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分库分表

更详细参看博客:数据库分库分表思路 https://www.cnblogs.com/butterfly100/p/9034281.html

一、垂直(纵向)切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垂直切分分库分表方式
1)垂直分库

	(1)根据业务耦合性,将关联度低的不同表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

2)垂直分表

	(1)基于数据库中的"列"进行,某个表字段较多,可以新建一张扩展表,将不经常用或字段长度较大的字段拆分出去到扩展表中

	(2)在字段很多的情况下(例如一个大表有100多个字段),通过"大表拆小表",更便于开发与维护,也能避免跨页问题,MySQL底层是通过数据页存储的,一条记录占用空间过大会导致跨页,造成额外的性能开销。另外数据库以行为单位将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这样表中字段长度较短且访问频率较高,内存能加载更多的数据,命中率更高,减少了磁盘IO,从而提升了数据库性能	
2. 垂直切分优点
1)解决业务系统层面的耦合,业务清晰

2)与微服务的治理类似,也能对不同业务的数据进行分级管理、维护、监控、扩展等

3)高并发场景下,垂直切分一定程度的提升IO、数据库连接数、单机硬件资源的瓶颈
3. 垂直切分缺点
1)部分表无法join,只能通过接口聚合方式解决,提升了开发的复杂度

2)分布式事务处理复杂

3)依然存在单表数据量过大的问题(需要水平切分)

二、水平(横向)切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水平切分分库分表方式
1)库内分表		

	(1)库内分表只解决了单一表数据量过大的问题,但没有将表分布到不同机器的库上,因此对于减轻MySQL数据库的压力来说,帮助不是很大,大家还是竞争同一个物理机的CPU、内存、网络IO,最好通过分库分表来解决

2)分库分表(分片规则)	

	(1)根据数值范围(按照时间区间或ID区间来切分)

		a. 示例:按日期将不同月甚至是日的数据分散到不同的库中;将userId为1~9999的记录分到第一个库,10000~20000的分到第二个库,以此类推

		b. 优点:

			I.单表大小可控

			II.天然便于水平扩展,后期如果想对整个分片集群扩容时,只需要添加节点即可,无需对其他分片的数据进行迁移

			III.使用分片字段进行范围查找时,连续分片可快速定位分片进行快速查询,有效避免跨分片查询的问题

		c.缺点:

			I. 热点数据成为性能瓶颈。连续分片可能存在数据热点,例如按时间字段分片,有些分片存储最近时间段内的数据,可能会被频繁的读写,而有些分片存储的历史数据,则很少被查询

			II. 很多customerID可能集中在某些段中,还有就是后期服务器更不上了,哈哈(工作中遇到)	

	(2)根据数值取模(一般采用hash取模mod的切分方式)		

		a. 示例:将 Customer 表根据 customerID 字段切分到4个库中,余数为0的放到第一个库,余数为1的放到第二个库,以此类推

		b. 优点:

			I.数据分片相对比较均匀,不容易出现热点和并发访问的瓶颈

		c.缺点:

			I. 后期分片集群扩容时,需要迁移旧的数据(使用一致性hash算法能较好的避免这个问题)

			II. 容易面临跨分片查询的复杂问题。比如上例中,如果频繁用到的查询条件中不带customerID时,将会导致无法定位数据库,从而需要同时向4个库发起查询,再在内存中合并数据,取最小集返回给应用,分库反而成为拖累(比如现在工作中的所有跟用户有关的表都加了customerID)	
2. 水平切分优点:
1)不存在单库数据量过大、高并发的性能瓶颈,提升系统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2)应用端改造较小,不需要拆分业务模块
3. 水平切分缺点:
1)跨分片的事务一致性难以保证

2)跨库的join关联查询性能较差

3)数据多次扩展难度和维护量极大	

三、分库分表带来的问题

1. 事务一致性问题
1)分布式事务

	(1)当更新内容同时分布在不同库中,不可避免会带来跨库事务问题。跨分片事务也是分布式事务,没有简单的方案,一般可使用"XA协议"和"两阶段提交"处理

	(2)分布式事务能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库操作的原子性。但在提交事务时需要协调多个节点,推后了提交事务的时间点,延长了事务的执行时间。导致事务在访问共享资源时发生冲突或死锁的概率增高。随着数据库节点的增多,这种趋势会越来越严重,从而成为系统在数据库层面上水平扩展的枷锁

2)最终一致性						

	(1)对于那些性能要求很高,但对一致性要求不高的系统,往往不苛求系统的实时一致性,只要在允许的时间段内达到最终一致性即可,可采用事务补偿的方式

	(2)与事务在执行中发生错误后立即回滚的方式不同,事务补偿是一种事后检查补救的措施,一些常见的实现方法有:对数据进行对账检查,基于日志进行对比,定期同标准数据来源进行同步等等。事务补偿还要结合业务系统来考虑
2. 跨节点关联查询 join 问题
切分之前,系统中很多列表和详情页所需的数据可以通过sql join来完成。而切分之后,数据可能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此时join带来的问题就比较麻烦了,考虑到性能,尽量避免使用join查询

1)全局表

	全局表,也可看做是"数据字典表",就是系统中所有模块都可能依赖的一些表,为了避免跨库join查询,可以将这类表在每个数据库中都保存一份。这些数据通常很少会进行修改,所以也不担心一致性的问题

2)字段冗余

	一种典型的反范式设计,利用空间换时间,为了性能而避免join查询。例如:订单表保存userId时候,也将userName冗余保存一份,这样查询订单详情时就不需要再去查询"买家user表"了。但这种方法适用场景也有限,比较适用于依赖字段比较少的情况。而冗余字段的数据一致性也较难保证,就像上面订单表的例子,买家修改了userName后,是否需要在历史订单中同步更新呢?这也要结合实际业务场景进行考虑	

3)数据组装

	在系统层面,分两次查询,第一次查询的结果集中找出关联数据id,然后根据id发起第二次请求得到关联数据。最后将获得到的数据进行字段拼装

4)ER分片(现在工作中就是利用customerID在订单,支付等表中都存在,而且分库规则都一样,就在一个库里面,不用跨库了)

	关系型数据库中,如果可以先确定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将那些存在关联关系的表记录存放在同一个分片上,那么就能较好的避免跨分片join问题。在1:1或1:n的情况下,通常按照主表的ID主键切分		
3. 跨节点分页、排序、函数问题
1)分页需要按照指定字段进行排序,当排序字段就是分片字段时,通过分片规则就比较容易定位到指定的分片;当排序字段非分片字段时,就变得比较复杂了。需要先在不同的分片节点中将数据进行排序并返回,然后将不同分片返回的结果集进行汇总和再次排序,最终返回给用户

2)在使用Max、Min、Sum、Count之类的函数进行计算的时候,也需要先在每个分片上执行相应的函数,然后将各个分片的结果集进行汇总和再次计算,最终将结果返回

3)解决办法暂无:不过现在工作中都是根据customerID拿到数据,然后这些数据都在一个库里,随便排序,函数
4. 全局主键避重问题
在分库分表环境中,由于表中数据同时存在不同数据库中,主键值平时使用的自增长将无用武之地,某个分区数据库自生成的ID无法保证全局唯一。因此需要单独设计全局主键,以避免跨库主键重复问题

1)UUID

	(1)UUID标准形式包含32个16进制数字,分为5段,形式为8-4-4-4-12的36个字符,例如:550e8400-e29b-41d4-a716-446655440000	

	(2)UUID是主键是最简单的方案,本地生成,性能高,没有网络耗时。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UUID非常长,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另外,作为主键建立索引和基于索引进行查询时都会存在性能问题,在InnoDB下,UUID的无序性会引起数据位置频繁变动,导致分页

2)结合数据库维护主键ID表

3)Snowflake分布式自增ID算法
5. 数据迁移、扩容问题
1)当业务高速发展,面临性能和存储的瓶颈时,才会考虑分片设计,此时就不可避免的需要考虑历史数据迁移的问题。一般做法是先读出历史数据,然后按指定的分片规则再将数据写入到各个分片节点中。此外还需要根据当前的数据量和QPS,以及业务发展的速度,进行容量规划,推算出大概需要多少分片(一般建议单个分片上的单表数据量不超过1000W)

2)如果采用数值范围分片,只需要添加节点就可以进行扩容了,不需要对分片数据迁移。如果采用的是数值取模分片,则考虑后期的扩容问题就相对比较麻烦。

四、什么时候考虑切分

1. 能不切分尽量不要切分
1)并不是所有表都需要进行切分,主要还是看数据的增长速度。切分后会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业务的复杂度,数据库除了承载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外,协助业务更好的实现需求也是其重要工作之一

2)不到万不得已不用轻易使用分库分表这个大招,避免"过度设计"和"过早优化"。分库分表之前,不要为分而分,先尽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升级硬件、升级网络、读写分离、索引优化等等。当数据量达到单表的瓶颈时候,再考虑分库分表
2. 数据量过大,正常运维影响业务访问
1)对数据库备份,如果单表太大,备份时需要大量的磁盘IO和网络IO。例如1T的数据,网络传输占50MB时候,需要20000秒才能传输完毕,整个过程的风险都是比较高的

2)对一个很大的表进行DDL修改时,MySQL会锁住全表,这个时间会很长,这段时间业务不能访问此表,影响很大。如果使用pt-online-schema-change,使用过程中会创建触发器和影子表,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此操作过程中,都算为风险时间。将数据表拆分,总量减少,有助于降低这个风险

3)大表会经常访问与更新,就更有可能出现锁等待。将数据切分,用空间换时间,变相降低访问压力
3. 随着业务发展,需要对某些字段垂直拆分
1)一张表中有些字段频繁更新,但有些字段很少更新
4. 数据量快速增长
1)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单表中的数据量会持续增长,当性能接近瓶颈时,就需要考虑水平切分,做分库分表了。此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切分规则,提前预估好数据容量
5. 安全性和可用性
1)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在业务层面上垂直切分,将不相关的业务的数据库分隔,因为每个业务的数据量、访问量都不同,不能因为一个业务把数据库搞挂而牵连到其他业务。利用水平切分,当一个数据库出现问题时,不会影响到100%的用户,每个库只承担业务的一部分数据,这样整体的可用性就能提高 

五、支持分库分表的中间件

1. sharding-jdbc(当当)	

2. TSharding(蘑菇街)	

3. Atlas(奇虎360)	

4. Cobar(阿里巴巴)	

5. MyCAT(基于Cobar)

6. Oceanus(58同城)

7. Vitess(谷歌)	

六、多数据源分库分表案例

1. 写json文件把所有库的信息都写在里面

2. 写个DataSource(DynamicDataSource extends AbstractRoutingDataSource implements ApplicationContextAware) 

3. afterPropertiesSet()里面写初始化所有数据源的操作,利用Druid数据库连接池,放到map里面

4. 记得注册每个数据库连接池,registerSingleton(id, ds),然后setTargetDataSources(datasources)

5. 初始化分库信息,主库从库的String[]初始化,匹配名称,供后续切换动态源使用

6. 写个切面,所有service(数据操作包)包下的类为切点

7. 切面继承 (DataSourceAspect implements MethodBeforeAdvice, AfterReturningAdvice, ThrowsAdvice),重写before()方法

8. before方面里面写读写分离的操作,自定义一些读操作的方法头,然后调设置主从的方法

9. 新建一个DBContextHolder类,每次业务要调数据库的时候,DBContextHolder.setCustomerID(customerID)

10. 继续设置主从的方法,会根据customerID%最大主库数量取模,然后决定用哪个库,返回

11. 自己写的DataSource类里面需要重写一个方法determineCurrentLookupKey(), 里面调用DBContextHolder.getDbType(),这应该就是集成了spring里面的其他东西吧

参考网址

数据库分库分表思路

数据库分库分表的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

数据库(分库分表)中间件对比

数据库分库分表策略的具体实现方案

注:文章是经过参考其他的文章然后自己整理出来的,有可能是小部分参考,也有可能是大部分参考,但绝对不是直接转载,觉得侵权了我会删,我只是把这个用于自己的笔记,顺便整理下知识的同时,能帮到一部分人。
ps : 有错误的还望各位大佬指正,小弟不胜感激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