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听到AI智能体、自动化工作流程和RPA这三个词,总感觉它们长得像三胞胎——分不清谁是谁。今天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这哥仨的区别掰扯明白。
AI智能体:那个会自己动脑子的家伙
AI智能体就像公司新来的高材生实习生,不仅能按流程办事,还会自己琢磨怎么把事情做得更好。比如我们电商部门的智能客服,不仅能回答"什么时候发货"这种固定问题,遇到客户说"我买的裤子太长了",它能自动建议修改裤长服务。这货最厉害的地方是会学习,上个月还只会处理10%的售后问题,这个月已经能搞定60%了。
自动化工作流程:死心眼的流水线工人
这就是你们公司那个二十年工龄的老张,让他干啥就干啥,多一步都不会走。比如财务部的报销系统:发票拍照→自动识别→领导审批→打款,一套流程走下来行云流水。但要是遇到发票拍糊了的情况,这系统就卡在那儿装死,非得人工介入不可。优点是稳定可靠,缺点是灵活度约等于一块砖头。
RPA:那个专门模仿人类点鼠标的戏精
RPA就像是雇了个专门帮你操作电脑的临时工。我们IT部用RPA工具自动登录各个电商平台下载销售数据,这货能记住所有操作步骤: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点击下载按钮→保存到指定文件夹。虽然动作很机械,但胜在不怕加班,凌晨三点干活也不抱怨。不过要是网站改版换了按钮位置,它就会像迷路的小孩一样不知所措。
实际工作中的翻车现场
市场部去年搞了个大乌龙:把RPA机器人当AI智能体用,指望它能自动写营销文案。结果这哥们把去年双十一的文案复制了100遍,差点被客户投诉到怀疑人生。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用RPA收集数据→工作流程汇总分析→AI智能体生成建议方案。
怎么选择这三个工具
需要动脑子的事找AI智能体(比如客户需求分析)
固定流程不动脑的事用自动化工作流程(比如每月工资计算)
重复点击操作选RPA(比如批量下载附件)
最后记住一个真理:再智能的工具也得配个会用工具的人。我们技术总监的名言是:"与其纠结用哪个工具,不如先搞清楚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