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概述

链路层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底层

使用的信道

  • 点对点信道

    • 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连接方式
  • 广播信道

    • 使用一对多一的光波通信方式,过程比较复杂。广播信道上的主机很多,因此使用专用的共享信道协议协调主机的数据发送

不把局域网放在网络层中讨论

  • 网络层讨论的问题是多个网络互联的问题,讨论分组怎样从一个网络转通过路由器发到下一个网络。
  • 在本章中讨论的是在局域网中数据从一个主机转发到另一个主机,并不经过路由器
  • 从整个互联网看,局域网仍属于数据链路层

重要内容

  • 数据链路层的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的特点,以及其使用的协议(PPP协议 和 CSMA/CD协议)的特点

  •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速检测。

  • 以太网 MAC 层的硬件地址

  • 适配器、转发器、集线器、网桥、以太网交换机的作用以及交换场合

  • 互联网通信的时候数据链路层所处的地位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两台主机网络通信时,经过的网络可以是多种的()电话网、局域网、广域网。

    • 主机都有完整的五层协议栈,但路由器转发分组时只有下三层

    • !!注: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时,根据所选择的路由协议不同,也有可能需要运输层协议,详见下一章4.5节。

3.1 数据链路层的几个共同问题

数据链路和帧

  • 链路(物理链路):是一个节点和另一个节点的物理线路(有线或无线),中间没有任何的其他节点,可知链路只是一条路径的组成部分

  • 数据链路(逻辑链路):当在一条线路上传输数据时。除了一条物理链路外,还必须有一条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加上这些硬件和软件,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 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网络适配器(有硬件嗯和软件)来实现这些协议,一般的适配器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

  • 早期的数据通信协协议也叫通信规程(规程和协议是同位语)

    • 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 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构成帧发送到链路上,以及把帧中的数据取出并上交给网络层。

    • 互联网中网络层数据单元是 IP 数据报(或数据包、分组、包)

    • 通常使用三层模型解释数据链路层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模型中,不管哪一段链路上的通信(主句和路由器之间、两个路由器之间),都看成是节点和节点的通信,每个节点都只有下三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 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在通信时的主要步骤

        • 1.节点 A 的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来的 IP数据报添加首部和尾部封装成帧。
        • 2.节点A 把分装好的帧发送给节点B 的数据链路层
        • 3.若节点B收到的帧无差错,则从收到的帧取出Ip数据报上交给上面的网络层;否则丢掉帧
      • 数据链路层不考虑如何实现比特传输的细节。

三个基本问题

  • 封装成帧

    • 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构成一个帧。接收端在接收物理层上交的数据后,能根据首部和尾部的标记,从帧中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

    • 重要概念

      • 所有在互联网上传输的数据都以分组(IP 数据报)为传送单位。
      • 一个帧的帧长等于帧的数据部分加上首部和尾部。其重要作用就是进行 帧定界 (确定帧的界限)
      • 首部和尾部还包括许多必要的控制信息,发送帧时从帧首部开始发送。
      • 各种数据链路协议都对帧首部和尾部的协议有明确的规定。
      • 为了提高帧的传输效率,应该使帧的数据部分长度远大于帧首部和尾部。但是每一种链路协议都对帧的数据部分长度做了规定——最大传输单元 MTU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数据是由可打印的 ASCII码 组成的文本文件是,帧定界可以使用特殊的帧定界符。帧定界符一定是用户无法在键盘上打印出的特殊字符(33个)

      • 注!!:可打印的字符就是“可以在键盘上输出的字符”我们47键键盘课打印94个字符加上空格键就是95个
    • 控制字符SOH放在帧的最前面,表示帧的首部开始;控制字符EOT放在子u后面表示尾部结束。

      • 注意:SOH和EOT都是字符名称16进制编码分别是01(00000001)(SOH)和04(00000100)(EOT)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当传输出现偏差时,帧定界符的作用就更加明显。假定发送端在尚未发送完一个帧时突然故障,发送中断。但随后又恢复正常,于是重新发送之前位发送完的帧。由于使用了帧定界符,接收端就知道前面那个帧不完整就会丢弃,而如果后面的帧存在明确的帧定界符,就会收下。

  • 透明传输

    • 由于帧开始和结束有明确的帧定界符,,一次所传输的数据中的任何8比特的组合不允许和用作帧定界符的比特编码一样,负责就睡出现帧定界错误

    • 传输的帧是用文本文件组成(都是从键盘上输出的),数据部分显然不会出现SOH 和 EOT 一样的帧定界符。因此不管从键盘上输出什么,都可以放在这样的帧中传输,这就是透明传输。

    • 当数据部分是非ASCII编码文件(如二进制代码的计算机程序或图像等),就可能出现数据部分某个编码和帧定界字符的二进制编码一样,数据链路层就会错误的找到定界符(帧的边界),把部分数据收下,丢弃剩下的。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透明”

      • 所谓“透明” :表示某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看起来却像不存在一样。
      • “在数据链路层透明传输数据”:表示无论什么样的比特组合的数据,都能按照原样没有差错的通过数据链路层。
      • 对于传输的数据来说,就看不见数据链路层有什么妨碍数据传输的东西,也就是说“数据链路层对于这些数据来说的透明的”。
    • 解决透明传输问题

      • 必须设法是数据部分中可能出现的“控制字符”不被错误的解释为帧定界符

      • 方法

        • 在控制字符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十六进制编码是1B,二进制编码是00011011)
        • 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会在把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这个转义字符,这种方法称为——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
        • 如果转移字符也出现在数据中,那么在转义字符前面再填充一个转移字符,因此再接收端收到两个连续的转义字符时就会删除前面一个。
        • 用字符填充发解决透明传输问题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差错检测

    • 现实的通信线路都不是理想的,比特数据流在传输的时候会出现差错——比特差错,0和1可能会互换

    • 误码率

      • 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数据量占总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如错误率等于10^-10就表示 每传输10^10的比特数据会出现一个比特的错误
      • 实际的通信链路并非是理想的,是不可能将误码率下降到0的,因此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时,必须使用各种差错检测协议,目前在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的时循环冗余检验的检测技术
    • 循环冗余检验

      • 在发送端,先把数据划分为组,假定每组k个比特。现假定待传送的数据M = 101001(k = 6)。CRC运算就是在数据M的后面添加供差错检测用的n位冗余码,然后构成一个帧发送出去,一共发送(k +n)位。在所要发送的数据后面增加n位的冗余码,虽然增大了数据传输的开销,但却可以进行差错检测。当传输可能出现差错时,付出这种代价往往是很值得的。

      • 这n位冗余码可用以下方法得出。用二进制的模⒉运算°进行2”乘M的运算,这相当于在M后面添加n个0。得到的(k+n)位的数除以收发双方事先商定的长度为(n + 1)位的除数P,得出商是О而余数是R(n位,比P少一位)。关于除数Р下面还要介绍。在图3-8所示的例子中,M = 101001(即k =6)。假定除数Р= 1101(即n = 3)。经模⒉除法运算后的结果是:商= 110101(这个商并没有什么用处),而余数R = 001。这个余数R就作为冗余码拼接在数据M 的后面发送出去。这种为了进行检错而添加的冗余码常称为帧检验序列FCS (Frame Check Sequence)。因此加上FCS后发送的帧是101001001(即2"M + FCS),共有(k+n)位。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值得注意的是,循环冗余检验 CRC 和帧检验序列 FCS 并不是同一个概念。CRC 是一种检错方法,而 FCS 是添加在数据后面的冗余码,在检错方法上可以选用 CRC 也可以不选用

      • 在收到的每一帧经过CRC检验后,有两种情况

        • 若得出的余数 R=0,则判定这个帧没有差错,就接受。
        • 若余数不等于0,则判定帧有差错(但无法判断哪一位或哪几位出了差错),就丢弃。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数据链路层中。检错程序时用硬件完成的,因此检错速度很快,不会延迟数据的传输。

      • 可知,如果我们不用帧为单位来传输数据,那么就无法家务冗余码来差错检测,因此传输数据时,就必须给每一帧加上冗余码,在接收方一帧一帧的差错检测。

      • 最后强调

        • 若只是用 CRC 差错检测技术,则只能做到对帧的无差错接受,即 “凡是接收端数据链路层接受的帧,都能以非常接近于1的概率认为这些帧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差错”。可以认为“接收端接收到的帧都没有错误”,虽然有错误的帧被收到,但是都认为有错误被丢掉了
    • 传输差错

      • 现在并没有要求数据链路层提供 ”可靠传输“ 服务

      • 可靠传输

        • 数据链路层的发送端发送什么,接收端就接收什么
        • 可靠传输协议将在第五章进行讨论,本章介绍的都不是可靠传输的协议
      • 传输差错分为两大类

        • 1.前面所说的比特差错

          1. 这种更加复杂些,如果收到的帧没有出现比特差错,但出现了 “帧丢失” “帧重复” “帧失序”
          • 以上三种情况都属于 “出现传输差错”,但都没有比特差错,章节5.4会了解到
          • 因此在 CRC 的基础上,增加了帧编号、确认和重传机制。
      • 确认/重传机制

        • 收到正确的帧,就要像发送端发送确认。发送端在一定的期限内如果没有收到接收端确认,就认为数据差错,进行重传,使数据链路层应质量不好而产生的差错率大大降低。因此互联网就使用了这种区别对待的方法。

        • 对于通信良好的有线传输线路

          • 数据链路层不使用确认和重传机制,即不要求数据链路层像上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 如果数据链路层传输数据时出现差错并需要改正,那么此任务就交给上层协议(如运输层的
            TCP协议)来完成。
        • 对于通信质量较差的有线传输线路

          • 数据链路层使用确认重传机制,向上层提供可靠数据传输服务(见第九章)
        • 实践证明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3.2 点对点协议PPP

概述

  • 能实现可靠传输的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HDLC成为再通信线路质量较差的年代比较流行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 现在对于点对点的链路,较为简单的 点对点协议PPP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特点

  • PPP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ISP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现在的ppp协议标准来自于1994年修订

  • PPP协议应满足的需求

    • 简单:对数据链路层的帧,不需要纠错、序号、流量控制,IETF 把 ”简单“ 作为首要的需求,还可使协议再实现时不易出错,使不同厂商在协议上的互操作行提高了,主要目的是–提高协议的互操作性。

    • 封装成帧:PPP协议必须规定的特殊字符是作为帧定界符(帧的开始和结束)。以便准确的找出开始和结束位置

    • 透明性:PPP协议必须保证数据传输的透明性,如果数据部分出现定界符,必须有有效的解决措施

    • 多种网络层协议:协议必须能够在同一条链路上同时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如,IP、IPX等)

    • 多种类型链路:PPP必须能够在多种链路上运行。串行或并行,同步或异步的,高速或低速的,电的或光的,交换的(动态)或非交换(静态)的点对点链路。

      • PPP over Ethernet (PPPoe)把 PPP 分装在以太网帧中(增加一些识别各用户的功能)。让多个以太网用户共享到一条ISP链路(因为宽带上网的数据传输效率较高)
    • 差错检测:PPP 必须能够对接收端收到的帧进行检测,并丢掉有差错的帧,

    • 检测连接状态:必须拥有一种机制能够及时自动检测链路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以免故障的链路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工作状态

    • 最大传输单元:对点对点线路设置最大传输单元MTU的标准默认值(是数据部分的最大长度,而不是帧的总长度)

    • 网络层地址协商:PPP 必须提供一种方法来协商使用数据压缩算法,但并不要求将数据压缩算法进行标准话

    • PPP 不支持多点线路(即一个主站轮流和链路上的多个从站进行通信),只支持点对点的链路通信。注意!!!:PPP只支持全双工链路

  • PPP协议的组成

    • 将IP 数据报分装到川航链路的方法,支持异步或面向比特的同步链路。
    • 一个用来建立、配置、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 链路控制协议LCP。通信的双方课协商一些选型
    • 一套网络控制协议 NCP,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帧格式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标志字段 0X7E

  • 地址字段A 0xFF(广播)
    控制字段C 通常为0X03(无序号的帧)
    这两个帧通常不起作用

  • 检验序列(FCS),由CRC计算可得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透明传输

    • PPP 用在传输链路时,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HDLC一样)
    • 异步传输时,用特殊的字符填充
  • 字符填充

    • 5个连续的1,填入一个0
    • 接收端接收时会删去填入的0,不会破坏MTU
  • 差错检测

    • PPP 不提供使用序号和确认可靠传输
    • 使用CRC循环冗余校验保证无差错接受

工作状态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 特点

    • 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
    • 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有限
  • 优点

    • 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方便的访问全网。主机可共享连接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
    • 便于系统的扩展的主键的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以灵活调整和改变
    • 提高体统的可靠,可用,身存性
  • 以太网的两个标准

    • DIX Ethernet V2 是世界上第一个局域网(以太网)的规约
    • IEEE 502.3 是第一个 IEEE的以太网标准
    • 以上两个标准由很小的差别,因此将802.3局域网称为以太网
    • 严格来说以太网是符合V2标准的局域网
  • 数据链路层的子层

    • 为了使数据链路层更好的使用多种局域网标准
    •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LLC
    • 媒体链路子层 MAC
    • 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在MAC 子层,LLC与媒体无关
    • 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LLc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适配器的作用

    • 网络接口板由称为通信适配器,网络接口卡,网卡

    • 功能

      • 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 数据缓存
      • 安装设备驱动程序,通过操作系统与存储器等设备协调工作
      • 实现以太网协议
    • 计算机通过适配器与局域网进行通信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以太网的两种措施

    • 较为灵活的无连接工作方式

      • 不必先建立连接就可以之间发送数据
      • 对发送的数据真不进行编号,也不要iu对方发挥确认
      • 因为局域网训导质量很好,产生差错概率很小
      • 以太网提供不可靠交付,京最大努力交付
      • 目的站搜到差错就丢弃,其他什么也不做,纠错由高层决定
      • 高层发现丢失数据重传,以他死亡并不知情,当作新帧来发送
    • 发送数据使用曼切斯特编码

      • 缺点:所占频带宽度比原始基带信号增加一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SMA/CD 协议

  • 局域网拓扑结构

    • 星型网、环形网、总线网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共同点

      • 共享一根信道(别称:广播信道、多路访问信道、随机访问信道)
  • 广播信道面临的问题

    • 可能由两个(或更多)站点同时请求占用信道

      • 在同一时间只能由一台计算机发送送数据
    • 解决办法

      • 介质的多路访问控制
      • 再多路访问信道上确定下一个使用者
    • 介质访问控制(分配信道)

      • 静态分配
      • 动态分配
  • 静态分配

    • 方法:TDM、FDM

    • 2.4节已经介绍过的 频分复用、波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只要用户分配到了信号就不会与其他用户发生冲突,但代价较高,不适用于局域网

    • 问题

      • 资源分配不合理,不满足用户对资源占用的不同需求
      • 由资源浪费,效率低
      • 延迟时间增大N倍
    • 适用情况

      • 适用于用户数量小且数目稳定的情况
      • 适用于通信量大且流量稳定
      • 不适用于突发性业务
  • 动态分配

    • 又称为多点接入,特点:并非在用户通信时固定分配给用户

    • 设计动态分配的的方法的目的

      • 更好的满足要求
      • 提高信道利用率
    • 三大类多路访问协议

      • 随机访问协议

        • 特点:冲突不可避免
      • 受控访问协议

        • 特点:克服冲突
      • 有限竞争协议

        • 特点:利用上述二者的优势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CSMA/CD 协议要点

    • 多点接入

      • 总线型网络,协议实质是“载波协议”和“碰撞检测”
    • 载波监听

      • 用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有没有计算机也在发送数据,不管是在发送前,还是在发送中,每个站都必须不停的检测信道(发送中的检测方式是碰撞检测)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

        • 特点:先听后发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注意

        • 若介质无数据发送才发送,发送后还会发生冲突
        • 两种情形:(1)同时传送,(2)传播延迟时间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碰撞检测

      • 边发送边监听,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变化情况,判断是否有其他主机也在同时发送数据(电压会增大,超过门限值就判定为数据产生碰撞)

      • 非持续式CSMA

        • 特点

          • 经侦听,若介质空闲,开始发送
          • 若简直忙,等待一个随机(”非持续“)时间,重新发送
        • 好处

          • 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可以减少猜词碰撞冲突的可能性
        • 缺点

          • 等待时间介质上如果没有数据发送,这段时间浪费掉了
      • 持续式(1-持续式)CSMA

        • 特点

          • 侦听,若简直空闲,则发送
          • 若介质忙,持续侦听,一旦空闲立即发送
          • 若冲突,等待一个随机分布的时间在重复发送
          • 先听后发,边发边听
        • 好处

          • 延迟时间少于非持续式
        • 问题

          • 两个以上的站等待发送,一旦介质空闲一定会发送冲突
        • 性能比较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P-持续式 CSMA

        • 特点

          • (1)侦听,介质空闲,以P的概率发送,以(1-P)的概率延迟一个时间单元发送
          • (2)若介质忙,持续侦听,一定那空闲重复上面步骤 (1)
          • (3)若发送推迟一个时间单元,重复步骤(1)
        • 注意

          • 1-持续式是p-持续式的特例
      • 强化碰撞

        • 当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发生碰撞时

          • 立即调制发送数据
          • 再继续发送若干比特的认为干扰信号,以便让所有用户都知道现在已经发生了碰撞
          • 干扰信号一般小于32比特位,因为小于64比特的数据一般会被认为是产生数据碰撞时残留的数据(凡是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异常产生的无效帧)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帧最小间隔

        • 为了使刚刚收到的数据的站的接受缓存来得及清理,做好接受下一帧的准备,帧之间要在一定的时间间隔
        • 所以一个站点再检测到总线开始孔宪后,还要等待一个时间间隔才能再次发送数据
        • 以太网帧最小时间间隔为9.6微秒,相当于96比特的发送时间
      • 争用期

        • 最先发送数据帧的站,再发哦是那个数据帧后之多经过时间2t(两倍的端到端时延)就可以知道发送的数据帧是否收到了碰撞
        • 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2t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
        • 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草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 最短有效帧长

        • 由于一旦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这时已经发送出去的数据帧长度一定小于到达争用期时发送的数据帧长度X字节

        • 凡长度小于x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停止产生的无效帧,而不小于X字节的才是有效帧,即存在如下关系:无效帧长度 < X字节 <= 有效帧长度

        • 有效帧长度存在最小值X字节,最短有效帧长度计算方法

          • 最短有效帧 = 数据传送速率 * (单程传播时延*2) = 数据传输速率 * 端到端往返时延
        • 如果发生冲突,就一定在发送的前64字节之内

        • 由于一检测到冲突就立即终止发送,这是已经发送出去一部分数据(小于64字节)

        • 以太网规定数据最短有效帧长为64字节,反小于64字节的帧数都是由于成图而异常终止的无效帧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CSMA / CD 方式的特点

        • 原理简单,技术易于实现,网络各工作站处于同等地位,不需要集中控制
        • 无优先级控制,各节点争用总线
        • 负载增大时,发送消息所需要的等待时间较长,不适用于实时信息传输
      • 重要性

        • 使用协议的以太网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 每个站在发送数据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
        • 这种发送的不确定性使整个以太网的平均通信量远小于以太网的最高使用数据率
      • CSMA / CD 发送流程

        • 概述:先听后发,冲突停止,随机延迟后重发

        • 具体过程

          • 先侦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消息
          • 如果信道忙,则等待空闲时发送
          • 发送信息后进行冲突检测(争用期,最短有效帧长),如发送冲突,立即停止发送
          • 已发送信息的个节点收到阻塞信号后,等待一段时间后(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重新进入侦听发送阶段

使用集线器的星型拓扑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以太网的MAC层

  • MAC 硬件地址

    • 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NAC地址

    • 802 标准所说的“地址“,应该是每一个站的”名字“或”标识符“

    • 注意:连接在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安装的又多个适配器,那么这样的主机或路由器就有多个”地址“。准确的说,这种 48 位”地址“应当是某个接口的标识符。

    • 48位的 MAC 地址

      • IEEE802 规定 MAC 地址段可采用 6 字节的(48位)或两字节的(16位)二进制编码

      • IEEE 注册管理机构 RA 向厂家提供前三个字节(高24位),称为组织唯一标识符

      • 地址字段 6 个字节的后三个字节(低24位)由厂家指派,称为扩展唯一标识符,必须保证生产出的适配器没有重复地址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一个地址块可以生成2^24 个不同的地址。48位的地址称为 MAC -48 ,通用名称,EUI - 48

      • 生产适配器是,6字节的mac地址已被固定在适配器的 ROM ,故,MAC 地址也叫用剑地址或物理地址

      • ”MAC 地址“实际上就是适配器地址或适配器表示符 EUI- 48

    • MAC地址实际使用 46 位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适配器检查 MAC 地址

      • 适配器从网络上收到一个MAC 帧就首先用硬件检查 MAC 阵中的mac地址

        • 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就收下,然后进行其他处理
        • 否则就丢弃,不进行处理
        • 注意:混合适配器不管是不是发自本地的帧都会收入缓存,达到监控和分析以太网的流量的问题
      • 发往本站的帧

        • 单播(一对一)
        • 广播(一对全体)
        • 多播(组播)(一对多)
      • 适配器检查MAC 地址

        • 所有适配器都至少要识别 单播和广播地址
        • 有的适配器可用编程方法识别多播地址
        • 只有目的地址才能使用广播和多播地址
        • 以混杂方式工作的以太网适配器只要”听到“有帧在以太网上传输就收下来。
      • MAC 地址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MAC 帧格式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无效的MAC 帧

      • 帧长度不是帧数字节
      • 收到的帧检验序列 FAS 查出差错
      • 数据字段的长度不在 46~1500字节,考虑到MAC 帧首长度共有18字节(目的地址(6字节),源地址(6字节),类型(2字节),FCS(4字节)),则有效的帧长度位64~1518字节之间
    • 在传输媒体上实际传输的比 MAC 帧还多8个字节,(前同步码)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4 扩展的以太网

三个基本概念

  • 广播

    • 向网络上的所有设备发送数据
  • 广播域

    • 网络上所有能接受到童谣广播分组的设备集合
  • 冲突域

    • 网络的一部分,以网桥、交换机或者路由器为边界,在冲突域中任意两台主机同时发送数据都会产生冲突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 使用光纤扩展(通常是一对光纤)和光纤调制解调器连接到的集线器

  • 很容易使用主机和几公里外的集线器相连接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使用集线器扩展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扩大了冲突域,性能降低,安全隐患
    • 优点

      • 使原来属于不同碰撞域的以太网上的计算机能够进行跨碰撞域通信
      • 扩大了以太网覆盖的地理范围
    • 缺点

      • 碰撞域增大了,但总吞吐量并未提高(不同速率的传输线路在总碰撞域上的传输效率为涮熟效率最小的那一支)
      • 如果不同的碰撞域使用不同的数据率,那么就不能用集线器将他们互连起来。
  • 共性信道LAN的缺点

    • 冲突域中多个站点同时发送会造成冲突
    • 网络中站点越多,冲突现象越严重
    • 网络总带宽BW ,由于共享信道是的每个站点的平均拥有带宽为 BW/n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 扩展以太网更常用的方法实在数据链路层进行

  • 早期使用网桥,现在使用以太网交换机

    • II。

      •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 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
      • 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是向所有的接口转发此帧,而是先检查此帧的目的 MAC 地址,然后再确定将该帧转发到哪一个接口,或把他丢弃。
    • III.

      • 1990年问世的交换式集线器可明显的提高以太网的性能
      • 交换时集线器通常称为以太网交换机或第二层交换机,强调这种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 网桥

    • 也成为桥接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 MAC 子层

    • 可在两个局域网冲域突之间对数据链路层进行接受、转发

    • 也可以将局域网分为两个冲突域(又称冲突域也称为网段)

    • 网桥的基本功能

      • 对收到的MAC 帧目标地址对帧进行转发
    • 转发的具体过程

      • 如果目标地址于源地址位于同一冲突域,就把该帧过滤掉不转发
      • 否则,找到相应的转发端口进行转发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网桥优点

      • 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
      • 扩大物理范围
      • 提高可靠性
      • 课互联不同物理层、不同 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的局域网
    • 网桥缺点

      • 时延较长(软件转发机制)
      • MAC 层没有流量控制功能
      • 容易引起广播风暴
    • (1)透明网桥

      • 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网桥

      • ” 透明“ 指局域网上的站点并不知道所发送的帧将经过哪几个网桥,对个站点来说是不可见的

      • 透明网桥是一种即插即用的设备,执行标准是:IEE 802.1D

      • 自学习算法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自学习和转发帧的步骤归纳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转发表的建立过程举例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转发表中等级三个信息

        • 地址,端口,帧进入网桥的时间

        • 原因:以太网拓扑可能经常变化,登记时间可以使转发表能反映当前网络的最新拓扑状态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 源路由网桥

      • 在发送帧是将详细信息的路由信息放在帧首部
      • 源站向目的网站广播发送若干个发现帧,每个发现帧都击落并带回所经过的路由,从中选择最佳路由
      • 以后凡是从该源站向该目的站发送的帧首部必须携带路由信息

交换机

  • 执行数据链路层交换算法

    • 多端口透明网桥,网桥的现代名称
    • 一种即插即用设备
  • 传统LAN 分段

    • 交换机同城与集线器连接
    • 使用交换机把LAN分为更小的冲突域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现代LAN分段

    • 直连 PC,微分段、创建无冲突域

从总先以太网到星形以太网

  • 总线以太网使用 CSMA / CD 协议,一半双工方式工作
  • 以太网交换机不使用共享线,没有碰撞问题,一次不适用 CSMA / CD 协议,而是以全双工方式工作。但任然采用以太网的帧结构

虚拟局域网

  • 广播域

    • 是广播帧能够到达的范围
    • 缺省情况下,交换机所有端口同属于一个广播域,无法隔离广播域;
    • 广播在广播域中传播会占用资源,降低性能,而且具有安全隐患
  • 交换机可以分隔广播域

    • 支持VLAN交换机
    • 一个VLAN 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
    • 交换机通过划分VLAN 来划分广播域
  • VLAN

    • VLAN 是一个在物理网络上根据用途,工作组、应用等来逻辑划分的局域网络,与用户物理位置没有关系。
    • 通过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进行VLAN 间路由,实现VLAN间通信。(不同的VLAN的成员通信需要通过三层设备)
  • VLAN 类型

    • 基于端口的 VLAN (最常见)

      • 创建VLAN,指定成员端口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基于MAC 地址的VLAN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基于协议的 VLAN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基于子网的 VLAN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区分不同的 VLAN 数据帧

    • 在数据中携带 VLAN 标记;
    • VLAN 标记有交换机添加/删除,对终端站点透明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帧格式

    • IEEE 批准了 802.3ac 标准,定义了以太网帧格式的扩展,以支持虚拟局域网
    • 虚拟局域网协议允许在以太网的帧格式中插入一个四字节的标识符,称为 VLAN 标记,用来指明发送该帧的计算机属于哪一个虚拟局域网
    • 插入 VLAN 标记 得出的帧称为 802.1Q 帧或 带标记的以太网帧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Access 链路类型端口

    • 一般用于连接用户设备(无需识别 802.1 Q 帧的设备)
    • Access 只能加入一个VLAN
    • 一但该端口加入了特定的 VLAN ,连接在该端口的设备视为为属于该 VLAN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Trunk 链路端口类型 与 Trunk 链路

    • 端口一般与交换机之间连接
    • 干道链路允许多个VLAN 的流量通过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VLAN 优点

    • 有效控制广播域范围(控制冲突域)
    • 增强网络安全性( VLAN 之间相互通信,不同VLAN 相互隔离,无法进行,不同 VLAN 需要通过三层设备通信)
    • 灵活构建虚拟工作组(同意工作组的用户不必局限于同一物理范围)
    • 提高网络的可管理性(将不同的VLAN 规划到不同的 VLAN 便于管理)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5 高速以太网

100 BASE - T 以太网

  • 又称为快速以太网,

  • 带宽10 Mps

  • 比特时间 100ns - 10 ns

  • 保留原来的工作方式(帧格式,接口,过程规则)

    • 自动协商
    • 线缆类型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吉比特以太网

  • 保留原来的工作方式(帧格式、结构、过程规则)

    • 在半双工下使用 CSMA CD(为了向后兼容),增加载波扩充,帧突发
    • 全双工方式下不需要使用 CSMA/CD (缺省方式)
    • 流量控制和巨型帧

10吉比特以太网(10GBE)和更快的以太网

  • 只支持全双工,不再使用 CSMA/CD

  • 保持兼容性

  • 重点是超高速物理层

  • 40 G~100G 以太网

    • 只支持全双工

    • 保留以太网的帧格式和 MAC 方法

    • 保留当前 802.3标准的最小帧 和最大帧大小

    • 联网设备可以通过可插拔模块支持不同的物理层类型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提供多准物理层规范(PHY) ,定义了许多端口类型,具有不同的光学和电气接口,以便在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双芯铜缆,双绞线和网络设备背板上运行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

  • 特点

    • 可以提供双向的宽带通信
    • 可以根据用户对宽带的需求灵活的进行宽带升级
    • 可以实现端到端的以太网传输,中间不需要进行帧格式转化,提高了传输效率且降低传输成本低
    • 不支持用户身份鉴别
  • PPPoE

    • Ethernet

      • 优点:原理简单,应用非常广,设备成本
      • 缺点: 安全性较低,不宜管理:使用广播信道,造成了安全性能较低,没有认证功能
    • PPP 优点: 原理简单,安全性高:点对点信道,提供认证机制。提供良好的访问控制和计费功能

    • PPPoE

      • 提供在以太网链路上的PPP连接
      • 实现了传统以太网不能提供的身份验证、加密,以及压缩功能
      • 实现基于用户的访问控制、计费、业务类型分类等,运营商广泛支持
      • PPPoE使用 Client/Server 模型,服务器通常是接入服务器
    • 组网方式

      • 方式1

        • 设备之间建立PPP 绘画,所有主机通过同一个PPP会话传送数据,主机上不用安装 PPPoE客户端拨号软件,一般是一个机构共用一个账号
        • PPPoE Client 位于机构内
        • PPPoE Server 是运营商的设备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方式2

        • PPP 会话建立在运营商之间的路由器上,为每一个主句建立一个PPP 会话,每一个主机都是 PPPoE Client ,每一个主机都有一个账号,方便运营商对用户进行计费和控制
        • 主机上需要安装 PPPoE 客户端软件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报文格式

      • 报文格式及 Ethernet 帧封装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章重要概念

链路是从一个节点到相邻节点的一段物理线路,数据链路则是在链路的基础上层架了一些必要的硬件(如网络适配器)和软件(如协议的实现)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两种

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协议单元是帧。数据链路层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循环冗余检验是 CRC 的一种检错方法,而帧检验序列 FCS 是添加在数据后面的冗余码。

点对点协议 PPP 是数据链路层使用最多的一种协议,特点:简单;只检测差错,而不纠正差错;不适用序号,不进行流量控制;可同时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

PPPoE 是为宽带上网的主机使用的链路层协议

局域网的优点: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方便的访问全网;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演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

共享通信媒体资源的方法有二:(1)静态划分信道(各种复用技术),(2)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又称为多点接入(随机接入或受控接入)。

IEEE 802 委员会曾把局域网拆分成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各种协议控制系统),与传输媒体无关和媒体接入(MAC)子层(与传输媒体有关,就是连接各站点的物理线路)。现在LLC 已经成为历史。

计算机与外接局域网的通信通过通信适配器(或网络适配器),又称为网络接口卡或网卡。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就在适配器的 ROM 中。

以太网采用无连接的工作方式,对发送的数据帧不进行编号,也不要求对方回发确认。目的站收到有差错的帧就丢弃掉,不采取其他措施。

以太网采用的协议是具有冲突检验的载波监听多点接入 CSMA/CD。协议的要点是:发送前先监听,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就立即停止发送。然后就按照退你算法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发送。因此每一个站在自己发送一小段时间内,存在这遭遇碰撞的可能性。以太网上各种站点都平等的争用以太网信道。

传统的总线以太网基本上都是使用集线器的双绞线以太网。这种以太网在物理上是星型网,在逻辑上则是总线网。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他的每个接口仅仅简单的转发比特,不进行碰撞检测。

以太网的硬件地址,即 MAC 地址实际上就是适配器地址或适配器标识,与主机所在的地点无关。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是48(6字节,前三字节由国际统一规定,后三字节由厂家提供)位长。

以太网适配器由过滤功能,他直接收单播帧,广播帧或多播帧。

使用集线器可以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扩展以后以太网仍然是一个网络)

交换时集线器常称为以太网交换机或第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他就是一个多接口的网桥,每一个接口都直接与某台单主机或另一个集线器相连,在全双工方式工作。以太网交换机能同时联通许多对的接口,但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一样无碰撞的传输数据。

高屋以太网有100 Mbit/s 的快速以太网、吉比特(Gbits)以太网和10吉比特以太网。最近还发展到100吉比特以太网。在宽带接入技术中,也通常使用高速以太网进行接入。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睡在树上的渔-_-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