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TP的历史
STP全称:Spanning Tree Protocol,由IEEE制定的标准。
1.为什么需要STP?
STP是一个针对数据链路层(二层)环路的技术。当然在网络层(三层)也需要环路。
通过环路可以实现设备或线路的冗余,能够解决单点故障问题,保证网络更加可靠。但没有管制措施的环路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广播风暴、多帧复用、MAC地址不稳定。那么环路产生后具体是怎么干扰网络的呢?在二层环路产生后,广播风暴产生,帧在不断重新复制、MAC地址不断漂移,数据帧会不断增加,向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停歇,线路中传输的数据越来越大,最后交换崩溃,网络瘫痪,此时在交换机上面的指示灯狂闪。
于是为了解决二层环路产生的问题STP标准就此诞生。
2.STP的作用。
为了减少网络的故障时间,网络设计中经常会采用冗余拓扑,冗余是保持网络可靠性的关键设计。设备之间的多条物理链路能够提供冗余路径,当单个链路或端口发生故障时,网络可以继续运行,同时冗余链路可以增加网络容量,提供流量负载分担。为避免产生二层交换环路,可以通过STP来管理二层冗余,STP可以让具有冗余拓扑的网络在故障发生时自动调整网络的数据转发路径。
Cisco的 PVST+可以解决STP 不能实现负载分担的问题。
STP重新收敛时间较长,通常需要30~50秒,RSTP和MSTP可以解决该问题。
3.STP的发展。

Radia Perlman(拉迪亚·珀尔曼)女士是网络生成树协议(STP)发明者、国际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任职于美国EMC公司。
Perlman博士在早期网络路由和安全协议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大量贡献,包括制定了稳健和可扩展的网络路由协议、提出了生成树协议(STP)、发明了可删除的存储系统以及可抵制恶意连接的分布式计算方法。她撰写的书籍《Interconnections》是一本广受读者欢迎的网络路由和桥接方面的书籍,同时她还是《Network Security》的合著者。她拥有100多项专利,并获得了众多奖项,其中包括入选美国国家发明家名人堂、国际互联网名人堂,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以及获得美国计算机协会数据通信专业组(ACM-SIGCOMM)和美国高等计算机系统协会(USENIX)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以下是每个协议对应的版本:
-
IEEE Std 802.1D-------------------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
-
PVST+(Per-VLAN Spanning Tree Plus) CISCO私有协议,每个VLAN拥有一颗单独的生成树
-
IEEE Std 802.1W------------------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
IEEE Std 802.1S-------------------MSTP(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
-
PVRST+ CISCO私有,对RSTP的增强版
IEEE Std 802.1D 中,关于生成树协议 (STP) 标准的设计初衷是,每次连接都在中断一分钟左右后恢复可视为性能良好。但随着LAN环境中第3层交换的出现,网桥现在与路由解决方案展开竞争。在路由解决方案中,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和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IGRP)等协议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提供备用路径。
Cisco思科通过Uplink Fast、Backbone Fast和Port Fast等功能增强了原始802.1D规范,以加快桥接网络的收敛时间。缺点是这些机制是专有的并且需要额外配置。
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IEEE Std 802.1W)可看作是对早期版本的IEEE Std 802.1D标准的演进,而不是一场革命。IEEE Std 802.1D 中的术语基本上保持不变。而且大部分参数也没有变化,因此熟悉IEEE Std 802.1D 的用户可以轻松地快速配置新协议。在大多数情况下,RSTP 的性能比 Cisco专有扩展的性能要好,而且不需要进行任何额外的配置。IEEE Std 802.1W也可以恢复为IEEE Std 802.1D,以便与旧网桥进行互操作(基于每个端口)。但这恰恰抛弃了它带来的好处。
二、配置Per VLAN Spanning Tree Plus ( PVST )
PVST,使用cisco专有的ISL中继协议,其它(如华为、H3C等)厂商的设备不支持。
PVST会为每一个VLAN构建一棵STP树,这样所有的口都会转发数据,实现负载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