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 建模解析|“板凳龙” 闹元宵|小鹿学长带队指引全代码文章与思路

我是鹿鹿学长,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截至目前已经帮200+人完成了建模与思路的构建的处理了~
本篇文章是鹿鹿学长经过深度思考,独辟蹊径,实现综合建模。独创复杂系统视角,帮助你解决国赛的难关呀。
完整内容可以在文章末尾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一

调头空间相关段落的第一个问题是:“若调头空间是以螺线中心为圆心、直径为 9 m 的圆形区域(见图 5),请确定最小螺距,使得龙头前把手能够沿着相应的螺线盘入到调头空间的边界。”
为了解决“板凳龙”盘入到调头空间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螺线的数学公式以及舞龙队的位置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建立模型以确定最小的螺距,使得龙头前把手能够沿着螺线盘入到调头空间的边界。

问题分析

调头空间是一个以螺线中心为圆心,直径为9 m的圆形区域,半径为4.5 m。我们需要确定舞龙队的龙头前把手的终点 P P P位于调头空间的边界上,即圆的边缘上。

螺线方程

螺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r ( θ ) = a + b θ r(\theta) = a + b\theta r(θ)=a+bθ
其中, r r r是从螺线中心到点的位置, a a a是起始半径, b b b是螺距, θ \theta θ是角度。

变换为直角坐标系

我们可以将极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的公式:
x = r ( θ ) cos ⁡ ( θ ) = ( a + b θ ) cos ⁡ ( θ ) x = r(\theta) \cos(\theta) = (a + b\theta) \cos(\theta) x=r(θ)cos(θ)=(a+bθ)cos(θ)
y = r ( θ ) sin ⁡ ( θ ) = ( a + b θ ) sin ⁡ ( θ ) y = r(\theta) \sin(\theta) = (a + b\theta) \sin(\theta) y=r(θ)sin(θ)=(a+bθ)sin(θ)

确定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是在调头空间的圆周上,其方程为:
x 2 + y 2 = r s p a c e 2 x^2 + y^2 = r_{space}^2 x2+y2=rspace2
代入半径:
x 2 + y 2 = ( 4.5 ) 2 = 20.25 x^2 + y^2 = (4.5)^2 = 20.25 x2+y2=(4.5)2=20.25

结合条件求解

我们在确定螺线的截取点时,需要令角度 θ \theta θ从0到某个值,满足:
( ( a + b θ ) cos ⁡ ( θ ) ) 2 + ( ( a + b θ ) sin ⁡ ( θ ) ) 2 = 4.5 \sqrt{((a + b\theta) \cos(\theta))^2 + ((a + b\theta) \sin(\theta))^2} = 4.5 ((a+bθ)cos(θ))2+((a+bθ)sin(θ))2 =4.5

化简上述公式可得:
( a + b θ ) 2 = 20.25 (a + b\theta)^2 = 20.25 (a+bθ)2=20.25
即:
a + b θ = 4.5 a + b\theta = 4.5 a+bθ=4.5

a + b θ = − 4.5 a + b\theta = -4.5 a+bθ=4.5
(忽略负值部分因为我们只关心正半径)

解出最小螺距

现在我们可得:
b θ = 4.5 − a b\theta = 4.5 - a bθ=4.5a
由此,我们可以推出螺距 b b b为:
b = 4.5 − a θ b = \frac{4.5 - a}{\theta} b=θ4.5a

最小螺距条件

为了找出最小的螺距 b b b,需要最大化 θ \theta θ。最大化 θ \theta θ的时候是最后一节龙身上部到达圆形调头空间的边缘。

因此,如果我们令初始位置 a = 0 a = 0 a=0,即从中心开始,找到需要的最小螺距为:
b m i n = 4.5 θ m a x b_{min} = \frac{4.5}{\theta_{max}} bmin=θmax4.5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试探法来确定实际的 θ m a x \theta_{max} θmax,在实际模型中根据龙身的分段位置来确定所需的螺距。完成上述计算后,将会得出最小螺距 b m i n b_{min} bmin的具体数值。
要解决“板凳龙”在调头空间内的最小螺距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各个参数和螺线的特性。

起始条件:

  • 螺线的螺距为 d = 55  cm = 0.55  m d = 55 \text{ cm} = 0.55 \text{ m} d=55 cm=0.55 m
  • 调头空间的圆心在螺线的中心,直径为 9  m 9 \text{ m} 9 m,因此半径 R = 4.5  m R = 4.5 \text{ m} R=4.5 m

螺线方程:
等距螺线可以用参数方程表示如下,其中 t t t是参数,用于表示螺线的进度:
x ( t ) = 55 2 π t cos ⁡ ( 2 π 55 t ) , y ( t ) = 55 2 π t sin ⁡ ( 2 π 55 t ) x(t) = \frac{55}{2\pi} t \cos\left(\frac{2\pi}{55}t\right), \quad y(t) = \frac{55}{2\pi} t \sin\left(\frac{2\pi}{55}t\right) x(t)=2π55tcos(552πt),y(t)=2π55tsin(552πt)

我们的目标是:
确定最小的螺距 P P P,使得龙头前把手在某一时刻沿此螺线到达调头空间的边界。

距离公式:
设龙头前把手在时间 t t t的位置为 ( x ( t ) , y ( t ) ) (x(t), y(t)) (x(t),y(t)),我们希望此点的距离到调头空间的中心(原点 ( 0 , 0 ) (0, 0) (0,0))等于螺头到调头空间边界的半径 R R R,则条件为:
x ( t ) 2 + y ( t ) 2 = 4.5 \sqrt{x(t)^2 + y(t)^2} = 4.5 x(t)2+y(t)2 =4.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小螺距的决定:

为了使得舵头沿螺线走到调头空间的边缘,则需要通过计算螺线额外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最终方程为:
d + t λ ∗ d = R d + \frac{t}{\lambda}*d = R d+λtd=R

其中 d d d是板凳的宽度(30 cm), λ \lambda λ是螺距,如果将所有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最小螺距 P P P将是使得下述方程成立的值:
4.5 = ( 55 2 π t cos ⁡ ( 2 π 55 t ) ) 2 + ( 55 2 π t sin ⁡ ( 2 π 55 t ) ) 2 4.5 = \sqrt{\left( \frac{55}{2\pi}t \cos\left(\frac{2\pi}{55}t\right) \right)^2 + \left( \frac{55}{2\pi}t \sin\left(\frac{2\pi}{55}t\right) \right)^2} 4.5=(2π55tcos(552πt))2+(2π55tsin(552πt))2

由于两体之间是一个连续的管道,基于微分,我可以通过加上边界条件, 也就是保证在调头前的宽度为 30 c m 30 cm 30cm,所以关心到的微分方程如下。

实际的约束:

d + 2.5 2 d + 4. 5 2 2 = p d + \frac{2.5}{2d} + \frac{4.5^2}{2} =p d+2d2.5+24.52=p成立的话,只需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来得到最近边界的最大宽度。

观察与总结:

  • 为了让龙头前把手能够沿着相应的螺线顺利到达调头空间的边界,最小的螺距要能满足距离要求并且保证宽度 d d d的指定条件。
  •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将各个参数数值化,进行数值计算和仿真来得到具体的螺距值。

得最小螺距是通过以下公式来确定:
P m i n = R s i n ( β ) − D P_{min} = \frac{R}{sin(\beta)} - D Pmin=sin(β)RD
其中 D D D是指板凳相连的距离, β \beta β是涉及的角度。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得出合适的值,并可进行约束优化。

这样我们即可求解出最小的螺距,以满足龙头能够顺利来到调头空间的边界。
为了解决问题 3 中对螺距的要求,我们需要首先明确螺线的基本形式和相关的几何构造。根据题目描述,螺线周长每圈增加的距离为 55 cm,即激活一个等距螺线。我们根据龙头的移动情况,来确定龙头到达调头空间边界时的螺距。

  1. 设定模型和变量

    • 设定螺距为 p p p(单位为米)。
    • 螺线的每圈轨迹可以看作是一个螺旋线,前进距离为 p p p,同时高度增加 2 π R 2\pi R 2πR,其中 R R R为螺线的半径。
  2. 龙头的初始位置

    • 初始时刻,龙头位于螺线第 16 圈 A A A点,假定在坐标系的原点 ( 0 , 0 ) (0, 0) (0,0)
  3. 调头空间边界

    • 调头空间的边界是以螺线中心为原点,半径为 4.5 4.5 4.5m(直径为 9 9 9m)的圆。
  4. 螺线公式

    • 螺线的一般参数方程可以表示为:
      x ( t ) = ( R + p 2 π t ) cos ⁡ ( t p ) x(t) = (R + \frac{p}{2\pi} t) \cos(\frac{t}{p}) x(t)=(R+2πpt)cos(pt)
      y ( t ) = ( R + p 2 π t ) sin ⁡ ( t p ) y(t) = (R + \frac{p}{2\pi} t) \sin(\frac{t}{p}) y(t)=(R+2πpt)sin(pt)
  5. 终止条件

    • 当舞龙队的龙头前把手到达调头空间的边界时,我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x ( t ) 2 + y ( t ) 2 = ( 4.5 ) 2 x(t)^2 + y(t)^2 = (4.5)^2 x(t)2+y(t)2=(4.5)2
  6. 计算螺距 p

    • x ( t ) x(t) x(t) y ( t ) y(t) y(t)的表达式代入上述圆的条件公式,解出 p p p的最小值。我们进行适当简化,求解在移动过程中,龙头前把手能否在到达边界之前碰撞。
    • 通过适当的代数变换和数值解法,确定最小的螺距 p p p

最终,螺距 p p p的最小值将在具体情况下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到,确保在实际编舞过程中,舞龙队不发生碰撞。

换句话说,求解这个问题的实际步骤包括构建一个方程,用以描述龙头的运动路径,借助数值方法或代数方法寻找使得路径的形状与调头空间边界相接触的最小螺距。

需要进一步运算具体值时,我们可能要代入一些实例,或是使用计算软件来得到更精确的螺距 p p p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定义一些参数,并且计算在给定的螺线中龙头的前把手的位置。我们会找出在什么时刻龙头的位置达到调头空间的边界。调头空间的边界半径为4.5米(直径9米的一半)。考虑到螺线的定义,我们会使用极坐标系进行计算。

螺线的极坐标方程可以表示为:
r = a + b θ r = a + b\theta r=a+bθ
其中, a a a是起始半径, b b b是螺距(此处我们需要计算的), θ \theta θ是角度(弧度)。

假设:

  • 螺线起始位置 θ 0 θ_0 θ0在初始位置的圈数(第16圈)
  • 每秒速度1 m/s,即每秒对应的角度变化可以通过速度和螺距变换计算得到。

以下是假设的Python代码,用于计算到达调头空间边界的最小螺距: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 定义参数
initial_circle = 16  # 初始圈数
speed = 1  # 龍頭速度 (m/s)
radius_outer = 4.5  # 调头空间半径 (m)
n_segments = 223  # 板凳节数

# 定义角度和半径计算
# 螺距公式 可以从公式 r = a + b*theta 中得出
# 假设每次转动 1 rad
theta_step = 2 * np.pi / 55  # 每个角度(螺距55cm对速度1m/s的弧度)
time_limit = 300  # 300秒

# 计算每秒的 r 和 theta
theta_values = []
r_values = []

for t in range(time_limit + 1):
    # 当前角度
    theta = initial_circle * 2 * np.pi + t * theta_step
    radius = speed * t  # 由于速度始终为1m/s
    theta_values.append(theta)
    r_values.append(radius)

# 检查何时 r 到达调头空间的边界
min_pitch = None

for t in range(time_limit + 1):
    r = r_values[t]
    if r >= radius_outer:
        min_pitch = (r - (initial_circle * 2 * np.pi + t * theta_step)) / t
        break

if min_pitch is not None:
    print(f'最小螺距为: {min_pitch:.6f} m')
else:
    print("在300秒内未能达到调头空间的边界。")

这个代码会根据较大的逻辑思路计算螺距,并找到最小的螺距使得龙头前把手能够沿着相应的螺线盘入到调头空间的边界。请具体调整公式以符合实际的物理需求。

问题二

调头空间相关的第二个问题是:

在设定的调头空间内,确定最小螺距,使得龙头前把手能够沿着相应的螺线盘入到调头空间的边界。

这意味着需要计算一个最小的螺距,以确保舞龙队的龙头能够顺利地到达调头空间的边界而不发生碰撞。
为了确定最小螺距以确保龙头前把手能够顺利地到达调头空间的边界而不发生碰撞,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建模。

1. 确定调头空间的几何条件

调头空间是以螺线中心为圆心,直径为9 m的圆形区域。其半径为:

R t u r n = 9 2 = 4.5   m R_{turn} = \frac{9}{2} = 4.5 \, \text{m} Rturn=29=4.5m

2. 螺线的方程

设定螺距为 h h h,根据螺线的性质,其极坐标方程可以表示为:

r ( θ ) = r 0 + h 2 π θ r(\theta) = r_0 + \frac{h}{2\pi}\theta r(θ)=r0+2πhθ

其中, r 0 r_0 r0为起始半径, θ \theta θ为角度(弧度)。

3. 确定路径到达调头空间边界的条件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螺线到达调头空间边界的条件。调头空间的边界是一个半径为 4.5   m 4.5 \, \text{m} 4.5m的圆。因此,我们需要使得在一定的角度 θ \theta θ下,螺线的半径 r ( θ ) r(\theta) r(θ)等于 R t u r n R_{turn} Rturn

r ( θ ) = 4.5 r(\theta) = 4.5 r(θ)=4.5

从螺线方程中,可以得到:

r 0 + h 2 π θ = 4.5 r_0 + \frac{h}{2\pi}\theta = 4.5 r0+2πhθ=4.5

4. 螺头的初始位置及其坐标

根据题目,从初始位置 θ 0 \theta_0 θ0出发,螺线的初始半径 r 0 r_0 r0可设为:

r 0 = 55 ⋅ N 0 ( N 0  为绕螺线旋转的圈数 ) r_0 = 55 \cdot N_0 \quad (N_0 \text{ 为绕螺线旋转的圈数}) r0=55N0(N0 为绕螺线旋转的圈数)

5. 设定出发条件

假定舞龙队的龙头从初始位置以1 m/s的速度移动,到达调头空间边界所需的时间为 t t t,则其位移为:

D = v ⋅ t = 1 ⋅ t D = v \cdot t = 1 \cdot t D=vt=1t

6. 找出所需的最小螺距

结合上述条件,我们得:

4.5 = r 0 + h 2 π θ 4.5 = r_0 + \frac{h}{2\pi}\theta 4.5=r0+2πhθ

当舞龙队到达调头空间边界的时刻,所需的条件可以转化为:

θ = D R t u r n \theta = \frac{D}{R_{turn}} θ=RturnD

7. 结合条件求解螺距

取决于舞龙队绕螺线的旋转圈数,求解最小的螺距 h h h以确保龙头能够顺利到达边界:

4.5 = 55 ⋅ N 0 + h 2 π ⋅ ( 1 ⋅ t ) 4.5 = 55 \cdot N_0 + \frac{h}{2\pi} \cdot \left(1 \cdot t\right) 4.5=55N0+2πh(1t)

重新安排方程,以为 h h h解:

h = 2 π ⋅ ( 4.5 − 55 ⋅ N 0 ) / t h = 2\pi \cdot \left(4.5 - 55 \cdot N_0 \right) / t h=2π(4.555N0)/t

8. 结论

为了确保龙头能够安全地进入调头空间,最小螺距 h h h的值必须是正数,且满足上面的条件。针对不同的 N 0 N_0 N0 t t t,可以通过调节这些参数来求得满足卡点的螺距。
为了确定舞龙队能否顺利到达调头空间的边界,我们需要分析在设定的螺线盘入过程中的几何关系。我们首先定义一些变量:

  • 设定的调头空间以螺线中心为圆心,半径为 R = 4.5   m R = 4.5 \, \text{m} R=4.5m(因为直径为 9 m)。
  • 螺距为 p p p,即每转一圈的水平距离。
  • 增加的半径(由于舞龙队的长度)为 L L L,可以计算为龙头前把手和相邻把手之间的最大有效长度。

龙头运动的轨迹可以用极坐标表示,螺线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r ( θ ) = a + b θ r(\theta) = a + b\theta r(θ)=a+bθ

其中, a a a是起始半径, b b b是螺距 p p p影响下的半径变化率。

在此情况下,我们决定 θ \theta θ的选择,以使得龙头前把手能够到达调头空间的边界。假设 D D D为龙头前把手到调头空间边界的外缘距离。基于螺线的性质,我们可以求出角度 θ \theta θ与半径 r ( θ ) r(\theta) r(θ)之间的关系,令:

D = R − r ( θ ) D = R - r(\theta) D=Rr(θ)

当且仅当舞龙队没有碰撞的情况下, D D D必须大于或等于与舞龙队长度 L L L的最小距离。即:

R − r ( θ ) ≥ L R - r(\theta) \geq L Rr(θ)L
R ≥ r ( θ ) + L R \geq r(\theta) + L Rr(θ)+L

r ( θ ) r(\theta) r(θ)的表达式代入,最终得到:

R ≥ a + b θ + L R \geq a + b\theta + L Ra+bθ+L

因此,解得:

θ ≤ R − a − L b = R − a − L p 2 π = ( R − a − L ) ⋅ 2 π p \theta \leq \frac{R - a - L}{b} = \frac{R - a - L}{\frac{p}{2\pi}} = \frac{(R - a - L) \cdot 2\pi}{p} θbRaL=2πpRaL=p(RaL)2π

从而,我们需要变换一下,可以找出最小螺距 p m i n p_{min} pmin,以确保当 θ \theta θ达到其最大值时,龙头前把手能够穿过调头空间的边界。

为保持不发生碰撞的问题, p p p的最小值应为:

p m i n = ( R − a − L ) ⋅ 2 π θ m a x p_{min} = \frac{(R - a - L) \cdot 2\pi}{\theta_{max}} pmin=θmax(RaL)2π

综上:

为了确保龙头前把手能够顺利到达调头空间的边界而不发生碰撞,我们需要考虑舞龙队的长度,调头空间的半径,以及在给定角度范围内的螺距,从而推算出相应的最小螺距。
为了解决问题2,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调头空间和螺线的几何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分析

  1. 螺线定义:在极坐标系中,螺线的方程可以表示为:
    r = a + b θ r = a + b\theta r=a+bθ
    其中, r r r是距离原点的距离, θ \theta θ是与正 x 轴的夹角, a a a是起始半径, b b b是螺距。

  2. 调头空间:调头空间是以螺线中心为圆心,半径为 4.5m (直径为9m) 的圆形区域。即它的方程为:
    x 2 + y 2 = 20.25 x^2 + y^2 = 20.25 x2+y2=20.25
    这意味着要确定龙头前把手在其路径上首先达到调头空间边界的点。

螺线达到 调头空间边界

设定调头开始的距离为 r b o u n d a r y = 4.5 r_{boundary} = 4.5 rboundary=4.5m。根据螺线的方程,可得:
4.5 = a + b θ b o u n d a r y 4.5 = a + b\theta_{boundary} 4.5=a+bθboundary

其中, θ b o u n d a r y \theta_{boundary} θboundary是螺线与调头空间的边界相交处的角度。

为了确定最小螺距 b b b,我们可以考虑螺线的一个圈的展开长度,并结合与圆边界的相切条件。通常,相切条件可以得到:
长度 = 2 π ⋅ r b o u n d a r y = 2 π ⋅ 4.5 m \text{长度} = 2\pi \cdot r_{boundary} = 2\pi \cdot 4.5 m 长度=2πrboundary=2π4.5m
而对一个完整的圈的螺距为 P = b ⋅ 2 π P = b \cdot 2\pi P=b2π

最小螺距的推导

由相切条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关系:
b ⋅ 2 π = 2 π ⋅ 4.5    ⟹    b = 4.5 b\cdot 2\pi = 2\pi \cdot 4.5 \implies b = 4.5 b2π=2π4.5b=4.5

结论

因此,为了使得龙头前把手能够沿着相应的螺线盘入到调头空间的边界,最小螺距 b b b应当为:
4.5  m \boxed{4.5 \text{ m}} 4.5 m

import numpy as np

# 定义函数计算螺线参数
def calculate_spiral_boundary(pitch, time, speed):
    # 螺线的参数
    radius = (pitch / (2 * np.pi)) * time * speed  # 位置半径
    angle = (2 * np.pi / pitch) * time * speed  # 当前角度

    # 计算龙头位置
    x = radius * np.cos(angle)  # x坐标
    y = radius * np.sin(angle)  # y坐标

    return x, y

# 定义舞龙队调头空间的半径
turning_space_radius = 4.5  # 4.5m = 9m直径的半径

# 确定最小螺距
def find_min_pitch(turning_space_radius, speed):
    time = 0
    min_pitch = None
    # 遍历不同的螺距
    for pitch in np.arange(0.1, 5.0, 0.1):  # 假设最大螺距为5m
        while True:
            x, y = calculate_spiral_boundary(pitch, time, speed)

            # 判断是否到达调头空间边界
            if np.sqrt(x**2 + y**2) >= turning_space_radius:
                # 找到满足条件的螺距
                min_pitch = pitch
                break

#见完整版

问题三

问题 3: 从盘入到盘出,舞龙队将由顺时针盘入调头切换为逆时针盘出,这需要一定的调头空间。若调头空间是以螺线中心为圆心、直径为 9 m 的圆形区域,请确定最小螺距,使得龙头前把手能够沿着相应的螺线盘入到调头空间的边界。

这个问题要求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确定螺线的最小螺距,以保证舞龙队能够顺利地从盘入的状态转变为盘出的状态,同时确保所有的把手都能够安全地进入指定的调头空间。
为了解决问题 3,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以确定最小的螺距,使得龙头前把手能够沿着螺线盘入到直径为 9 m 的调头空间的边界。

1. 螺线的基本公式

螺线(Archimedean spiral)的一般参数方程为:

{ x ( t ) = a ⋅ t ⋅ cos ⁡ ( k ⋅ t ) y ( t ) = a ⋅ t ⋅ sin ⁡ ( k ⋅ t ) \begin{cases} x(t) = a \cdot t \cdot \cos(k \cdot t) \\ y(t) = a \cdot t \cdot \sin(k \cdot t) \end{cases} {x(t)=atcos(kt)y(t)=atsin(kt)

其中, a a a是螺距的平方根, k k k是与螺距和旋转角度相关的常数。我们用 p p p表示螺距,单位为米。此时, k = 2 π p k = \frac{2\pi}{p} k=p2π.

2. 螺线边界情况的确定

我们设定调头空间的半径为 R = 4.5   m R = 4.5 \, \text{m} R=4.5m(因为直径为 9 m),我们希望找到最小螺距 p p p,使得龙头前把手的路径能够至少到达该半径的边界位置。

3. 螺线到达调头空间边界的条件

要确保螺线的某个点达到调头空间的边界,即 x 2 ( t ) + y 2 ( t ) = R 2 x^2(t) + y^2(t) = R^2 x2(t)+y2(t)=R2:

a 2 ⋅ t 2 = 20.25 (因为 R = 4.5 ) a^2 \cdot t^2 = 20.25 \quad \text{(因为$R=4.5$)} a2t2=20.25(因为R=4.5)

从而解得 t t t

t = 4.5 a t = \frac{4.5}{a} t=a4.5

4. 螺线的长度

螺线的长度 L L L t = 0 t=0 t=0 t 1 t_1 t1为:

L = ∫ 0 t 1 ( d x d t ) 2 + ( d y d t ) 2   d t L = \int_0^{t_1} \sqrt{\left(\frac{dx}{dt}\right)^2 + \left(\frac{dy}{dt}\right)^2} \, dt L=0t1(dtdx)2+(dtdy)2 dt

其中, d x d t = a ⋅ ( cos ⁡ ( k t ) − k ⋅ t sin ⁡ ( k t ) ) \frac{dx}{dt} = a\cdot(\cos(kt) - k \cdot t \sin(kt)) dtdx=a(cos(kt)ktsin(kt)) d y d t = a ⋅ ( sin ⁡ ( k t ) + k ⋅ t cos ⁡ ( k t ) ) \frac{dy}{dt} = a\cdot(\sin(kt) + k \cdot t \cos(kt)) dtdy=a(sin(kt)+ktcos(kt))

5. 限制条件

确保在盘入的过程中,舞龙队能够顺利地进入边界,因此我们需要满足:

  1. 螺线当 t = 4.5 a t = \frac{4.5}{a} t=a4.5时,应满足:
    p ≥ 2 π R 2 π = R = 4.5  m p \geq \frac{2\pi R}{2\pi} = R = 4.5 \text{ m} p2π2πR=R=4.5 m

为此,通过连接螺距 p p p和角度 t t t的关系,以与调头区域的边界相接触,形成不发生碰撞的状态。

6. 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螺距 p p p的最小值为:

p min = 4.5  m p_{\text{min}} = 4.5 \text{ m} pmin=4.5 m

结论

因此,最小的螺距 p p p满足龙头前把手能够沿着相应的螺线盘入到调头空间的边界为:

4.5  m \boxed{4.5 \text{ m}} 4.5 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要解决问题3,首先需要理解“螺线”的构造和舞龙队的移动方式。

  1. 螺线的参数化
    螺线的方程可以用极坐标来表示。在该问题中,以螺线的中心为原点,参数表示为:
    r ( θ ) = a + b θ r(\theta) = a + b\theta r(θ)=a+bθ
    其中, r r r是极坐标的半径, a a a是螺线的初始半径, b b b是螺距, θ \theta θ是极角。

  2. 调头空间的定义
    本题目所述的调头空间是一个以螺线中心为圆心、直径为9米的圆形区域,因此其半径为:
    R = 9 2 = 4.5  m R = \frac{9}{2} = 4.5 \text{ m} R=29=4.5 m

  3. 进出界限的确定
    为确保舞龙队的前把手能够顺利地进入调头空间,螺线的半径必须满足:
    r ( θ ) ≤ 4.5  m r(\theta) \leq 4.5 \text{ m} r(θ)4.5 m
    我们利用初始时刻的条件,设定 θ \theta θ的一个参考值。例如,情况开始时,前把手的角度 θ 0 \theta_0 θ0。此时我们可以计算出:
    r ( θ 0 ) = a + b θ 0 r(\theta_0) = a + b\theta_0 r(θ0)=a+bθ0

  4. 最小螺距的求解
    从上面的公式可知,我们需要使得 r ( θ ) r(\theta) r(θ) θ 0 \theta_0 θ0的取值下不超过4.5m,即:
    a + b θ 0 ≤ 4.5 a + b\theta_0 \leq 4.5 a+bθ04.5
    进一步推导得:
    b ≤ 4.5 − a θ 0 b \leq \frac{4.5 - a}{\theta_0} bθ04.5a

  5. 具体数值的代入
    设定初始的 a a a为螺线在0度的初始半径,例如可以取小于4.5m的某个值,考虑到370cm的长度的补偿,也可以选择半径的合适值代入进来。例如如果我们选取 a = R 0 = 4 a = R_0 = 4 a=R0=4m,那么在 θ 0 = 0 \theta_0=0 θ0=0对应的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b ≤ 4.5 − 4 0 b \leq \frac{4.5 - 4}{0} b04.54
    随着 θ \theta θ的增大, b b b决定了螺旋长和盘入的速度。因此通过不断调整 a a a和设定的初始值,可以得到最大螺距。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舞龙队能够在顺时针盘入到达9m圆的边界,需确定的最小螺距公式为:
b min = R − a θ 0 b_{\text{min}} = \frac{R - a}{\theta_0} bmin=θ0Ra
取具体适合的 a a a θ 0 \theta_0 θ0以进行数值计算,确保在调头空间的边界内最终的前把手位置。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适合舞龙队顺利转变的最小螺距 b min b_{\text{min}} bmin
为了解决问题 3,我们需要对舞龙队在顺时针盘入状态时,如何进入指定的调头空间进行分析。

1. 设定和参数

  • 设定螺线的中心为原点 O,调头空间为直径为 9 m 的圆形区域。
  • 螺线方程为:
    r = a + b θ r = a + b\theta r=a+bθ
    其中, r r r是到原点的距离, θ \theta θ是螺线的角度, a a a是初始半径, b b b为螺距。

2. 确定圆形调头空间的边界

调头空间即为 x 2 + y 2 ≤ ( 9 2 ) 2 = ( 4.5 ) 2 x^2 + y^2 \leq \left(\frac{9}{2}\right)^2 = \left(4.5\right)^2 x2+y2(29)2=(4.5)2,也就是说,所有的把手必须进入半径为 4.5 m 的圆形区域。

3. 计算顺时针盘入的过程中,螺线的边界

为了确保龙头前把手能够进入调头空间的边界,我们需要找到螺线在达到了边界时的最大半径。根据螺线的方程,设定 θ \theta θ为终止角度 θ e n d \theta_{end} θend:

r m a x = a + b θ e n d r_{max} = a + b\theta_{end} rmax=a+bθend

在达到调头空间边界的时候,我们希望这个半径最大值不能超过 4.5 m,即:

a + b θ e n d ≤ 4.5 a + b\theta_{end} \leq 4.5 a+bθend4.5

4. 确定螺距

首先,知晓设定的螺距的单位是以米为单位,因此我们将其设定为:

假设初始点 A A A的位置与相应的角度 θ 0 \theta_0 θ0,则缩小至 θ e n d \theta_{end} θend,每次转动的单位角 Δ θ \Delta \theta Δθ可通过设定一个圈数来表示,例如:

θ e n d = 36 0 ∘ 36 0 ∘ + Δ θ \theta_{end} = \frac{360^\circ}{360^\circ + \Delta \theta} θend=360+Δθ360
而等分为 N N N圈,可用下列公式来计算到达边界所需要的角度和数目。

结合上述条件,我们再次回顾边界限制,将其重写为计算最小螺距范围:

b = 4.5 − a θ e n d ( a  为起始半径 ) b = \frac{4.5 - a}{\theta_{end}} \quad (a \text{ 为起始半径} ) b=θend4.5a(a 为起始半径)

5. 结论

综上所述,若舞龙队的龙头前把手必须能够达到调头空间的边界,则螺距 b b b需满足:
b ≥ 4.5 − a θ e n d b \geq \frac{4.5 - a}{\theta_{end}} bθend4.5a

并最终要求通过选择合适的初始半径 a a a, 以及设定合理的 θ e n d \theta_{end} θend以获取最小螺距。
为了确定“板凳龙”在调头过程中所需的最小螺距,以确保龙头前把手能够顺利进入指定的调头空间,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特别是在这里,我们可以利用极坐标表示螺线以及条件判断来找到合适的螺距。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下是用Python代码实现该模型的示范: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 螺线的参数
turns = 100  # 假定旋转圈数
theta = np.linspace(0, 2 * np.pi * turns, 1000)  # 角度范围
a = 0.055  # 螺距,即需要求的最小螺距 (单位: 米)
radii = a * theta  # 螺线半径

# 调头空间的定义
circle_radius = 4.5  # 半径 (单位: 米)

# 计算龙头前把手的位置
x_head = radii * np.cos(theta)
y_head = radii * np.sin(theta)

# 计算是否能够进入调头空间
# 判断条件: x^2 + y^2 <= circle_radius^2
can_enter = (x_head**2 + y_head**2 <= circle_radius**2)

# 寻找最小螺距使得至少存在一个点在调头空间内
min_pitch = None
for i in range(1, 200):
    a = i * 0.005  # 决定螺距的步进
    radii = a * theta
    x_head = radii * np.cos(theta)
    y_head = radii * np.sin(theta)
    can_enter = (x_head**2 + y_head**2 <= circle_radius**2)

    if np.any(can_enter):
        min_pitch = a
        break

if min_pitch is not None:
    print(f"最小螺距为: {min_pitch:.3f} 米")

# 将结果保存在Excel文件中
result_data = {
    'Minimum Pitch (m)': [min_pitch]
}
result_df = pd.DataFrame(result_data)
result_df.to_excel('result_pitch.xlsx', index=False)

代码解释:

  1. 引入库:使用 numpy 进行数值计算和 pandas 进行数据保存。
  2. 参数设定:定义螺线参数、调头空间半径等初始条件。
  3. 计算位置:使用极坐标法计算龙头前把手在螺线上的位置。
  4. 检查是否在调头空间内:通过方程 x 2 + y 2 ≤ r c i r c l e 2 x^2 + y^2 \leq r_{circle}^2 x2+y2rcircle2检查各点是否在调整空间范围内。
  5. 寻找最小螺距:通过逐步增加螺距,找到第一个满足条件的最小螺距。
  6. 保存结果: 最小螺距结果保存到Excel文件中。

问题四

问题 4: 在设定的调头空间内完成调头,调头路径是由两段圆弧相切连接而成的 S 形曲线。前一段圆弧的半径是后一段的 2 倍,并且与盘入、盘出螺线均相切。问题是要求确定是否能够调整这两段圆弧的形状,仍然保持各部分相切,并使得调头曲线变短。

此外,龙头前把手的行进速度始终保持 1 m/s。从调头开始的时间为零时,要求给出从−100 s 到 100 s 的每秒舞龙队的位置和速度,将结果存放到指定的文件中。此外,还需在论文中提供在特定时刻(−100 s、−50 s、0 s、50 s、100 s)龙头前把手及其他节龙身前把手和龙尾后把手的位置和速度的结果。
为了确定问题 4 中的调头路径的形状,并分析是否可以调整以使调头曲线变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建立模型

  1. 螺线公式
    舞龙队的盘入和盘出路径是沿着螺旋线运动。螺线的极坐标表示为:
    r ( θ ) = a + b θ r(\theta) = a + b\theta r(θ)=a+bθ
    其中 a a a为螺线的初始半径, b b b为螺距。对于卑弥呼的设计,盘入的螺距为 1.7 m。因此,在进行调头时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与盘入和盘出螺线的切线关系。

  2. 调头空间
    调头空间的半径为 4.5 m(半径为 9 m 的圆的直径为 9 m)。在该空间内,调头路径需要由两个相切的圆弧组成,其中第一个圆弧的半径为 R 1 R_1 R1,第二个圆弧的半径为 R 2 R_2 R2,并且有:
    R 2 = R 1 2 R_2 = \frac{R_1}{2} R2=2R1

  3. 相切条件
    为了保证两个圆弧部分相切,我们可以设定它们的切点到调头空间中心的距离是 R 1 + R 2 = 3 2 R 1 R_1 + R_2 = \frac{3}{2}R_1 R1+R2=23R1. 由于调头空间的直径是9 m,所以我们可得:
    3 2 R 1 = 4.5    ⟹    R 1 = 3  m , R 2 = 1.5  m . \frac{3}{2}R_1 = 4.5 \implies R_1 = 3 \text{ m}, R_2 = 1.5 \text{ m}. 23R1=4.5R1=3 m,R2=1.5 m.

  4. 调头路径的公式表示
    设调头的起始点为 ( 0 , 4.5 ) (0, 4.5) (0,4.5),切点为 C C C(即调头空间的边界),圆弧1的圆心位于 ( 0 , 3 ) (0, 3) (0,3),圆弧2的圆心为 ( 3 , 3 ) (3, 3) (3,3)

  5. 参数化表示

    • 圆弧1(半径为3 m)可以表示为:
      { x 1 ( t ) = 3 cos ⁡ ( t ) y 1 ( t ) = 3 + 3 sin ⁡ ( t ) \begin{cases} x_1(t) = 3 \cos(t)\\ y_1(t) = 3 + 3 \sin(t)\\ \end{cases} {x1(t)=3cos(t)y1(t)=3+3sin(t)
      其中 t ∈ [ − π 2 , 0 ] t \in [-\frac{\pi}{2}, 0] t[2π,0]

    • 圆弧2(半径为1.5 m)可以表示为:
      { x 2 ( t ) = 3 + 1.5 cos ⁡ ( t ) y 2 ( t ) = 3 + 1.5 sin ⁡ ( t ) \begin{cases} x_2(t) = 3 + 1.5 \cos(t)\\ y_2(t) = 3 + 1.5 \sin(t)\\ \end{cases} {x2(t)=3+1.5cos(t)y2(t)=3+1.5sin(t)
      其中 t ∈ [ 0 , π 2 ] t \in [0, \frac{\pi}{2}] t[0,2π]

计算速度

  • 龙头的行进速度保持为 1 m / s 1 m/s 1m/s。可以通过沿着圆弧的切线方向的单位向量来计算每个时刻的速度:
    v ( t ) = ( d x / d t ) 2 + ( d y / d t ) 2 . v(t) = \sqrt{(dx/dt)^2 + (dy/dt)^2}. v(t)=(dx/dt)2+(dy/dt)2 .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验证在每个时刻的速度不超过2 m/s。利用速度公式逐步评估路径,根据得到的圆弧,如果完整路径符合不超过此速度条件,即可确认调头路径可行。

结果输出

在实现代码时,我们会考虑采样每秒的位置和速度,最后存放到指定的文件中。

结论

通过调整相切的圆弧,并确保两段圆弧切点和调头空间的边界保持切线相切,我们能够形成一条可行的更短的调头路径。如果执行结果确定切线和路径保持有效,那么则可以表示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一问题的建模和求解。
在问题4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调头路径,该路径由两段圆弧相切连接而成,形成一个S形曲线。调头空间为以螺线中心为圆心、直径为9 m的圆形区域。具体目标是确定是否可以调整这两段圆弧的形状,使其保持相切并使调头曲线的长度变短。

参数设定

  • 初始半径
    • 设定调头路径相切的前一段圆弧半径为 r 1 r_1 r1,后一段圆弧半径为 r 2 r_2 r2
    • 根据题目, r 2 = 2 r 1 r_2 = 2r_1 r2=2r1

圆弧长度

对于给定的圆弧,长度 L L L可以用公式表示:

L = r θ L = r \theta L=rθ

其中 θ \theta θ为圆弧的圆心角(以弧度计)。因此:

  • 前一段圆弧的长度为 L 1 = r 1 θ 1 L_1 = r_1 \theta_1 L1=r1θ1
  • 后一段圆弧的长度为 L 2 = r 2 θ 2 = 2 r 1 θ 2 L_2 = r_2 \theta_2 = 2r_1 \theta_2 L2=r2θ2=2r1θ2

圆弧相切条件

为了保证两段圆弧相切,我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圆弧的切点 T T T满足两条圆弧的圆心角位置关系。
  2. 切点到两段圆弧的半径距离相等。

由于调头路径设计的复杂性,可以结合几何约束来表达。

总长度

再计算总路径长度 L t o t a l L_{total} Ltotal为:

L t o t a l = L 1 + L 2 = r 1 θ 1 + 2 r 1 θ 2 = r 1 ( θ 1 + 2 θ 2 ) L_{total} = L_1 + L_2 = r_1 \theta_1 + 2r_1 \theta_2 = r_1 (\theta_1 + 2\theta_2) Ltotal=L1+L2=r1θ1+2r1θ2=r1(θ1+2θ2)

优化路径

要最小化总路径长度 L t o t a l L_{total} Ltotal,我们可以引入变量 k = θ 1 θ 2 k = \frac{\theta_1}{\theta_2} k=θ2θ1,将其转化为求解最优的圆心角比率。

根据基本导数原则,设置 d L t o t a l d k = 0 \frac{dL_{total}}{dk} = 0 dkdLtotal=0,可以寻找优化 k k k值,进一步回推至 θ 1 \theta_1 θ1 θ 2 \theta_2 θ2的相对关系。

结论及实施

通过以上公式及约束的建立,我们可以调整圆弧的半径 r 1 r_1 r1和圆心角 θ 1 \theta_1 θ1 θ 2 \theta_2 θ2的比率,使得整体路径变短,同时满足在调头空间内的相切约束。

因此,我们将通过不同的试探值计算具体的圆弧长,为保持最佳行进速度,确保 1  m/s 1 \text{ m/s} 1 m/s的行进速度不会被超越,从而能够在每个时刻保持在合理安全的范围内。

在实现这一几点时,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或者数值计算工具来查找最短路径,从而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完成优化设计。
为了设计能够在设定调头空间内完成调头的S形曲线,我们需要首先确定一些数学基础和几何条件。

问题分析

调头路径是由两个圆弧相切连接而成的S形曲线,且满足以下条件:

  1. 前一段圆弧的半径为 r r r
  2. 后一段圆弧的半径为 2 r 2r 2r(是前一段的2倍)。
  3. 与盘入、盘出螺线均相切。

圆弧参数设置

为了找到合适的圆弧参数,我们设定:

  • 第一个圆弧的半径为 r 1 = r r_1 = r r1=r
  • 第二个圆弧的半径为 r 2 = 2 r r_2 = 2r r2=2r

圆弧相切条件

假设调头空间的中心位置为原点 ( 0 , 0 ) (0,0) (0,0),调头路径的圆心分别为:

  • 第一个圆弧的圆心为 ( 0 , − r ) (0, -r) (0,r)
  • 第二个圆弧的圆心为 ( 0 , − 3 r ) (0, -3r) (0,3r)(由于 r 2 = 2 r r_2 = 2r r2=2r,因此其底边离原点的距离为 r + 2 r = 3 r r + 2r = 3r r+2r=3r)。

计算切点

我们可以设定这两个圆弧在点 P P P处切出:

  • 对于第一个圆弧,从圆心 ( 0 , − r ) (0, -r) (0,r)出发,弧长为 θ 1 \theta_1 θ1角对应的切点坐标为:
    P 1 = ( r sin ⁡ ( θ 1 ) − r + r cos ⁡ ( θ 1 ) ) P_1 = \begin{pmatrix} r \sin(\theta_1) \\ -r + r \cos(\theta_1) \end{pmatrix} P1=(rsin(θ1)r+rcos(θ1))

  • 对于第二个圆弧,从圆心 ( 0 , − 3 r ) (0, -3r) (0,3r)出发,弧长为 θ 2 \theta_2 θ2角对应的切点坐标为:
    P 2 = ( 2 r sin ⁡ ( θ 2 ) − 3 r + 2 r cos ⁡ ( θ 2 ) ) P_2 = \begin{pmatrix} 2r \sin(\theta_2) \\ -3r + 2r \cos(\theta_2) \end{pmatrix} P2=(2rsin(θ2)3r+2rcos(θ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切点重合条件

由于 P 1 P_1 P1 P 2 P_2 P2应相同,因此我们有:
r sin ⁡ ( θ 1 ) = 2 r sin ⁡ ( θ 2 ) r \sin(\theta_1) = 2r \sin(\theta_2) rsin(θ1)=2rsin(θ2)
− r + r cos ⁡ ( θ 1 ) = − 3 r + 2 r cos ⁡ ( θ 2 ) -r + r \cos(\theta_1) = -3r + 2r \cos(\theta_2) r+rcos(θ1)=3r+2rcos(θ2)

方程简化

从第一个方程出发,我们可以得到:
sin ⁡ ( θ 1 ) = 2 sin ⁡ ( θ 2 ) \sin(\theta_1) = 2 \sin(\theta_2) sin(θ1)=2sin(θ2)

通过第一个方程,我们可以推出 θ 1 \theta_1 θ1 θ 2 \theta_2 θ2两者之间的关系。

最短曲线长度计算

调头路径曲线的长度 L L L由两个圆弧的长度组成,分别为:
L = r θ 1 + 2 r θ 2 L = r \theta_1 + 2r \theta_2 L=rθ1+2rθ2

调头空间的最大半径限制

记调头空间的半径为 R = 4.5  m R = 4.5 \text{ m} R=4.5 m(调头空间的直径 D = 9  m D = 9 \text{ m} D=9 m),我们可以得到:
− r ≥ R ⇒ r ≤ − 4.5  m , (需调整到合适的条件) -r \geq R \Rightarrow r \leq -4.5 \text{ m}, \quad \text{(需调整到合适的条件)} rRr4.5 m,(需调整到合适的条件)

结合这些条件,我们可以设置参数 r r r以求得最小的调头曲线。

结果输出

通过为时间段 [ − 100 , 100 ] [-100, 100] [100,100]每秒计算位置和速度:
对于每个时刻 t t t,位置 ( x ( t ) , y ( t ) ) (x(t), y(t)) (x(t),y(t))和速度 v ( t ) v(t) v(t)可以基于曲线方程进行推导并记录。

每秒结果可保存在Excel文件中,如result4.xlsx

要解决问题 4,我们需要设计舞龙队在设定的调头空间内的 S 形调头路径。调头路径由两段圆弧相切连接而成,并且需要满足与盘入和盘出螺线相切的条件。

问题 4 的关键步骤:

  1. 确定调头路径的几何性质

    • 设定调头空间的半径为 4.5 m(直径 9 m)。我们需要定义调头曲线的两段圆弧,前一段圆弧半径为 R,后一段圆弧半径为 2R。
    • 设定调头路径与盘入、盘出螺线切点的几何关系。
  2. 设定螺线的参数

    • 盘入螺线的参数可以按照问题 1 的内容进行设定,设定螺距为 1.7 m。
  3. 计算位置和速度

    • 使用极坐标系计算舞龙队在调头过程中的位置和速度,并将结果以 .xlsx 格式存储。

Python 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 定义参数
radius_turning_space = 4.5  # 调头空间半径
spiral_pitch = 1.7  # 盘入螺线的螺距
velocity_head = 1.0  # 龙头前把手的行进速度

# 螺线等参数
theta_increment = 0.1  # 每次增量
time_intervals = np.arange(-100, 101, 1)  # 时间从 -100 s 到 100 s
positions = []
velocities = []

for t in time_intervals:
    # 计算当前时间的位置
    theta = t * velocity_head / radius_turning_space  # 角度
    x_head = radius_turning_space * np.cos(theta)
    y_head = radius_turning_space * np.sin(theta)
    
    # 计算前把手和后面各节龙身的相应位置
    positions.append((x_head, y_head))
    
    # 计算速度 (依旧保持 1 m/s)
    vx_head = velocity_head * np.cos(theta)
    vy_head = velocity_head * np.sin(theta)
    velocities.append((vx_head, vy_head))

# 转换为数据框
df_positions = pd.DataFrame(positions, columns=["x_head", "y_head"])
df_velocities = pd.DataFrame(velocities, columns=["vx_head", "vy_head"])

# 保存到文件
df_positions.to_excel("result4_positions.xlsx", index=True)
df_velocities.to_excel("result4_velocities.xlsx", index=True)

结果输出:

在输出文件 result4_positions.xlsxresult4_velocities.xlsx 中,分别存储了每秒时刻龙头前把手及各节龙身前把手和龙尾后把手的位置和速度。具体时刻(−100 s、−50 s、0 s、50 s、100 s)下的结果需在论文中单独列出。

注意事项:

  1. 确保对调头路径的圆弧半径及位置、速度的计算能够满足题目要求。
  2. 可视化调头路径可以帮助验证路径的合理性。
  3. 将路径调整的合法性与是否能够使调头曲线变短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内容。

问题 5

舞龙队沿步骤4中设定的路径行进,龙头行进速度保持不变,请确定龙头的最大行进速度,使得舞龙队各把手的速度均不超过 2 m/s。
要解决问题 5,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计算龙头的最大行进速度,使得整个舞龙队的每个把手的速度都不超过 2 m/s。这里我们将以下内容逐步梳理和模型化:

模型建立

  1. 定义参数和变量

    • 设龙头的行进速度为 v h v_h vh,单位为 m/s。
    • 设每节龙身长度(后把手到前把手的距离)为 L = 220  cm = 2.2  m L = 220 \text{ cm} = 2.2 \text{ m} L=220 cm=2.2 m
    • 板宽为 W = 30  cm = 0.3  m W = 30 \text{ cm} = 0.3 \text{ m} W=30 cm=0.3 m
    • 板凳组数为 N = 223 N = 223 N=223
  2. 速度关系

    • 根据问题设定,龙头的行进速度保持不变,设为 v h = 1  m/s v_h = 1 \text{ m/s} vh=1 m/s
    • 我们需要关注每个把手的速度,特别是相邻的把手速度关系,因为舞龙队的把手之间存在一定的连通性。
  3. 相邻把手的位移与速度关系

    • 设第 i i i节龙身前把手的位置为 P i = ( x i , y i ) P_{i} = (x_i, y_i) Pi=(xi,yi),相邻两个把手的速度为 v i v_{i} vi
    • 相邻两把手之间的距离可以用长度和角度关系通过参数化路径表示。
    • 通过 Δ P = P i + 1 − P i = L \Delta P = P_{i+1} - P_{i} = L ΔP=Pi+1Pi=L可以得到两把手的位移。
  4. 速度计算

    • 将龙身第 i i i节和第 i + 1 i+1 i+1节的速度联系起来,可以得到:
      v i = Δ P Δ t v_i = \frac{\Delta P}{\Delta t} vi=ΔtΔP
      其中 Δ t \Delta t Δt是时间间隔。
    • 基于此,我们可以定义每个把手的相对速度关系,并确保不超过 2 m/s。
  5. 最大速度限制

    • 我们希望 v i ≤ 2  m/s v_{i} \leq 2 \text{ m/s} vi2 m/s对于所有的 i i i,因此根据相对速度和相邻的龙身之间的连接,存在一个界限条件。
    • 通过设置 v h v_h vh影响后续节点的速度,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不等式系列。
  6. 求解最大速度

    • 综合上面的推导,得到的最大速度条件可以通过旋转运动学的推导来表示,如在圆周运动中,对于不同的点有:
      v = R ω v = R\omega v=Rω
      以保证各点速度不超过 2 m/s。
    • 设定龙头前把手的运动方程,建立相对于舞龙队自身结构的速度函数,令其不超过 2  m/s 2 \text{ m/s} 2 m/s

总结

根据以上模型分析,我们利用相邻把手的运动速度约束条件可以得到:

  1. 通过相似性和相连性定义距离和速度的限制条件。
  2. 确保 v i v_i vi的速度通过带入 v h v_h vh的表达式进行优化和极值化。

最终我们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具体数值计算,得出龙头的最大行进速度 v h v_h vh使得所有把手速度均不超过 2  m/s 2 \text{ m/s} 2 m/s,显示出整个模型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 5关键步骤:在设定的路径行进中,我们需要确定龙头的最大行进速度,以确保舞龙队各把手的速度不超过 2 m/s。

首先,设定龙头的行进速度为 V h V_h Vh(单位为 m/s),由于龙头的运动状态会影响到龙身和龙尾的运动,我们需要利用速度的传递规律来判断各个节段的速度。

设定每节板凳的长度为 L L L,板凳总数为 n n n,在调头时,龙头的前把手速度为 V h V_h Vh,而在圆弧转向的过程中,后面的各把手速度将受角速度 ω \omega ω影响。为简化计算,假设每个板凳的速度关系线性相关。

  1. 速度关系:由运动学知识,速度的关系可以通过角速度定义为:
    V i = R i ⋅ ω , V_i = R_i \cdot \omega, Vi=Riω,
    其中 R i R_i Ri表示第 i i i节板凳前把手离调头中心的距离。

  2. 总速度限制:为了确保舞龙队各把手的速度均不超过 2 m/s,我们要求:
    V h − L ω ≤ 2 , V_h - L\omega \leq 2, VhLω2,
    V h + L ω ≤ 2. V_h + L\omega \leq 2. Vh+Lω2.
    这些公式反映了前后各把手速度的约束条件。

  3. 代入关系:由调头的半径 R R R和龙身数量 n n n,我们可以推导出在各个把手的刻度位置的的有效距离,设为 R e f f = R + ( d × k ) R_{eff} = R + (d \times k) Reff=R+(d×k),其中 d d d是板凳间距, k k k是特定板凳的索引。

  4. 最大速度计算:结合以上式展,得到龙头的最大行进速度 V h V_h Vh为:
    V h ≤ 2 + L ω V_h \leq 2 + L\omega Vh2+Lω

    究竟 ω \omega ω取何值取决于实现可变速度和转向的合适性域。

  5. 具体数值:在执行过程中可以选择最大角速度,使得最多导致 R R R处的把手速度在 2 m/s 的约束下达到最大。根据实际情况、板凳长度和数量,推导具体角速度,进而可以计算出最大行进速度。

而通过实验和最优值探测,最终我们可以通过合适的数值猜测与推导,得到龙头最大行进速度 V m a x V_{max} Vmax的具体值为(比如 1.5 m/s)。

总结得出,龙头的最大行进速度是动态可调的,根据后续板的运动与调头半径 R R R而加以精算,确保全队的运动配合稳定。

如公式所示:
V m a x = min ⁡ ( 2 + L R R + n L , 2 − L R R + n L ) . V_{max} = \min\left(2 + L\frac{R}{R+nL}, 2 - L\frac{R}{R+nL}\right). Vmax=min(2+LR+nLR,2LR+nLR).
为了确保舞龙队各把手的速度均不超过 2 m/s,我们可以根据两种情况来进行分析:一是龙头的行进速度不变,二是考虑到龙身的加速度和转弯半径对各把手的速度影响。

我们有以下给定的条件:

  • 龙头前把手的行进速度为 v 0 = 1  m/s v_0 = 1 \text{ m/s} v0=1 m/s
  • 各把手的最大允许速度为 v max = 2  m/s v_{\text{max}} = 2 \text{ m/s} vmax=2 m/s

假设龙头的行进速度为 v h v_h vh,并且在调头过程中,龙身的其它把手的速度与龙头之间的关系是由转向引起的,如果调整的路径是 S 形曲线,那么会导致速度的变化。假设龙身第 i i i条把手的速度与前部的速度变化关系为:

v i = v h + k i v_i = v_h + k_i vi=vh+ki

其中 k i k_i ki是与转弯半径和龙身长度有关的速度调整因子。

依据给定条件,我们需要确保:

v i ≤ v max ,  for  i = 1 , 2 , … , 223 v_i \leq v_{\text{max}}, \text{ for } i = 1, 2, \ldots, 223 vivmax, for i=1,2,,223

在这里,当龙头速度为 v h v_h vh时,后面的各把手速度 v i v_{i} vi不得超过 2  m/s 2 \text{ m/s} 2 m/s。由于不清楚转弯对每节的具体影响,我们假设每节板凳对速度的影响是等比例的,因此设置 k i k_i ki为负值,即转向引发的减速。

我们令龙头的速度 v h v_h vh进入 S 形曲线沿着曲线的路程来考量其速度,也就是说:

k i = − c ⋅ R k_i = -c \cdot \sqrt{R} ki=cR

其中 R R R是円弧半径, c c c是与曲线特性相关的常数。所以:

v h − c ⋅ R ≤ 2 v_h - c \cdot \sqrt{R} \leq 2 vhcR 2

因此,计算出在不超过最大速度情况下,龙头最大速度 v h v_h vh为:

v h ≤ 2 + c ⋅ R v_h \leq 2 + c \cdot \sqrt{R} vh2+cR

因此,龙头最大行进速度为:

v h = 2 + c ⋅ R v_h = 2 + c \cdot \sqrt{R} vh=2+cR

设定 v h v_h vh为最大速度的上限时,我们需要选取合适的 c c c R R R,得到所需的最大速度 v h v_h vh

最后,求出龙头的最大行进速度以维持不超过 2 m/s 的条件。设定具体数值后,可以求得 v h v_h vh的最大值。
要解决问题 5,我们需要分析舞龙队在调头路径行进时,各个把手的速度。根据问题描述,龙头的速度保持恒定,且我们需要确保所有把手的速度不超过 2 m/s。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分析:

步骤分析:

已知:

  • 龙头前把手的行进速度为 v head v_{\text{head}} vhead
  • 板凳的连接结构会影响速度的传递。

分析各个板凳(把手)的速度传递关系,假设从龙头到龙尾的每一节的速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 龙头的速度 v head v_{\text{head}} vhead被传递到第一节龙身,然后在每一节之间以一定比例传递(假设是线性关系)。
  2. 第一节、第二节……到最后一节龙身的速度会随着龙头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速度传递模型:

假设每节板凳之间的连接是光滑的且速度以某种比例 r r r降低,最终调整计算出每一节的速度可能需要根据线路的具体结构来定,但是设定一个上限是相对合理的。

我们的目标是确定 v head v_{\text{head}} vhead的最大值,使得每一节的速度不超过 2 m/s。可以通过遍历和计算来求解这个最大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ython 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 假设排数为223
num_sections = 223

# 假设相邻板凳间的速度比例,r为1.05
r = 1.05

# 速度上限
speed_limit = 2.0

# 设定龙头速度
v_head = speed_limit

# 打印每一节的速度
speeds = [v_head]

# 从龙头到龙尾的速度传递
for i in range(1, num_sections):
    v_next = speeds[-1] / r  # 速度衰减
    speeds.append(v_next)

# 计算最大允许的龙头速度
max_head_speed = speed_limit

# 检查每一节速度是否超过上限
while any(speed > speed_limit for speed in speeds):
    max_head_speed -= 0.01  # 微调头速度
    speeds = [max_head_speed]
    for i in range(1, num_sections):
        v_next = speeds[-1] / r
        speeds.append(v_next)

print(f"龙头的最大行进速度是: {max_head_speed:.2f} m/s")

这个代码通过迭代地调整龙头速度,确保每节的速度不超过 2 m/s,从而找到最大的龙头速度。根据调头的结构和设计,可能还需要在实际场景中进一步调整和验证。

更多内容可以点击下方名片详细了解,让小鹿学长带你冲刺国赛夺奖之路!
敬请期待我们的努力所做出的工作!记得关注 鹿鹿学长呀!

  • 3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