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系列:JVM类加载详解

1. 类加载机制概述

一个.java文件在编译后会形成相应的一个或多个Class文件(若一个类中含有内部类,则编译后会产生多个Class文件),但这些Class文件中描述的各种信息,最终都需要加载到虚拟机中之后才能被运行和使用。事实上,虚拟机把描述类的数据从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和初始化,最终形成可以被虚拟机直接使用的Java类型的过程就是虚拟机的 类加载机制。 
 
在Java语言里面,类型的加载和连接都是在程序运行期间完成,这样会在类加载时稍微增加一些性能开销,但是却能为Java应用程序提供高度的灵活性,Java中天生可以动态扩展的语言特性多态就是依赖运行期动态加载和动态链接这个特点实现的。例如,如果编写一个使用接口的应用程序,可以等到运行时再指定其实际的实现。这种组装应用程序的方式广泛应用于Java程序之中。

下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讨论类:

  • 虚拟机加载一个Class文件要经历那些具体的步骤呢?(类加载过程/步骤)

  • 虚拟机什么时候才会加载Class文件并初始化类呢?(类加载和初始化时机)

2. 类加载过程

一个类的生命周期包括加载(Loading)、验证(Verification)、准备(Preparation)、解析(Resolution)、初始化(Initialization)、使用(Using) 和 卸载(Unloading)七个阶段。下面主要分析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和初始化五个阶段是如何对每个类进行操作的。

2.1 加载(Loading)

简单来说,加载指的是把class字节码文件从各个来源通过类加载器装载入内存中。具体过程如下:

  1. 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字制节流。

  2. 将二进制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3. 在内存中(对于HotSpot虚拟就而言就是方法区)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个类的各种数据的访问入口

    在JDK1.8之后,移除了永久代,取而代之是元空间,但是不保存Class对象,Class对象被移到了堆内存中。

加载阶段和连接阶段(Linking)的部分内容(如一部分字节码文件格式验证动作)是交叉进行的,加载阶段尚未完成,连接阶段可能已经开始,但这些夹在加载阶段之中进行的动作,仍然属于连接阶段的内容,这两个阶段的开始时间仍然保持着固定的先后顺序。

这里有几个重点:

  • 字节码来源。一般的加载来源包括从本地路径下编译生成的.class文件,从jar包中的.class文件,从远程网络,以及动态代理实时编译。

  • 加载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是由类加载器完成的,具体涉及JVM预定义的类加载器、双亲委派模型等内容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介绍。

  • 数组的加载不需要类加载器创建,它是由Java虚拟机直接创建。

2.2 验证

验证是连接阶段的第一步,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的 信息符合虚拟机的要求,并且不危害虚拟机自身。
主要有四个阶段的校验

  1. Class 文件的验证
    验证字节流是否符合Class文件格式的规范(例如,是否以魔术0xCAFEBABE开头、主次版本号是否在当前虚拟机的处理范围之内、常量池中的常量是否有不被支持的类型)
  2. 元数据的验证,对字节码描述的信息进行语义分析。
    元数据验证:对字节码描述的信息进行语义分析,以保证其描述的信息符合Java语言规范的要求(例如:这个类是否有父类,除了java.lang.Object之外);
  3. 字节码的验证
    通过数据流和控制流分析,确定程序语义是合法的、符合逻辑的;
  4. 符号引用验证
    确保解析动作能正确执行。

验证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必须的,它对程序运行期没有影响。如果所引用的类经过反复验证,那么可以考虑采用-Xverifynone参数来关闭大部分的类验证措施,以缩短虚拟机类加载的时间。

2.3 准备

准备阶段是为类变量(静态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初始值的阶段。当然内存分配实在方法区中,而设置初始值不是在代码中所设置的初始化值,而是类型的零值。

 public static int value = 123;

变量value在准备阶段过后的值为0而不是123。因为这时候尚未开始执行任何java方法,而把value赋值为123的putstatic指令是程序被编译后,存放于类构造器方法<clinit>()之中,所以把value赋值为123的动作将在初始化阶段才会执行。至于“特殊情况”是指:当类字段的字段属性是ConstantValue时,会在准备阶段初始化为指定的值,所以标注为final之后,value的值在准备阶段初始化为123而非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value = 123;
2.4 解析

解析阶段是虚拟机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解析动作主要针对类或接口、字段、类方法、接口方法、方法类型、方法句柄和调用点限定符7类符号引用进行。

两个重点:

  • 符号引用。即一个字符串,但是这个字符串给出了一些能够唯一性识别一个方法,一个变量,一个类的相关信息。

  • 直接引用。可以理解为一个内存地址,或者一个偏移量。比如类方法,类变量的直接引用是指向方法区的指针;而实例方法,实例变量的直接引用则是从实例的头指针开始算起到这个实例变量位置的偏移量

举个例子来说,现在调用方法hello(),这个方法的地址是1234567,那么hello就是符号引用,1234567就是直接引用。

在解析阶段,虚拟机会把所有的类名,方法名,字段名这些符号引用替换为具体的内存地址或偏移量,也就是直接引用。

2.5. 初始化

类初始化阶段是类加载过程的最后一步。在前面的类加载过程中,除了在加载阶段用户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自定义类加载器参与之外,其余动作完全由虚拟机主导和控制。到了初始化阶段,才真正开始执行类中定义的java程序代码(字节码)。

在准备阶段,变量已经赋过一次系统要求的初始值(零值);而在初始化阶段,则根据程序猿通过程序制定的主观计划去初始化类变量和其他资源,或者更直接地说:初始化阶段是执行类构造器<clinit>()方法的过程。<clinit>()方法是由编译器自动收集类中的所有类变量的赋值动作和静态语句块static{}中的语句合并产生的,编译器收集的顺序是由语句在源文件中出现的顺序所决定的,静态语句块只能访问到定义在静态语句块之前的变量,定义在它之后的变量,在前面的静态语句块可以赋值,但是不能访问。如下:

public class TestInit{

    public int getI(){
        return i;
    }
    static{
        System.out.println(i);//Error:Cannot reference a field before it is defined(非法向前应用)
    }
    static int i=1;
}

getI方法是没有报错的,但是代码块中会报错。

类构造器<clinit>()与实例构造器<init>()不同,它不需要程序员进行显式调用,虚拟机会保证在子类类构造器<clinit>()执行之前,父类的类构造<clinit>()执行完毕。由于父类的构造器<clinit>()先执行,也就意味着父类中定义的静态语句块/静态变量的初始化要优先于子类的静态语句块/静态变量的初始化执行。特别地,类构造器<clinit>()对于类或者接口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如果一个类中没有静态语句块,也没有对类变量的赋值操作,那么编译器可以不为这个类生产类构造器<clinit>()

虚拟机会保证一个类的类构造器<clinit>()在多线程环境中被正确的加锁、同步,如果多个线程同时去初始化一个类,那么只会有一个线程去执行这个类的类构造器<clinit>(),其他线程都需要阻塞等待,直到活动线程执行<clinit>()方法完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形下,其他线程虽然会被阻塞,但如果执行<clinit>()方法的那条线程退出后,其他线程在唤醒之后不会再次进入/执行<clinit>()方法,因为 在同一个类加载器下,一个类型只会被初始化一次。如果在一个类的<clinit>()方法中有耗时很长的操作,就可能造成多个线程阻塞,在实际应用中这种阻塞往往是隐藏的,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TestInit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 ":init Class");
        // 模拟耗时很长的操作
        try {
            Thread.sleep(2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public class Clini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unnable script = new Runnable() {   // 匿名内部类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 + " start");
                TestInit clinitTest = new TestInit();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 + " run over");
            }
        };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script);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script);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
}
/*输出结果为:
Thread[Thread-0,5,main] start
Thread[Thread-1,5,main] start
Thread[Thread-1,5,main]:init Class
Thread[Thread-1,5,main] run over
Thread[Thread-0,5,main] run over
*/

3. 类加载的时机

Java虚拟机规范中对类加载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并没有进行强制约束,这点可以交给虚拟机的具体实现来自由把握。但是对于初始化阶段,虚拟机规范则是严格了有且只有5种情况必须立即对类进行“初始化“(而加载、验证、准备自然需要在此之前开始):

  1. 遇到new、getstatic、putstatic或invokestatic这4条字节码指令时,如果类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生成这4条指令最常见的java代码场景是:使用new关键字实例化对象的时候、读取或设置一个类的静态字段(被final修饰、已在编译期把结果放入常量池的静态字段除外)的时候,以及调用一个类的静态方法的时候。

  2. 使用java.lang.reflect包的方法对类进行反射调用的时候,如果类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

  3. 当初始化一个类的时候,如果发型其父类还没有进行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父类的初始化。

  4. 当虚拟机启动时,用户指定一个要执行的主类(包含main()方法的那个类),虚拟机会先初始化这个主类。

  5. 当使用JDK1.7的动态语言支持时,如果一个java.lang.invoke.MethodHandle实例最后的解析结果REF_getStatic、REF_putStatic、REF_invokeStatic的方法句柄,并且这个方法句柄所对应的类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

对于这五种会触发类进行初始化的场景,虚拟机规范中使用了一个很强烈的限定语:“有且只有”,这五种场景中的行为称为对一个类进行 主动引用。除此之外,所有引用类的方式,都不会触发初始化,称为 被动引用。

被动引用例子一:通过子类引用父类的静态字段,不会导致子类初始化

class SuperClass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uperClass init!");
    }
    public static int value=123;
}
class SubClass extends SuperClass{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 init!");
    }
}
public class NotInitializ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value);
    }
}
/*运行结果:
SuperClass init!
123
*/

从运行结果我们可知通过其子类来引用父类中定义的静态字段,只会触发父类的初始化而不会触发子类的初始化。对于Sun HotSpot 虚拟机来说,可通过-XX:+TraceClassLoading参数观察到此操作会导致子类的加载。

被动引用例子二:通过数组定义来引用类,不会触发此类的初始化

public class NotInitializ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value);
      SuperClass[] superClasses = new SuperClass[10];
  }
}

这段代码复用了例子一中的SuperClass,运行之后发现没有输出“SuperClass Init!“,说明并没有触发类io.four.test.SuperClass的初始化阶段。但是这段代码里面触发了另外一个名为“[Lio.four.test…SuperClass]“的类的初始化阶段,对于用户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合法的类名称,它是一个由虚拟机自动生成的、直接继承于java.lang.Object的子类,创建动作由字节码指令newarray触发。

这个类代表了一个元素类型为io.four.test.SuperClass的唯一数组,数组中应有的属性和方法(用户可直接使用的只有被修饰为public的lenth属性和clone()方法)都实现在这个类里。java 语言中对数组的访问比C/C++相对安全是因为这个类封装了数组元素的访问方法,而C/C++直接翻译为对数组指针的移动。在java语言中,当检查到发生数组越界时会抛出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异常。

被动引用例子三:常量在编译阶段会存入调用类的常量池中,本质上并没有直接引用到定义常量的类,因此不会触发定义常量的类的初始化

class ConstClass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ConstClass init!");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HELLOWWORLD="hello world";  
}
public class NotInitialization {
    //常量在编译阶段会存入调用类的常量池中,本质上并没有直接引用到定义常量的类,因此不会触发定义常量的类的初始化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ConstClass.HELLOWWORLD);
    }/*运行结果:
hello world
*/

上述代码运行之后,只输出 “hello world”,这是因为虽然在Java源码中引用了ConstClass类中的常量CONSTANT,但是编译阶段将此常量的值“hello world”存储到了NotInitialization常量池中,对常量ConstClass.CONSTANT的引用实际都被转化为NotInitialization类对自身常量池的引用了。也就是说,实际上NotInitialization的Class文件之中并没有ConstClass类的符号引用入口,这两个类在编译为Class文件之后就不存在关系了。

接口的加载过程和类加载过程稍有一些不同,针对接口需要做一些特殊说明:接口也有初始化过程,这点与类是一致的,上面的代码都是用静态代码块“static{}“来输出初始化信息的,而接口中不能使用“static{}“语句块,但编译器仍然会为接口生成“clinit()“类构造器,用于初始化接口中所定义的成员变量。接口与类真正有所区别的是:当一个类在初始化时,要求其父类全部都已经初始化过了,但是一个接口在初始化时,并不要求其父接口全部都完成了初始化,只有在真正使用到父接口的时候(如引用接口中定义的常量)才会初始化。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