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这句话强调,自古以来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要有卓越非凡的才能,更要有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意志。苏轼本人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凭借着坚忍不拔之志,在文学、书法、绘画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诗词文章更是流传千古。就如他在黄州期间,生活困苦,却能沉下心来创作,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不朽名篇,正是这种特质的生动体现 。
- 成大事者,需稳得住心,耐得住性,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稳得住心,才能在面对复杂局面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干扰和诱惑所左右;耐得住性,意味着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急躁、不放弃。许多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在企业发展初期面临资金短缺、市场开拓困难等诸多问题,他们正是凭借着稳心耐性,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最终迎来企业发展的曙光,实现了自己的商业抱负 。
- 夫欲成大器者,必静以修身,忍以养性,而后可图大业 。“静以修身” 源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强调通过宁静来修养身心,让内心平静下来,才能更好地思考和规划未来。“忍以养性” 则突出在面对各种困境和不如意时,要学会忍耐,以此来磨砺自己的性情。历史上的越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忍受了多年的屈辱和艰苦,通过静思复国之策,忍耐困境,最终成功复仇,灭掉吴国,成就霸业 。
- 凡谋大事者,当有容人之量,藏锋之智,沉潜之力 。有容人之量,才能团结各方人才,为成就大事汇聚力量,正所谓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藏锋之智,是指不轻易显露自己的锋芒,避免过早地引起他人的注意和敌意,暗中积蓄力量。沉潜之力则要求在时机未成熟时,能够潜心积累,默默提升自己。例如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亲政初期,面对鳌拜专权的局面,他表面隐忍,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积蓄力量,最终一举铲除鳌拜,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开创了 “康乾盛世” 的繁荣局面 。
- 欲揽非常之功,必具非常之定力,处变不惊,稳如泰山 。要想取得非凡的功绩,就必须拥有超乎常人的定力。在面对突发变故和巨大压力时,能够保持镇定,如同泰山般坚定不移。比如在战场上,优秀的将领在遭遇敌方突袭、局势危急的情况下,依然能冷静分析战局,做出正确的决策,带领士兵扭转乾坤。这种定力是成就大事不可或缺的品质,能让人在关键时刻把握机遇,实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