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勘误

如何使用本书(写在第十次印刷之际)[PDF]

http://cs.nju.edu.cn/zhouzh/zhouzh.files/publication/MLbook2016.htm

本书 2016  月底出版首印 5000 册一周内竟告售罄此后 个月重印 累积 72000 先后登上亚马逊、京东、当当网等的计算机类畅销书榜首出乎预料的销量和受欢迎程度意味着本书读者已大大超出了预设的目标人群这使作者隐隐产生了些许不安感觉有必要说一说本书的立场以及使用本书需注意的一些事项因此在第 10 次印刷之际草就本文.

首先读者诸君务须注意本书是一本教科书.

如本书“后记”所述写作本书的主因是作者要开设“机器学习”课根据作者的从教经验若每堂课涉及页码过多则不少同学由于选修多门功课在课后或许难有兴趣和精力认真钻研阅读教师也会因“包袱太重”而失去个人发挥的空间因此作为一学期课程的教材本书篇幅进行了仔细考量: 16 章正文每章 6-7 一般不超过 25 研究生课程若每学期 18 则除去习题和答疑时间基本上每周讲授一章本科生课程则可进度稍缓一学期讲授 9-10 囿于此限作者需对内容材料、以及材料讲述的程度进行取舍否则若不分巨细,其篇幅可能令读者望而生畏因此读者不要指望本书是无所不包、“从入门到精通”的书籍事实上对机器学习这个发展极迅速、已变得非常广袤的学科领域那样的书尚不存在即便出现也非数千页不止不适于用作教科书.

第二这是一本入门级教科书.

作者以为入门阶段最需要的是理清基本概念、了解领域概貌这好比人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要去找张地图大致弄清哪里是山、哪里有水、自己身在何处然后才好到具体区域去探索.读者当然都希望所学“既广且深”但在有限时间内必先有个折中在入门阶段“顾及细微”应该让位于“观其大略”否则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作者试图通过化繁为简的讲述使读者能在有限的篇幅中感受更多的、应该接触到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说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读者提供一张“初级地形图”、给初学者“指路”而本书提供的这张“地形图”其覆盖面与同类英文书籍相较不遑多让.

机器学习中存在多种学派可从其角度阐释其他学派的内容作者以为理解学派间的包容等价在进阶之后对融汇贯通大有裨益但在入门阶段先看到各自的本原面貌更为重要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学派能完全“碾压”其他而过早先入为主地强化某学派观念对理解欣赏其他学派的妙处会埋下隐碍因此,本书尽可能从材料的“原生态”出发讲述仅在少数地方简略点出联系需说明的是作者试图以相近深度讲述主要内容读者若感到在某些地方“意犹未尽”或因作者以为入门阶段到此程度已可对其他内容的初窥优先于此处的进一步深究另外机器学习飞速发展很多新进展在学界尚无公论之前作者以为不适于写入入门级教科书中; 但为了不致于与学科前沿脱节本书也简略谈及一些本领域专家有初步共识的相对较新的内容.

第三这是一本面向理工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

对前沿学科领域的学习必然需有基础知识作为先导为便于尽可能多的读者通过本书对机器学习有所了解作者已试图尽可能少地使用数学知识很多材料尽可能选择易于理解的方式讲述若读者感觉书中涉及的数学较深且自己仅需对机器学习做一般了解则不妨略过细节仅做概观否则建议对相关基础知识稍作复习以收全功囿于篇幅作者对许多材料尽可能述其精要、去其细冗,所涉数学推导在紧要处给出阐释对理工科高年级同学稍下工夫就易自行弄清的繁冗则惜墨不赘.

读者不要指望通过读这本入门级教科书就能成为机器学习专家但书中各章分别给出了一些文献指引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据此进一步深造另外互联网时代之信息获取已相当便利读者可以容易地在网上找到机器学习中关于单个“知识点”的内容而信息搜索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本领只需知道自己在“找”什么就应该一定能找到材料根据本书提供的“地形图”读者若渴望对某个知识点进一步探究“按图索骥”应无太大困难.

第四这本书不妨多读几遍.

初学机器学习易陷入一个误区以为机器学习是若干种算法(方法)的堆积熟练了“十大算法”或“二十大算法”一切即可迎刃而解于是将目光仅聚焦在具体算法推导和编程实现上待到实践发现效果不如人意则又转对机器学习发生怀疑须知书本上仅能展示有限的典型“套路”,而现实世界任务千变万化以有限之套路应对无限之变化焉有不败!现实中更多时候需依据任务特点对现有套路进行改造融通算法是“死”的思想才是“活”的欲行此道则务须把握算法背后的思想脉络无论创新科研还是应用实践皆以此为登堂入室之始本书在有限篇幅中侧重于斯冀望辅助读者奠造进一步精进的视野心法读者由本书初入门径后不妨搁书熟习“套路”数月后再阅于原不经意处或能有新得此外作者在一些角落融入了自己多年研究实践的些微心得虽仅只言片语但可能不易得之进阶读者阅之或可莞尔.

读者若仅对某几种具体机器学习技术的算法推导或工程实现感兴趣则本书可能不太适合若仅需机器学习算法“速查手册”则直接查看维基百科可能更便利一些.

作者自认才疏学浅对机器学习仅略知皮毛更兼时间和精力所限书中错谬之处甚多虽每次印刷均对错处或易误解处做勘误修订但仍在所难免若蒙读者诸君不吝告知将不胜感激.

(邮件标题:“机器学习”勘误; 发送至: zhouzh AT nju.edu.cn. 因作者忙于科研教学且诸多俗务缠身, 时间精力所限, 非勘误的学习问题恕难回复, 敬请读者诸君海涵)


勘误修订

[部分修订是为了更便于读者理解,并非原文有误]

(第一版第13次印刷, 2016年11月):

(第一版第12次印刷, 2016年11月)

(第一版第11次印刷, 2016年10月)

(第一版第10次印刷, 2016年9月):

    • p.156, 式(7.24)分母: "$N_i$" --> "N \times N_i"
    • p.156, 式(7.25)下面一行: "其中 $N_i$" --> "其中 $N$ 是 $D$ 中可能的类别数, $N_i$"
    • p.156, 式(7.25)下面第4行, 分母: "$17+3$" --> "$17 + 3 \times 2$"
    • p.156, 式(7.25)下面第4行: "0.350" --> "0.304"

(第一版第9次印刷, 2016年8月)

(第一版第8次印刷, 2016年5月):

    • p.5, 第2段倒数第3行: "3、2、2" --> "3、3、3"
    • p.5, 第2段倒数第2行: "$4 \times 3 \times 3 + 1 = 37$" --> "$4 \times 4 \times 4 + 1 = 65$"
    • p.26, 边注第2行: "2.6 节" --> "2.5 节"
    • p.41, 式(2.33)上面一行: "正态分布, 且均值 …… 因此变量" --> "正态分布. McNemar检验考虑变量"
    • p.41, 式(2.33)旁加边注: "$e_{01} + e_{10}$ 通常很小, 需考虑连续性校正, 因此分子中有 $-1$ 项"
    • p.45, 第一个边注: "由式(2.37)" --> "考虑到噪声不依赖于$f$, 由式(2.37)"
    • p.63, 式(3.45)下面一行: "$N-1$个最大" --> "$d'$个最大非零"
    • p.63, 式(3.45)下面第2行: "矩阵." --> "矩阵, $d'\le N-1$."; 加边注: "最多有$N-1$个非零特征值"
    • p.63, 式(3.45)下面第3行: "$N-1$维" --> "$d'$维"
    • p.63, 式(3.45)下面第4行: "$N-1$通常远小于数据原有的属性数" --> "$d'$通常远小于数据原有的属性数$d$"
    • p.100, 图5.5, 左图最上面的 "阈值$0.5$" --> "阈值$1.5$"
    • p.100, 图5.5, 左图最右边的 "阈值$0.5$" --> "阈值$-1.5$"
    • p.100, 图5.5, 左图中间的"1  -1  -1  1" --> "1  1  -1  -1"
    • p.125, 式(6.18): "$y_s$" --> "$1/y_s$"
    • p.136, 式(6.54): 右边最后一项中的四处 "$i$" --> "$j$"
    • p.136, 式(6.54): 右边最后一项中最后的 "${\bm x}$" --> "${\bm x}_i$"
    • p.152, 第三个式子等号右端: "$0.375$" --> "$0.625$"
    • p.153, 第3行: "$0.038$" --> "$0.063$"
    • p.153, 第6行: "$0.038$" --> "$0.063$"
    • p.160, 式(7.29)下面第2行: "需多少字节来描述$D$" --> "对$D$描述得有多好";加边注: "可以从统计学习角度理解, 将两项分别视为结构风险和经验风险"
    • p.239, 式(10.39)第二行式子: 去掉上标 "$2$"
    • p.244, 第13行: "Locally" --> "Nonlinea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by locally"
    • p.244, 第14行: "2316" --> "2326"
    • p.249, 式(11.2): "$i=1$" --> "$k=1$"
    • p.253, 倒数第5行: "[Boyd and Vandenberghe, 2004]" --> "[Combettes and Wajs, 2005]"
    • p.263, 倒数第4行, 插入: "Combettes, P. L. and V. R. Wajs. (2005). ``Signal recovery by proximal forward-backward splitting.'' \textit{Mutiscale Modeling & Simulation}, 4(4):1168--1200."
    • p.277, 式(12.29): "$E(h) - \hat{E}(h)$" --> "$\left| E(h) - \hat{E}(h) \right|$"
    • p.299, 式(13.9)后第三段第2行: "关于 $D_u$" --> "涉及 $C_u$"

(第一版第7次印刷, 2016年4月):

    • p.42, 表2.5下面一段的第三行: "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 --> "的均值"
    • p.42, 倒数第二行加边注: "原始检验要求$k$较大(例如$>30$),若$k$较小则倾向于认为无显著区别"

(第一版第6次印刷, 2016年4月):

    • p.56, 图3.1中,红色第一和第二个点的坐标互换
    • p.114, 图5.15中, 卷积层 16@10x10 和 采样层 16@5x5 各去掉 8 个方块
    • p.301, 式(13.12)的下一行: "$({\bm f}_l^{\rm T}\,{\bm f}_u^{\rm T})^{\rm T}$" --> "$({\bm f}_l^{\rm T}; {\bm f}_u^{\rm T})$"
    • p.372, 图16.2: 从"s=健康"到"s=溢水"的 "r=1" --> "r=-1"
    • p.376, 图16.5的边注: "第 4 行中式(16.4)的参数" --> "该参数在第4行使用"
    • p.385, 第二行: "在使用策略时并不需要$\epsilon-$贪心" --> "而不是为了最终使用"
    • p.387, 倒数第二行: "$\epsilon-$贪心策略, 而执行(第5行)的是原始策略" --> "原始策略, 而执行(第4行)的是$\epsilon-$贪心策略"
    • p.393, 第四段第一行: 去掉 "[Kuleshov and Precup, 2000]和"
    • p.395, 去掉最后一行
    • p.396, 去掉第一行
    • p.402, 式(A.32)加边注: "机器学习中 $\bf W$ 通常是对称矩阵"

(第一版第5次印刷, 2016年3月):

    • p.62, 第1行加边注: "$(\bm{\mu}_0 - \bm{\mu}_1)^{\rm T} \bm{w}$ 是标量"
    • p.78, 图4.4, 从右往左数: 第二个叶结点改为“好瓜”,第三个叶结点改为“坏瓜”
    • p.85, 图4.8, 从右往左数: 第二个叶结点改为“好瓜”,第三个叶结点改为“坏瓜”
    • p.85, 图4.8, 中间分支底层: “硬挺”--> “硬滑”
    • p.89, 图4.9, 中间分支底层: “硬挺”--> “硬滑”
    • p.103, 最后一行的式子: 求和的"$q$" --> "$l$"
    • p.399, 式(A.9): "$A_{1 \sigma n}$" --> "$A_{n \sigma n}$"
    • p.400, 第1行: "(1,4,3,2)" --> "(3,1,2)"
    • p.402, 式(A.32)最后一行的式子中: "$2{\mathbf A}$" --> "$2{\mathbf A}^{\rm T}$"

(第一版第4次印刷, 2016年3月):

    • p.59, 式(3.27)加边注: "考虑 $y_i \in \{0, 1\}$"

(第一版第3次印刷, 2016年3月):

    • p.15, 第5行: "居功" --> "厥功"
    • p.55, 最后一行: 式子括号中的逗号改为分号
    • p.125, 第3行: "减小" --> "增大"
    • p.125, 第4行,第6行: "减幅" --> "增幅"
    • p.125, 第5行: "减小" --> "增长"

(第一版第2次印刷, 2016年2月):

    • p.38, 第6行: "$\epsilon^{m'}$" --> "${m \choose m'} \epsilon^{m'}$"
    • p.119, 第14行: "318--362" --> "533--536"
    • p.404, 式(B.3)最后一行的式子 --> "$\lambda g({\bm x})=0$"

(第一版第1次印刷, 2016年1月):

    • p.6, 图1.2: 图中两处"清脆" --> "浊响"
    • p.28, 第3段倒数第2行: "大量" --> "不少"
    • p.28, 边注: "例如 ……上百亿个参数" --> "机器学习常涉及两类参数: 一类是算法的参数, 亦称"超参数", 数目常在10以内; 另一类是模型的参数, 数目可能很多, 例如……上百亿个参数. 两者调参方式相似, 均是产生多个模型之后基于某种评估方法来进行选择; 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通常是由人工设定多个参数候选值后产生模型, 后者则是通过学习来产生多个候选模型(例如神经网络在不同轮数停止训练)."
    • p.31, 倒数第3行: "Event" --> "Even"
    • p.256, 第4段: "固定住${\bf \alpha}_i$" --> "以${\bf \alpha}_i$为初值"
    • p.256, 最后一段第1行: "${\bf E}_i =$" --> "${\bf E}_i = {\bf X} - $"
    • p.385, 式(16.25)和(16.26): 两处"$r_i$" --> "$R_i$"
    • p.385, 式(16.25)下一行: "若改用……" --> "其中$R_i$表示第$i$条轨迹上自状态$x$至结束的累积奖赏. 若改用……"
    • p.386, 式(16.28)下一行: "始终为1" --> "对于$a_i=\pi(x_i)$始终为1"
    • p.386, 图16.11, 第4步: 两处 "$\pi(x)$" --> "$\pi(x_i)$"
    • p.386, 图16.11, 第6步的式子 --> "$R=\frac{1}{T-t}\left(\sum_{i=t+1}^T r_i\right) \prod_{i=t+1}^{T-1} \frac{\mathbb I(a_i=\pi(x_i))}{p_i}$"
    • p.386, 图16.11, 边注"计算修正的累积奖赏." --> "计算修正的累积奖赏. 连乘内下标大于上标的项取值为1."; 去掉边注"重要性采样系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