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16个CSS新特性(2021最新版-下)

8e73535919ef58ff5e534bd9676ff824.gif

2021 CSS 的新特性和之前两年的相比有相似也有不同,本文就带大家继续看今年的 CSS 到底说了什么。

上篇指路:详解16个CSS新特性(2021最新版-上)


CSS 等比缩放

CSS 等比缩放一般指的是 “容器高度按比例根据宽度改变”,很多时候也称为宽高比或纵宽比。

众所周知,我们开发 Web 页面要面对的终端更复杂的了,而这些终端的宽高比都不一样。常见的比例有:

ebe76cef94e80e183fe088e9d366650e.png

特别是在做媒体相关开发的同学,比如视频、图像等,这方面的需求会更多,比如 Facebook 上的图片,视频展示:

25ce9079a6ec9231b48d5d829f7b6a01.png

CSS 在还没有 aspect-ratio 之前,常使用一些 Hacck 手段来实现实类似的效果,即使用 padding-top 或 padding-bottom 来实现:

<aspectratio-container> 
  <aspectratio-content></aspectratio-content> 
</aspectratio-container> 


<style>
  .aspectratio-container { 
    width: 50vmin; /* 用户根据自己需要设置相应的值 */ 
  
    /* 布局方案可以调整 */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 
  
  /* 用来撑开aspectratio-container高度 */ 
  .aspectratio-container::after { 
      content: ""; 
      width: 1px; 
      padding-bottom: 56.25%; 
      
      /*元素的宽高比*/ 
      margin: -1px; 
      z-index: -1; 
  }
</style>

有了 CSS 自定义属性之后,可以结合 calc() 函数来实现容器等比缩放的效果:

.container {
  --ratio: 16/9;
  height: calc(var(--width) * 1 / (var(--ratio)));
  width: 100%;
}

虽然比padding-top 这样的Hack 手段简单,但相比原生的aspect-ratio还是要复杂的多。即:

.container {
  width: 100%;
  aspect-ratio: 16 / 9;
}

下面这个示例演示了这三种不同方案实现宽比的效果:

Demo: https://codepen.io/airen/full/ExWjeZr

还可以通过 @media  让元素在不同的终端上按不同的比例进行缩放:

.transition-it {
  aspect-ratio: 1/1;
  transition: aspect-ratio .5s ease;


  @media (orientation: landscape) { & {
    aspect-ratio: 16/9;
  }}
}

CSS 滚动捕捉

在 Web 布局中,时常会碰到内容溢出容器的现状,如果 overflow 设置为 auto 或 scroll 时容器会出现水平或垂直滚动条:

71808ad2eaf73eb7764bfad588482fb4.png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滚动体验,CSS 提供了一些优化滚动体验的 CSS 特性,其中滚动捕捉就是其中之一。CSS 的滚动捕捉有点类似于 Flexbox 和 Grid 布局的特性,分类可用于滚动容器的属性和滚动项目的属性:

94401c347654055724ab8d30a1180dd7.png

有了滚动捕捉特性,我们要实现类似下图的效果就可以不需要依赖任何 JavaScript 库或脚本:

73529522a3bcb129e541d5e885e2f8a2.png

就是每次滚动时,图片的中心位置和容器中心位置对齐(想象一下 Swiper 的效果)。关键代码就下面这几行:

.container {
  scroll-behavior: smooth;
  overflow-x: auto;
  -webkit-overflow-scrolling: touch;
  scroll-snap-type: x mandatory;
  scroll-padding: 20px;
}


img {
  scroll-snap-align: center;
  scroll-snap-stop: always;
}

Demo: https://codepen.io/airen/full/mdRpboo

Demo: https://codepen.io/airen/full/PoWQPvN

要是再利用一点点JavaScript脚本,还可以实现沉浸式讲故事的交互效果:

Demo: https://codepen.io/airen/full/qBRxNOo

CSS Gap(沟槽)

CSS 的 gap 属性的出现,帮助我们解决了以前一直比较麻烦的布局效果:

cc0c5ea89877d9e15ef7bf41bcd676f2.png

正如上图所示,设计师期望的一个效果是,紧邻容器边缘没有任何间距,但相邻项目之间(水平或垂直方向)都有一定的间距。在没有 gap 属性之前使用 margin 是很烦人的,特别是多行多列的时候更麻烦。有了 gap 仅需要一行代码即可。

CSS 的 gap 属性是一个简写属性,分为 row-gap 和 column-gap :

5ff41e3f72cafa7ceaaee82413500339.png

该属性 gap 到目前为止只能运用于多列布局,Flexbox布局和网格布局的容器上:

// 多列布局 
.multi__column { 
  gap: 5ch 
} 


// Flexbox布局 
.flexbox { 
  display: flex; 
  gap: 20px 
} 


// Grid布局 
.grid { 
  display: grid; 
  gap: 10vh 20% 
}

gap 属性可以是一个值,也可以是两个值:

.gap { 
  gap: 10px; 
} 
// 等同于 
.gap { 
  row-gap: 10px; 
  column-gap: 10px 
} 


.gap { 
  gap: 20px 30px; 
} 
// 等同于 
.gap { 
  row-gap: 20px; 
  column-gap: 30px; 
}

如果 gap 仅有一个值时,表示 row-gap 和 column-gap 相同。

CSS 逻辑属性

国内大多数 Web 开发者面对的场景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这里所说的场景指的是书写模式或排版的阅读模式。一般都是 LTR (Left To Right)。但有开发过国际业务的,比如阿拉伯国家的业务,就会碰到 RTL (Right To Left) 的场景。比如你打开 Facebook ,查看中文和阿拉伯文两种语言下的 UI 效果:

c93ae37683e34358883fbdb6226104d9.png

在没见有逻辑属性之前,一般都会在 <html> 或 <body> 上设置 dir 属性,中文是 ltr ,阿拉伯语是 rtl ,然后针对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 CSS 样式:

d186aa37522b0bad804b9d3294f8777d.png

其实,阅读方式除了水平方向(ltr 或 trl)之外,还会有垂直方向的阅读方式:

c1900ab334afb72b0709019726628c97.png

为了让 Web 开发者能更好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模式提供不同的排版效果,在CSS新增逻辑属性。有了逻辑属性之后,以前很多概念都有所变化了。比如我们以前熟悉的坐标轴,x 轴和 y 轴就变成了 inline 轴 和 block 轴,而且这两个轴也会随着书写模式做出调整:

397b9b1a28d0c3033dc5ca405ced9713.png

除此之外,我们熟悉的 CSS 盒模形也分物理盒模型和逻辑盒模型:

d83785134be0e806ea1985c6e285afd5.png

你可能感知到了,只要是以前带有 top、right 、bottom 和 left 方向的物理属性都有了相应的 inline-start 、 inline-end 、block-start 和 block-end 的逻辑属性:

a323349a95f1bbaf56bfe16cdd7cb055.png

我根据 W3C 规范,把物理属性和逻辑属性映射关系整了一份更详细的表:

e26400d6e1d88186a79018223aa425c1.png

回到实际生产中来:

2a8f99804075d39c142bafbcb00493d0.png

如果不使用逻辑属性的话,要实现类似上图这样的效果,我们需要这样来编写 CSS:

.avatar {
  margin-right: 1rem;
}


html[dir="rtl"] .avatar {
  margin-right: 0;
  margin-left: 1rem;
}

有了 CSS 逻辑属性之后,仅一行 CSS 代码即可实现:

.avatar {
  margin-inline-end: 1rem;
}

简单多了吧,特别是有国际化需求的开发者,简直就是一种福音。

CSS 媒体查询

94b96e3464f13227716d9df176b95ec4.png

CSS 媒体查询 又称为 CSS 条件查询。在 Level 5 版本中提供了一些新的媒体查询特性,可以查询到用户在设备上的喜好设置:

bccd9a96ac244fb46a82efb5d445b403.png

比如:

  • prefers-reduced-motion

  • prefers-contrast

  • prefers-reduced-transparency

  • prefers-color-scheme

  • inverted-colors

使用的方式和以往我们熟悉的是相似。比如 prefers-color-scheme 实现暗黑查式的皮肤切换效果:

// 代码源于:https://codepen.io/airen/full/ProgLL
// dark & light mode
:root {
  /* Light theme */
  --c-text: #333;
  --c-background: #fff;
}


body {
  color: var(--c-text);
  background-color: var(--c-background);
}


@media (prefers-color-scheme: dark) {
  :root {
    /* Dark theme */
    --c-text: #fff;
    --c-background: #333;
  } 
}

还可以根据网格数据设置来控制资源的加载:

@media (prefers-reduced-data: reduce) {
  header {
    background-image: url(/grunge.avif);
  }
}


@media (prefers-reduced-data: no-preference) {
  @font-face {
    font-family: 'Radness';
    src: url(megafile.woff2);
  }
}

其他的使用方式和效果就不一一演示了。不过在未来,CSS 的 @media 在编写方式上会变得更简单:

@media (width <= 320px) {
  body {
    padding-block: var(--sm-space);
  }
}


@custom-media --motionOK (prefers-reduced-motion: no-preference);


@media (--motionOK) {
  .card {
    transition: transform .2s ease;
  }
}


.card {
  @media (--motionOK) { & {
    transition: transform .2s ease;
  }}
}


@media (1024px >= width >= 320px) {
  body {
    padding-block: 1rem;
  }
}

特别声明,该示例代码来自于 @argyleink 的 PPT 。

自从折叠屏设备的出现,给 Web 开发者带来新的挑战:

2b23f23a288e14b30624a0be962d1702.png

值得庆幸的是,微软和三星的团队就针对折叠屏幕设备提供了不同的 媒体查询判断。

7cbb473d7a3d814b06e449c771a36dec.png

上图是带有物理分隔线的双屏幕设备:

main {
  display: grid;
  gap: env(fold-width);
  grid-template-columns: env(fold-left) 1fr;
}


@media (spanning: single-fold-vertical) {
  aside {
    flex: 1 1 env(fold-left);
  }
}

无缝的折叠设备:

c071aa42c62134a69dffb4d7852eee2b.png

@media (screen-fold-posture: laptop){ 
  body { 
    display: flex; 
    flex-flow: column nowrap; 
  } 
  .videocall-area, 
  .videocall-controls { 
      flex: 1 1 env(fold-bottom); 
  } 
}

CSS 比较函数

CSS 的比较函数是指 min() 、max()  和 clamp() ,我们可以给这几个函数传入值(多个)或表达式,它们会对传入的值进行比较,然后返回最合适的值。另外,这几个和我们熟悉的 calc() 类似,也可以帮助我们在 CSS 中做动态计算。

  min() 和 max()

先看 min() 和 max() ,它们之间的差异只是返回值的不同:

  • min() 函数会从多个参数(或表达式)中返回一个最小值作为CSS属性的值,即 使用 min() 设置最大值,等同于 max-width

  • max() 函数会从多个参数(或表达式)中返回一个最大值作为CSS属性的值,即 使用 max() 设置最小值,等同于 min-width

下图展示了 min(50vw, 500px) 在浏览器视窗宽度改变时,返回的值的变化:

fd8589199f626e903f91d569d50566fb.png

Demo: https://codepen.io/airen/full/mdeLMoZ

把上面的示例的 min() 换成 max() 函数,即 max(50vw, 500px),它的返回值是:

00c54e5b4769d11d4d03230bcf9ff6a2.png

Demo: https://codepen.io/airen/full/oNjdGyv

  clamp()

clamp() 和 min() 以及 max() 略有不同,它将返回一个区间值,即 在定义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数值范围内的一个中间值。该函数接受三个参数:

  • 最小值(MIN)

  • 中间值(VAL),也称首选值

  • 最大值(MAX)

clamp(MIN, VAL, MAX),这三个值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取值的方式):

  • 如果 VAL 在 MIN 和 MAX 之间,则使用 VAL 作为函数的返回值

  • 如果 VAL 大于 MAX ,则使用 MAX 作为函数的返回值

  • 如果 VAL 小于 MIN ,则使用 MIN 作为函数的返回值

比如下面这个示例:

.element { 
    /** 
    * MIN = 100px 
    * VAL = 50vw ➜ 根据视窗的宽度计算 
    * MAX = 500px 
    **/ 
    width: clamp(100px, 50vw, 500px); 
}

就这个示例而言,clamp() 函数的计算会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element { 
    width: clamp(100px, 50vw, 500px); 


    /* 50vw相当于视窗宽度的一半,如果视窗宽度是760px的话,那么50vw相当等于380px*/ 
    width: clamp(100px, 380px, 500px); 


    /* 用min()和max()描述*/ 
    width: max(100px, min(380px, 500px)) 


    /*min(380px, 500px)返回的值是380px*/ 
    width: max(100px, 380px) 


    /*max(100px, 380px)返回的值是380px*/ 
    width: 380px; 
}

示例效果如下:

Demo: https://codepen.io/airen/full/pojVpJv

简单地说,clamp() 、min() 和 max() 函数都可以随着浏览器视窗宽度的缩放对值进行调整,但它们的计算的值取决于上下文。

我们来看一个比较函数中 clamp() 的典型案例。假设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屏幕(或者说终端场景)运用不同大小的 font-size :

e8b968a6cc9fb63788adb661fe76957d.png

在还没有 CSS 比较函数之前,使用了一个叫 CSS 锁(CSS Locks)的概念来实

现类似的效果:

6b5f88fcf24a01dc78be8887bf66f5a8.png

需要做一些数学计算:

5de3b6c359af8fdefa46756cebd17baf.png

Demo: https://codepen.io/airen/full/bGqdOma

使用 clamp() 之后,只需要一行代码就可以实现:

/** minf: 20px (min font-size)
 * maxf: 40px (max font-size)
 * current vw: 100vw
 * minw: 320px (min viewport's width)
 * maxw: 960px (max viewport's width)
*/
h1 {
  font-size: clamp(20px, 1rem + 3vw, 40px);
}

使用这方面的技术,我们就可以轻易实现类似下图这样的效果:

2c1c1df70292e7f0739e3df219b91ede.png

注,上图来自《Use CSS Clamp to create a more flexible wrapper utility》一文。

CSS 内容可见性

CSS 内容可见性,说要是指 content-visibilit 和 contain-intrinsic-size 两个属性,目前隶属于 W3C 的 CSS Containment Module Level 2 模块,主要功能是可以用来提高页面的渲染性能。

一般来说,大多数Web应用都有复杂的UI元素,而且有的内容会在设备可视区域之外(内容超出了用户浏览器可视区域),比如下图中红色区域就在手机设备屏幕可视区域之外:

cac417161f9ed22b9d9268de660a1ada.png

在这种场合下,我们可以使用CSS的 content-visibility 来跳过屏幕外的内容渲染。也就是说,如果你有大量的离屏内容(Off-screen Content),这将会大幅减少页面渲染时间。

Google Chrome 团队有工程师对 content-visibility 做过相关的测试:

7e9971d81f360da2db094d722125c126.png

使用了 CSS 的 content-visibility 属性,浏览器的渲染过程就变得更加容易。本质上,这个属性 改变了一个元素的可见性,并管理其渲染状态。

而 contain-intrinsic-size 属性控制由 content-visibility 指定的元素的自然尺寸。它的意思是,content-visibility 会将分配给它的元素的高度(height)视为 0,浏览器在渲染之前会将这个元素的高度变为 0,从而使我们的页面高度和滚动变得混乱。但如果已经为元素或其子元素显式设置了高度,那这种行为就会被覆盖。如果你的元素中没显式设置高度,并且因为显式设置 height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而没设置,那么我们可以使用contain-intrinsic-size来确保元素的正确渲染,同时也保留延迟渲染的好处。

换句话说,contain-intrinsic-size 和 content-visibility 是一般是形影不离的出现:

section {
  content-visibility: auto;
  contain-intrinsic-size: 1000px;
}

CSS 内在尺寸

如果你使用浏览器开发者工具审查代码时,将鼠标放到一个 <img> 标签上,你会看到类似下图这样的:

0595ef07086428a8b17241ff486adec9.png

<img> 的 src 路径上浮出来的图片底下有一行对图像的尺寸的描述,即252 x 158 px (intrinsic: 800 x 533 px) ,其实现这表述图片尺寸中两个重要信息:

  • 外在尺寸:252 x 158 px ,开发者给 img 设置的尺寸

  • 内在尺寸:800 x 533 px ,图片原始尺寸

a63dfec6467be7507f62dbecf7ff4ec7.png

其实在 CSS 中给一个元素框设置大小时,有的是根据元素框内在的内容来决定,有的是根据上下文来决定的。根据该特性,CSS的尺寸也分为内部(内在)尺寸和外部(外在)尺寸。

  • 内部尺寸:指的是元素根据自身的内容(包括其后代元素)决定大小,而不需要考虑其上下文;而其中 min-content 、 max-content 和 fit-content 能根据元素内容来决定元素大小,因此它们统称为内部尺寸。

  • 外部尺寸:指的是元素不会考虑自身的内容,而是根据上下文来决定大小。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 width 、min-width 、max-width 等属性使用了 % 单位的值。

通地一个简单的示例来向大家演示 CSS 内在尺寸的特性,即 min-content 、max-content 和 fit-content 的特性。

<h1>CSS is Awesome</h1>


<style>
  h1 {
    width: auto;
  }
</style>

先来看 h1 的 width 取值为 auto 和 min-content 的差异:

// 外在尺寸
h1 {
  width: auto; // 根据容器变化
}


// 内在尺寸
h1 {
  width: min-content; // 根据内容变化
}

0e89ac6e1c5dbde49cc7fad1db366573.png

Demo:https://codepen.io/airen/full/zYZvGrY

从上图中不难发现,width 取值为 min-content 时,h1 的宽度始终是单词“Awesome”长度(大约是144.52px)。它的宽度和容器宽度变化并无任何关系,但它受排版内相关的属性的影响,比如font-size、font-family 等。

再来看max-content :

83dea4a892102b510e3025183f998369.png

Demo: https://codepen.io/airen/full/zYZvGrY

当h1 的 width 取值为 max-content 时,它的宽度是h1 所在行所有内容的宽度。最后来看 fit-content :

c56ba9a238868a169d1a836c470f75e7.png

Demo:  https://codepen.io/airen/full/zYZvGrY

相对而言,fit-content 要比 min-content 和 max-content 复杂地多:

h1 {
  width: fit-content;
}


// 等同于 
h1 {
  width: auto;
  min-width: min-content;
  max-width: max-content;
}

简单地说,fit-content 相当于 min-content 和 max-content,其 取值:

  • 如果元素的可用空间(Available)充足,fit-content 将使 用 max-content

  • 如果元素的可用空间(Available)不够充足,比 max-content 小点,那就是用可用空间的值,不会导致内容溢出

  • 如果元素的可用空间(Available)很小,比 min-content还小,那就使用 min-content

使用下图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dc3591c93ea60bc1e008656faafce8a4.png

min-content、max-content 和 fit-content 被称之个内在尺寸,它可以运用于设置容器尺寸的属性上,比如width 、height 以及 inline-size 和 block-size 等。但有些属性上使用的话则会无效:

  • min-content、max-content 和 fit-content 用于 flex-basis 无效

  • fit-content 用于设置网格轨道尺寸的属性上无效

  • 网格项目或Flex项目上显式设置 width:fit-content也无效,因为它们的默认宽度是 min-content

  • 最好不要在 min-width 或 max-width 上使用 fit-content,易造成混乱,建议在 width 上使用 fit-content

在布局上使用 min-content 、max-content 或 fit-content 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内在布局,另外在构建一些自适应的布局也非常灵活。特别是和 CSS 的 Grid 和 Shapes 相关特性结合,还能构建一些具有创意的布局。

最后有一点需要特别声明,fit-content 和 fit-content()函数不是相同的两个东东,使用的时候需要区对待。

CSS 的display

display 对于大家而言并不陌生,主要用来格式化上下文,这里特别拿出来和大家说的是因为 display 也有一些变化。其中之一就是 display 未来可以支持多个值:

b639a9d20b0e204320df927aaf3f2174.png

据最新的消息,Sarafi 浏览器已经把display 设置两个值已进入实验性属性。display 取两个值的含义大致如下:

f85e61a1dbd1bcca8c0b230a4f7f0732.png

另外单独要说的是,display 新增了 contennts 属性值, W3C规范是这样描述的:

aaad0dee09045fa73d524894d98d6aea.png

大致意思是说:

设置了 display: contents 的元素自身将不会产生任何盒子,但是它的子元素能正常展示。

比如:

<div class="outer">
  I'm, some content
  <div class="inner">I'm some inner content </div>
</div>


<style>
  .outer {
    border: 2px solid lightcoral;
    background-color: lightpink;
    padding: 20px;
  }
  
  .innter {
    background-color: #ffdb3a;
    padding: 20px;
  }
</style>

上面这个简单地示例代码,你将看到的效果如下:

3d39930711081fcd07352a44ff433113.png

如果我们在.outer 元素上显式设置 display: contents ,该元素本身不会被渲染,但子元素能够正常渲染:

c762ad736a36c3b20b45eee7f0014a4c.png

Demo: https://codepen.io/airen/full/abJvyoj

在某些布局中,特别是不希望调整 HTML 的结构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该特性。比如在 Flexbox 或 Grid 中,希望把其他后代元素变成网格项目或 Flex项目,那就可以这样做:

06e0ac4ae2e03030b5b52e49e2b69c07.png

Demo: https://codepen.io/airen/full/zYZvdJb

display: contents 在规范讨论阶段和 display: subgrid 的讨论中是非常的激烈,最终是 display:contents 获胜了。你现在在Grid的布局中,也没有单独的display: subgrid ,而是将subgrid 移入到 grid-template-columns 和 grid-template-rows 中。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争执就是 display: contents 和 Web 可访问性方面的。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阅读:

  • More accessible markup with display: contents

  • Display: Contents Is Not a CSS Reset

CSS 的 @规则

CSS 中的 @ 规则有很多种,但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是 @import 、@media 和 @supports 之类的。今天给大家简单的提几个不常见的,比如:

  • 用于嵌套的 @nest 和 @apply

  • 用于注册自定义属性的 @property

  • 最近讨论比较多的容器查询 @container

  • @argyleink 在新分享的PPT提到的 @scope 和 @layer


  CSS 的嵌套

使用过 CSS 处理器的同学,应该用过嵌套来组织自己的代码,比如 SCSS:

// SCSS
foo {
  color: red;
  
  & bar {
    color: green;
  }
}

上面的代码经过编译之后:

// CSS
foo {
  color: red;
}


foo bar {
  color: green;
}

庆幸的是,W3C 也在讨论和定义CSS中的嵌套规则。目前两种规则:

foo {
  color: red;
  
  @nest bar {
    color: green;
  }
}


// 或者 
foo {
  color: red;
  
  & bar {
    color: green;
  }
}


// 都等同于
foo {
  color: red;
}


foo bar {
  color: green;
}

也可以和媒体查询 @media 相互嵌套:

article {
  color: darkgray;


  & > a {
    color: var(--link-color);
  }
}


code > pre {
  @media (hover) {
    &:hover {
      color: hotpink;
    }
  }
}


code > pre {
  @media (hover) {
    @nest &:hover {
      color: hotpink;
    }
  }
}


article {
  @nest section:focus-within > & {
    color: hotpink;
  }
}


main {
  padding: var(--space-sm);


  @media (width >= 540px) { & {
    padding: var(--space-lg);
  }}
}

除了 @nest 之外还有 @apply 。你可能在一些前端的框架或构建器中看到过 @apply:

20ab715cd0e14f281f5f0586a4e3ba64.png

如果你在 Chrome  Canary 浏览器“实验性属性” 就可以直接体验 @apply :

f673202d529e25e8969f7d3053e1393c.png

简单地说,它有点类似于 SCSS 中的混合宏 @mixin 和 @extend :

:root {
  --brand-color: red;
  --heading-style: {
    color: var(--brand-color);
    font-family: cursive;
    font-weight: 700;
  }
}


h1 {
  --brand-color: green;
  @apply --heading-style;
}

  CSS Houdini 变量 @property

@property 是用来注册一个变量的,该变量是一个 CSS Houdini 中的变量,但它的使用和 CSS 中的自定义属性(CSS变量)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注册方式:

// Chrome 78+
// 需要在 JavaScript脚本中注册
CSS.registerProperty({
  'name': '--custom-property-name',
  'syntax': '<color>',
  'initialValue': 'black',
  'inherits': false
})


// Chrome 85+
// 在CSS文件中注册
@property --custom-property-name {
  'syntax': '<color>',
  'initialValue': 'black',
  'inherits': false
}

他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可以指定已注册的 CSS 变量的类型、初始值,是否可继承:

a6407d4e0705fb02f07f81a380f1287f.png

上图截取于 Maxi 在推特上发的推文

虽然它的使用方式和 CSS 的自定义属性相似,但它要更强大,特别是在动效方面的使用,能增强 CSS 的动效能力,甚至实现一些以前 CSS 无法实现的动效。比如:

@property --hue {
  initial-value: 0;
  inherits: false;
  syntax: '<number>';
}


@keyframes rainbow {
  to {
    --hue: 360;
  }
}
@property --milliseconds {
  syntax: '<integer>';
  initial-value: 0;
  inherits: false;
}
.counter {
  counter-reset: ms var(--milliseconds);
  animation: count 1s steps(100) infinite;
}


@keyframes count { to {
  --milliseconds: 100;
}}

把它和 CSS Houdini 的 Paint API 结合起来,可做的事情更多:

483ef3475119bea4333203ca8f2350cb.png

更多这方向的效果可以在 houdini.how 网站上查阅:

e6988319c1f9501566667dc7052f2836.png

  容器查询 @container 

Una Kravets 在 Google I/O 开发大会上就分享了容器查询 @container ,她把它称为新的响式布局所需特性之一:

c5aaab54e184d6f73c53e13be4256281.png

那么容器查询 @container 可以做什么呢?假设你的设计师给你提供了一份像下图这样的设计稿:

e015297d63c24af771936badce19d6d9.png

你可能首先会想到的是 @media  (在没有容器查询之前,似乎也只有这样的方式),而有了@container 之后,就可以换过一种姿势:

52a81568bc15c172aab2369b7ac210a1.png

这两张图上来自于 @shadeed9 的 《CSS Container Queries For Designers》一文,他的另一篇文章《Say Hello To CSS Container Queries》也是介绍容器查询的。

看上去非常强大,事实上也很强大,并且它的使用和 @meida 非常相似:

// Demo: https://codepen.io/una/pen/mdOgyVL
.product {
  contain: layout inline-size;
}


@container (min-width: 350px) {
  .card-container {
    padding: 0.5rem 0 0;
    display: flex;
  }


  .card-container button {
    /* ... */
  }
}

Demo: https://codepen.io/una/pen/mdOgyVL

对于 @container 特性,有叫好的,也有不同的,比如 Kenton de Jong 在他的新博文《Why I am not a fan of  CSS container  queries》阐述了自己不喜欢该t特性:

51d1b6de749860b1bd2689718b665e58.png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很喜欢这个特性,后面会花一定的时间深入了解和学习 @container。当然有讨论是一件好事,这样会让该特性更成熟。

  @layer  和 @scope

我以前只看到过 @scope 规则,主要是用来处理 CSS 中样式规则作用域相关的,但并没有深入了解过。Una Kravets 在 Google I/O 开发大会分享上再次看到了 @scope :

4d2f2d3b0d76472b3d719e8820e304e4.png

上图是 Miriam Suzanne 绘制的!

@scope 内的样式允许穿透和特定组件的样式,以避免命名冲突,许多框架和插件(如CSS模块)已经使我们能够在框架内做到这一点。现在,这个规范将允许我们为我们的组件编写具有可读性的CSS的本地封装样式,而不需要调整标记。

/* @scope (<root>#) [to (<boundary>#)]? { … } */


@scope (.tabs) to (.panel) {
  :scope { /* targeting the scope root */ }
  .light-theme :scope .tab { /* contextual styles */ }
}

怎么看上去和 Web Componed中的 Scope 那么的相似呢?

对于 @layer ,我第一见:

@layer reset {
  * { box-sizing: border-box; }
  body { margin: 0; }
}
// ...
@layer reset { /* add more later */ }


@import url(headings.css) layer(default);
@import url(links.css) layer(default);


@layer default;
@layer theme;
@layer components;


@import url(theme.css) layer(theme);


@layer default, theme, components;


@import url(theme.css) layer(theme);


@layer framework.theme {
  p {
    color: rebeccapurple;
  }
}


@layer framework {
  @layer theme {
    p { color: cyan; }
  }
}

上面代码表示啥意思,我也还没整明白,只知道 @layer 被称为层叠层(Cascade Layers)。该特性是 什么 W3C 层叠和继承规范 Level5 中新提出来的。

d9121f38606b062a5e816c8c568119de.png

其他

在我分享结束没多久,正在整理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我的偶像 @argyleink 也分享了一个相似的话题《Hover:CSS! What's New in 2021?》,分享了 31 个 CSS 相关的特性,并且按风险级别分为高、中、低三档:

397e38930324a49c5af866746e31e6af.png

你会发现,和我整理的特性有很多稳合之处。如果你听过他去年在伦敦CSS大会分享的《London CSS: What‘s New in 2020?》,你会发现 2021 年的是 2020 年的升级版。

✿  拓展阅读

6c0d697b143d46f3861255a1797b3492.png

作者|大貘

编辑|橙子君

出品|阿里巴巴新零售淘系技术

42bc4cf7fa6ecb367544bbc267700e5d.png

bdc86927fb76e43671fc3dd945e23588.png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