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网络】Ad hoc网络层组播协议笔记

一、ODMRP(On-Demand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这是一个on-demand的组播协议,所以也是在源有发包需要时才建链路。 
1、链路建立
(1)当源有发包需求时,周期的泛洪joinReq,所以目的节点总会收到joinReq,中间节点收到joinReq后记录下源id,组播组id,上一跳id,和一个序列号。记录源id和组播组id是为了唯一的辨别这一次组播的包,上一跳id是为了等会reply回来的时候知道给谁发,序列号是为了防止处理重复的包。
(2)目的节点收到joinReq后,就会回reply,因为是泛洪,所以可能有多个req到达目的节点,目的节点都会回复,从而建立多条链路,搭一个网状拓扑。
(3)reply回去的过程中,中间节点建立路由表,记录源id,组播组id,目的id,下一跳id,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否要记录目的id,因为不论记不记,同一次组播每个节点都有可能有多个下一跳,尽管目的id相同,也可能有多个下一跳,因为有多个冗余链路。那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对于冗余链路,信息会顺着冗余链路传播吗,还是只选一个,只有等这个选的链路断了才会使用冗余链路
(4)注意这个joinReq,是周期的泛洪,因为他还有维护链路的作用。
2、链路重建 
当链路断开时,由于有多条冗余链路,那只要重新选一条就好了,如果没得选了,那链路就没了,因为joinReq是实时发的,如果确实没有冗余链路,那说明真的没有。
3、链路删除
ODMRP采用软删除,时间到了就自动释放资源。
缺点:overhead太多了,因为首先泛洪,其次还周期的泛洪,再其次还维护网状结构,消耗太多没有必要的东西了。

二、LBM(Location-Based Multicast

这个是基于物理地址的组播,组播的目的节点会在一个物理上的组播地域(Multicast Region)里,源给那个地域发包,节点检查自己是不是在这个地域里,如果在那就接收,不在就丢弃。这样看其实源很难把包送给目的,因为组播地域外的包收到包就会丢弃,所以要离得很近一条给地域传过去才行。这就有了另一个概念,前传地域(Forwarding Region),这个地域里的节点,在收到包后,会帮助传给组播地域里的节点,所以,组播地域一定是前传地域的子集。

三、ABAM(Associativity-Based Ad-hoc Multicast) 

这个就是上一章ABR的组播版。

1、链路建立

(1)同样是on-demand的,所以还是有需要了才发包,一样还是把自己到邻居的associativity ticks加进去,邻居收到之后把无关的删掉,把自己的邻居再加上,在广播,直到有目的收到,但我觉得这个目的收到后也不应该停止转发,因为是组播,目的可能连着另一个目的。

(2)每个目的收到之后算一个associativity ticks出来,把路的信息返回给源,注意这里和ABR不一样,ABR的reply就决定了路径,但ABAM是由源来运行一个算法来决定最后的组播树。

(3)源拿到所有的信息后,算出来一个组播树,把这个最终的消息发给链路上的节点。

看这样一个例子,首先类型代表链路最终确立信息,源id,组播id,然后就是中间节点id,直到分叉,BRN代表后一个中间节点是分岔节点,到了分叉节点,为了避免冗余的信息重复传播,首先会把分叉前的节点信息去掉,然后再根据后面的END标识,认出来一个分叉的结束,把分叉后的信息切割成各个分叉的内容,在给对应分叉传播。CRC就是校验信息。

2、链路重建

(1)接收节点离开:和ABR很类似,离开的前一个节点会产生LQ,但不一样的在于,停止条件为直到分叉节点,或者离开的节点自己重新加入了组播。

(2)源节点离开:那就认为是链路断开了

(3)中间节点离开:

(4)多个节点离开:

 3、链路删除

(1)没有接收节点了:各接收节点删除自己的岔路

(2)源不再发包:源发出一个链路删除信息,路上的节点收到后释放资源

4、组播组成员管理

(1)有成员要加入:

(2)有成员要离开: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基于adhoc网络协议是一种无线自组织网络协议,它允许设备在没有中央控制的情况下直接通信,并在必要时构建自己的网络拓扑。 基于adhoc网络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1. 自组织能力:在adhoc网络中,设备可以自动发现彼此并建立连接,无需依赖固定基础设施或中央管理者。这种自组织能力使得adhoc网络特别适合在紧急情况下或没有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地方快速建立通信。 2. 多跳传输:在adhoc网络中,如果两个设备不直接相邻,数据传输可以通过其他设备进行中继,形成多跳传输链路。这种多跳机制使得数据可以在大范围内传输,有效地扩展了网络的覆盖范围。 3. 动态网络拓扑:由于设备在adhoc网络中随时移动,网络拓扑也会不断变化。基于adhoc网络协议需要具备适应变化拓扑的能力,包括路由选择、拓扑维护和链路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4. 鲁棒性:基于adhoc网络协议需要具备一定的鲁棒性,能够应对设备故障、链路不稳定等问题。特别是在网络中设备数量众多、密度较大时,协议需要能够避免拥塞、冲突和信号干扰等问题,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基于adhoc网络协议在应急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个人局域网等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网络拓扑的不稳定和无线信号传输的复杂性,基于adhoc网络协议仍然面临许多技术挑战,如能量管理、安全性和QoS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