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数据结构 | 三个步骤完成强连通分量分解的Kosaraju算法

今天是算法数据结构专题的第35篇文章,我们来聊聊图论当中的强连通分量分解的Tarjan算法。

Kosaraju算法一看这个名字很奇怪就可以猜到它也是一个根据人名起的算法,它的发明人是S. Rao Kosaraju,这是一个在图论当中非常著名的算法,可以用来拆分有向图当中的强连通分量

背景知识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有向图,另外一个是强连通分量。有向图是它的使用范围,我们只能使用在有向图当中。对于无向图其实也存在强连通分量这个概念,但由于无向图的连通性非常强,只需要用一个集合维护就可以知道连通的情况,所以也没有必要引入一些算法。

有向图我们都了解,那么什么叫做强连通分量呢?强连通分量的英文是strongly connected components。这是一个很直白的翻译,要理解它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强连通的概念。在有向图当中,如果两个点之间彼此存在一条路径相连,那么我们称这两个点强连通。那么推广一下,如果一张图当中的一个部分中的每两个点都连通,那么这个部分就称为强连通分量。

强连通分量一般是一张完整的图的一个部分,比如下面这张图当中的{1, 2, 3, 4}节点就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强连通分量。

其实求解强连通分量的算法并不止一种,除了Kosaraju之外还有大名鼎鼎的Tarjan算法可以用来求解。但相比Tarjan算法,Kosaraju算法更加直观,更加容易理解。

算法原理

Kosaraju算法的原理非常简单,简单到只有三个步骤

  1. 我们通过后序遍历的方式遍历整个有向图,并且维护每个点的出栈顺序
  2. 我们将有向图反向,根据出栈顺序从大到小再次遍历反向图
  3. 对于点u来说,在遍历反向图时所有能够到达的v都和u在一个强连通分量当中

怎么样,是不是很简单?

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一下细节,首先后序遍历和维护出栈顺序是一码事。也就是在递归的过程当中当我们遍历完了u这个节点所有连通的点之后,再把u加入序列。其实也就是u在递归出栈的时候才会被加入序列,那么序列当中存储的也就是每个点的出栈顺序。

这里我用一小段代码演示一下,看完也就明白了。

popped = [] # 存储出栈节点

def dfs(u):
    for v in Graph[u]:
        dfs(v)
        popped.append(u)

我们在访问完了所有的v之后再把u加入序列,这也就是后序遍历,和二叉树的后序遍历是类似的。

反向图也很好理解,由于我们求解的范围是有向图,如果原图当中存在一条边从u指向v,那么反向图当中就会有一条边从v指向u。也就是把所有的边都调转反向。

我们用上面的图举个例子,对于原图来说,它的出栈顺序我们用红色笔标出。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