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三种类别的IP地址

常用的三种类别的IP地址

A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占一个字节,只有七位可供使用(第一位已经指派为0),但可指派的网络号是126个(即2^7-2)。减2的原因是:第一,IP地址中的全0表示“这个(this)”。网络号字段全0的IP地址是个保留地址,意思是“本网络”。第二网络号为127(即01111111)保留作为本地软件环回测试本主机进城之间的通信之用。

A类地址的主机号占三个字节,因此每一个A类网络中最大的主机数2^24-2,减2 的原因是:全0的主机号字段表示该IP地址是“本主机”所连接到的单个网络地址(例如,一主机的IP地址为5.6.7.8,则该主机所在的网络地址就是5.0.0.0),而全1表示“所有的”,因此全一的主机号字段表示该网络上的所有主机。例如B类地址128.7.255.255表示“在网络128.7.0.0上的所有主机”。而A类地址0.0.0.35则表示“在这个网络上主机号为35的主机”


B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有两个字节,但前面两位(1 0)已经固定了,只剩下14位可以进行分配。因为网络号字段后面的14位无论怎样取值也不可能出现使整个2字节网络号成为全0或全1,故 不存在减2的问题,但实际上B 类网络地址128.0.0.0是不指派的,而可以指派B类最小网络地址是128.1.0.0.因此B类地址可指派的网络数为2^14-1,B类地址的 每一个网络上的最大主机数是2^16-2.


C 类地址同上面的B类地址

IP地址共有2^32个地址,A类地址空间共有2^31个地址,占有整个IP地址空间的50%,整个B类地址空间共约有2^30个地址,占整个IP地址空间的25%,C类地址空间共约有2^29个地址,占整个IP地址的12.5%。

网络类别最大可指派的网络数第一个可指派的网络号最后一个可指派的网络号每个网络中最大主机数
A类2^7-211262^24-2
B类2^14-1128.1191.2552^16-2
C类2^21-1192.0.1223.255.2552^8-2
### IPv4 地址 IPv4地址根据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的不同划分被分为五,每种类别地址具有不同的用途以及可用的IP数量[^1]。 对于A地址而言,第一个字节用于表示网络号,其余三个字节代表主机编号。这地址适用于大型网络环境,理论上可以支持大量的设备连接到同一网络上。首八位组取值介于0至127之间(实际使用排除了保留给默认路由的0.0.0.0/8与环回测试目的预留的127.0.0.0/8)。 B地址则采用前两个字节作为网络标识符,剩下两个字节用来定义具体的机器身份。这种型的地址适合中型规模的企业级应用场合,在这里首个八位数组范围是从128一直到191。 C地址利用最初的三位来区分不同级别的子网掩码长度,并且只留有一个完整的字节指定单个节点的身份;因此它更适合小型局域网部署场景。此类别下的起始数值位于192~223区间内。 D地址并不指代任何特定物理位置上的计算机集合体而是专供多播通信之用——即允许数据包一次性发送给多个接收者而不是一对一地传输信息。该系列内的成员均以二进制形式'1110'开头,十进制表达就是224~239之间的数字。 最后还有E地址,它们原本是为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所准备的空间,现在通常被认为是未分配状态或是实验性质的存在。这些地址由四位连续高电平信号组成('1111'),对应着240及以上直到255为止的一串整数序列。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壮大,上述基于类别界限的传统做法逐渐暴露出资源浪费等问题,所以后来引入了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使得IP空间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加以管理和运用。 ### IPv6 地址结构 相较于IPv4, IPv6采用了更为简洁的设计理念并极大地扩展了可寻址空间。具体来说: - **全局单播地址**:似于IPv4公网地址,全球范围内唯一标识一台联网装置; - **链路本地地址**:仅限同一条物理或逻辑链接内部有效,默认情况下所有接口都会自动生成这样一个标识符; - **唯一本地地址**(ULA) :旨在替代原有私有地址方案,确保即使在网络迁移过程中也不会发生冲突现象; - **任播地址**:指向一组服务器而非单一实体,客户端发出的数据报文会被最近的一个实例处理; - **多播地址**:延续了IPv4的相关概念,继续服务于一对多的消息传递需求。 此外,为了便于书写记忆,IPv6还规定了一系列特殊的缩写规则,比如连续零段可以用双冒号(::)代替一次,但全文档里只能出现这么一处省略操作[^2]。 ```python # Python代码示例展示如何解析IPv6地址 import ipaddress ipv6_address = "2001:db8::ff00:42:8329" parsed_ip = ipaddress.IPv6Address(ipv6_address) print(f"Parsed IP Address is {parsed_ip}") ``` ### 网络协议中的IP地址作用 在TCP/IP模型里,无论是哪一层都需要依赖底层所提供的服务才能正常运作下去。而IP层正是负责在整个互联体系之内实现端到端的信息交换功能的关键所在。通过赋予每一台接入Internet的对象独一无二却又遵循既定模式编制而成的编码组合—也就是常说的那个“IP address”,从而保障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精准定位目标对象的位置信息。 一旦某部终端变更其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则相应地也需要更新其原先拥有的那个固定不变的IP地址以便维持正常的通讯关系不受影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