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动态可调的超构表面在光学系统受到广泛关注,在激光雷达、裸眼3D显示、OAM(orbital angular momentum,角动量)光束复用/解复用、变焦超透镜等诸多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已有可调超构表面的主要实现方式为使用电光、机械、相变等机制,从而在亚波长尺度重构超构表面的结构。然而,逐像素的电光调制需要复杂的电极排布,规模难以扩展;机械、相变等机制可实现的功能和通道数受限。另外一种控制方式则是改变入射光的性质,而不重构超构表面本身,包括角度、波长、OAM、偏振等。这种方式的可调自由度往往受限,因此可实现的功能和通道数依旧受限,如何进一步拓展可调超构表面的功能通道数目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黄翊东教授团队冯雪副教授的研究小组在超构表面的多通道可调光场操控方面取得研究进展。他们提出了一种利用N层偏振相关超构表面结合偏振控制器的级联架构,将偏振相关超构表面的可调通道数由2个提升至2^N个,并且原理上无内禀损耗和串扰,适用的功能包括动态波束偏转、动态可调阶次的涡旋光束产生、变焦超透镜等。实验上通过3层超构表面结合液晶偏振延迟器的级联,实现了8通道可调阶次的涡旋光束产生以及8通道动态波束偏转,同时支持电调切换,验证了该架构的可行性。
图1 N层偏振相关超构表面结合偏振控制器的级联架构示意图
由于偏振自由度仅为2的限制,在不引入其他元件或串扰的情况下,无法通过单个偏振相关超构表面实现超过2个的独立通道。因此,偏振相关超构表面的可调通道数量难以得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