了变化,现在由H&S(hub and spoke,中心辐射型)流量主导。
B.交换技术演进
传输网络几十年来依赖于时分复用(TDM)作为交换技术。
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 complex/expensive multiplexing of lower rate clients and lack of vendor interoperability → SONET 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ing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 can't exploit DWDM →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由于网络有突发的性质,网络流量最好的支持是数据包交换技术,例如IP,IP和IP/MPLS成为全球电信网络的主导协议,以太网作为低成本局域网的技术,成为广域网中的SONET/SDH的替代品。
C.收发机技术演进
2010年之前,直接检测占统治地位,但是直检最高每根光纤的容量是1T/s,随着CMOS工艺和高速AD/DA的发展,高速DSP得到支持,判决也由硬判向软判FEC转变。
相干技术中概率整形的使用使得单波800G传输1000km成为可能,图2定性展示了4种容量与收发机的关系。可以看出我们在光谱效率方面接近香农极限。每一代通信网络的增益在减少直至消失。和CMOS和ASIC工艺相同,从90nm减小到7nm,发展的步伐在变缓。
目前对于增长最大最快的网段,城域网和接入网,链路距离相对较短,单个站点的流量要求也不高,高性能相干收发器无法很好地服务于这些细分市场,这些场景最重要的需求是占地面积小、功耗低和快速升级迭代。标准化可插拔光学器件的各种举措正在显著改变城域网络的格局。然而,目前的光收发器行业路线图忽略了下一个关键步骤:实现智能可插拔设备的基础,下一代P2MP光网络。
三、新型架构:从点到点到点到多点光网络
A.点对点网络的限制
图3(a)展示的是常见的接入网架构,需要N*2+2个收发机,用户端点可能是5G天线或者路由聚合箱,由于上下行流量不对称使得这种方案成为次优,一个解决方案是使用IP路由引入聚合设备,但是变速的聚合设备需要复合各种速率的光收发机,因此这种方案是不够好的。
这种方案对用户来说成本没有优势,最节省成本的方法可能是减少再生节点的个数。最明显的缺点是,如果节点需要更多流量,所有的收发机必须一起更换.
B.点到多点网络的优势与挑战
图3(b)展示了点到多点架构,在图3(a)中的电聚合架构被一个简单的1:N的无源光器件取代,
四、点到多点网络的设计
A.点对多点数字子载波复用相干收发机
主要介绍了DSCM(digital subcarrier multiplexing)的基本原理和优势
DSCM可以减少线性和非线性损伤,增大传输距离,补偿线性损伤来减小相位噪声的影响,但是对激光器的线宽要求很高,DSCM收发机更容易受到激光变化和特性的影响
B.P2MP收发机的数字处理
和不用DCSM的结构最大的区别是,DCSM每个子载波都用一套和单波相同的DSP,是并行处理的方式
每个子载波的guard band保护间距设定为100MHz
技术难点在于,合波过程中波长的重叠,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首先依靠leaf模块至少成功解调出一个子载波,然后,载波恢复提供的信息能够调整叶子节点的激光器和本地激光器(这里不是特别明白)
A technical challenge in the system described in Fig. 3(b) is the possibility that SCs can collide with each other after we combine them at the passive N : 1 optical combiner.
对于P2P架构来说,DSCM和DMT和OFDM复杂度是一样的,但是对于P2MP来说,OFDM就太复杂了
C.网络管理和控制
P2MP架构引入了网络管理(NM)问题,应该如何管理和提取子载波中的数据?
NM问题中的抽象挑战在于如何分配模块和产品的功能,之前放置在DWDM转发机中的功能现在可以放在简单的可拔插光产品中。
智能化软件调控
五,网络应用场景
聚焦三种场景,无源光网络,城域聚合网络,移动前传
A PON
限制
TDM PON 所有用户都需要更换叶子节点设备,因为速率要求相同,虽然很多用户没有那么大的流量需求
P2MP架构可以独立升级
六,P2MP的实验验证
A测试台描述
16个16QAM子载波,每个4GHz带宽,25Gbps,一共400Gbps,每个叶子节点都会接收到所有光谱,根据子载波的发送接收分配调整叶子节点激光器的中心波长
发送功率-9dbm,每个子载波-21dbm,接收功率-8dbm到-12dbm,-20dbm到-24dbm每个子载波,
实验做了4个不同的叶子,测试了(a)-(e)五种波长配置方案,我觉得(d)和(e)图是一样的。。实际上应该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