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是如何炼成的?公文写作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沟通的桥梁。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语言艺术贯穿始终,无论是结构框架、标题观点,还是材料组织,都需要运用贴切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一篇公文,无论其主旨如何鲜明,材料如何充分,结构如何巧妙,但是如果没有完美规范的语言作为载体,也只能差强人意。因而,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文的质量。

一般来说,公文语言具有准确性、规范性、完整性、连贯性、鲜明性、生动性、简洁性、朴实性、庄重性、时代性、固定性、辩证性等12个特征。

今天我们着重围绕准确性、简洁性和朴实性这三个特征展开来说:

准确性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说过:“要表现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名词是准确的;要描绘一种状态,只有一个形容词是准确的;要说明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是准确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公文写作,在公文写作中遣词造句一定要准确,做到文如其意。

准确性作为公文语言的首要特征,主要含义有3个:

1.叙述事实要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对各种情况和问题要作出实事求是的反映和表述,不能有任何的夸大或缩小,更不能歪曲和捏造事实。

2.遣词造句应合乎逻辑和语法规则。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做到妥贴、周全、无歧义。

3.表情达意直截了当,杜绝语义上的含糊不清。不能出现诸如“估计”、“猜想”、“或许”、“可能”、“大概”等表意不准确、不严密的词语。

简洁性

简洁与否是衡量公文质量的重要标准,公文写作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表述,做到通俗易懂,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最复杂的内容,不拐弯抹角。

1.尽量多用短句和单句,做到简明扼要。著名作家老舍说,他写文章,总喜欢写短句子,十个字左右一句。他认为,这样写,读者好读,意思也简练明白。在公文写作中同样也是如此,只有带有政论和说理性的公文如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等,才较多地使用长句和复句。

2.语言要精练。公文中要抓住工作的主要事实和主要矛盾,不出现可有可无的话。公文写作中之所以有用语繁多意思仍不明白的情况,多半是由于用语不精练,只好增加语句去弥补,结果“言愈多而理愈乱”。

朴实性

公文借助于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严密的推理来传递公务信息和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需要直陈其事,避“虚”就“实”,直接了当地把意思表达出来,不去刻意地追求形象和生动。

1.不溢美,不虚饰。溢美和虚饰是公文语言的大忌。例如表现某人工作刻苦,动辄就说他废寝忘食,甚至说他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些溢美之辞既不真实,也不感人,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2.不生造词语。 大方、庄重和朴实是公文语言的基本风格。公文在语言方面要求平实易懂,应力求大众化,避免使用生僻晦涩的或只有作者才懂的语句。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曾提出“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在公文写作中,也要杜绝生造词语的现象出现。

3.引经据典不要过滥。引经据典仅限于一些事务性公文,如领导讲话、调查报告等文种,但在通用性公文中一般不宜引经据典,特别是有些庄重的公文,如“请示”“命令”“通告”“批复”等不能使用。

出彩的公文词组实例

关于谋划

善谋大,善谋远,善谋深,动脑筋,谋思路,出点子,拿建议,想办法,想对策,花力气,找短板,瞄靶心

关于评价

大决策,大手笔,大布局,站得高,盯得准,落得实,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关于实效

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心贴心,硬碰硬,实打实,背靠背,手拉手,重实际,察实情,讲实话,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动真情,做到底,做到位,做到家,下功夫,求突破

关于制度

搭架子,定规矩,筑屏障,辟蹊径,划边界,补空白,树导向,强监管,强基础,补弱项,增优势,添活力,做于细,成于严,立得住,行得通

关于表态

系统领会,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秉承初心,承梦前行,赤诚不改,高举旗帜,摆脱困境, 撕掉标签,贴上名片,鼎力支持

关于就业

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加强就业培训,落实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完善劳动法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