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笔记10 | 适配器模式 在源码中的应用 | Spring源码的 AOP 注册中心存储了不同的适配器实现 | SpringMVC源码doDisPatch方法里的 HandlerAdapter

一、适配器模式 知识回顾


适配器定义: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另一种目标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类能一起工作
适配器分类: 类结构型模式(耦合读较高) 和 对象结构型模式 两种
优点:

  • 支持调用目标接口
  • 复用已有的类,而且无需修改原有的代码就可以重用现有的适配器类
  • 将目标类和适配器类解藕,解决了目标类和适配器类接口不一致的问题
  • 符合开闭原则

缺点:

  • 适配器编写过程需结合业务场景全面考虑,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 增加代码阅读难度,降低代码可读性,过多使用适配器会使系统代码变乱

主要组成:

  1. 目标接口 Target,当前系统业务所需要的接口,可以接口也可以是抽象类
  2. 适配者类 Adaptee,被访问和适配的现存组件库中的组件接口
  3. 适配器类 Adapter,相当于转换器,通过继承或引用 Adaptee ,把适配者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

模板代码:
第一种:类适配器模式(耦合度高)

// 1. 目标接口
interface Target{
   
    public void request();
}
// 2. 适配者接口
class Adaptee{
   
    public void originRequest(){
   
        System.out.println("适配者原始的request方法");
    }
}
// 3. 类适配器
class ClassAdapter extends Adaptee implements Target{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originRequest();
    }
}
public class 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类适配器模式");
        Target target = new ClassAdapter();
        target.request();
    }
}

运行结果
类适配器模式
适配者原始的request方法

第二种:对象适配器

// 1. 目标接口
interface Target{
   
    public void request();
}
// 2. 适配者接口
class Adaptee{
   
    public void originRequest(){
   
        System.out.println("适配者原始的request方法");
    }
}
// 3. 对象适配器
class ObjectAdapter implements Target{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public ObjectAdapter(Adaptee adaptee){
   
        this.adaptee = adapte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adaptee.originRequest();
    }
}
public class 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对象适配器模式");
        Adaptee adaptee = new Adaptee();
        Target target = new ObjectAdapter(adaptee);
        target.request();
    }
}

运行结果
对象适配器模式
适配者原始的request方法

适配器模式的使用场景:

  • 以前开发的系统存在满足新功能需求的类,但其接口同新系统的接口不一致
  • 使用第三方提供的组件,但接口定义和自己要求的接口定义不同

二、类适配器使用案例之拓展登陆业务


在使用 JavaWeb 开发时,几乎都离不开注册、登陆的业务,比如 CSDN,我们可以使用 账号密码登陆,也可以使用微信登陆、手机号登陆等,虽然登陆的形式不同,但其实登陆后的逻辑是相同的,都是将登陆状态保存到 Token 或者 Session。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实例来体会类适配器的用法,以一个旧版的登陆业务为例:

2.1 模拟登陆的旧系统

  1. 前后端交互类 R.java
package com.uni.entity;

import lombok.AllArgsConstructor;
import lombok.Data;
import lombok.NoArgsConstructor;

@Data
@AllArgsConstructor
@NoArgsConstructor
public
// 后端返回给前端的对象
class R<T>{
   
    private int code;
    private String msg;
    private T data;
}
  1. 用户实体类 User.java
package com.uni.entity;

import lombok.Data;

@Data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

  1. 用户注册、登陆业务逻辑层 UserService.java (接口省略了)
package com.uni;

import com.uni.entity.R;
import com.uni.entity.User;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 注册方法
    public R<User> register(<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内容简介: 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程序的重用性。 本课程内容定位学习设计原则,学习设计模式的基础。在实际开发过程,并不是一定要求所有代码都遵循设计原则,我们要考虑人力、时间、成本、质量,不是刻意追求完美,要在适当的场景遵循设计原则,体现的是一种平衡取舍,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优雅的代码结构。本章将详细介绍开闭原则(OCP)、依赖倒置原则(DIP)、单一职责原则(SRP)、接口隔离原则(ISP)、迪米特法则(LoD)、氏替换原则(LSP)、合成复用原则(CARP)的具体内容。 为什么需要学习这门课程? 你在日常的开发,会不会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系统出现问题,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什么位置;当遇到产品需求,总是对代码缝缝补补,不能很快的去解决。而且平时工作,总喜欢把代码堆在一起,出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工作效率很低,而且自己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而这些都于一个问题,那就是软件设计没做好。这门课能帮助你很好的认识设计模式,让你的能力得到提升。课程大纲: 为了让大家快速系统了解设计模式知识全貌,我为您总结了思维导图,帮您梳理学习重点,建议收藏!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