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本人最喜爱的西班牙队,以前所未有的七战全胜战绩摘下队史的第四座冠军奖杯,这届欧洲杯终于圆满落幕啦!
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月,我依旧是困意难平。大家都知道,这届欧洲杯的时间安排太过于“黑暗”,除了少数小组赛以外,绝大多数的比赛都是北京时间零点甚至三点开球。
结果昼伏夜出、含辛茹苦了接近一个月之后,隔壁宿舍的吴小二容光焕发地告诉我,他的开题报告和论文大纲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资料的搜集、整理,即将开始正式撰写。
OMG!凭什么西班牙赢在了球门线,我却要输在起跑线?绝对不行!作为一枚即将迈入毕业季的烟酒僧研究生,本人在深思熟虑之下,决定问计AI来完成这项神圣而庄严的任务。
当然,前提是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避免过度依赖AI生成的内容,确保论文的独立性和原创性——毕竟这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本人也不想出任何幺蛾子影响到毕业。
事不宜迟,立马行动!
首先面临的,就是工具选择的问题。从前年的ChatGPT开始,生成式AI领域出现了一大票类似的工具,“百模大战”的结果是不仅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也让很多用户无所适从。
本人倒不存在这个问题,很快就初步选定了入围名单:月之暗面的Kimi,以及百度今年4月发布的橙篇。至于其他那些以做电商、游戏见长的公司发布的产品,说真的我是信心不足。
Kimi是某学姐推荐,说学术论文是其主要应用场景之一;橙篇的选择不为别的,因为从本科至今,本人搜集资料均是用百度搜索,那么既然是一脉所承,我想橙篇理当堕不了百度名头。
Kimi的界面如上图所示,主打的就是一个简洁,除了必要的一些按钮(以及需要付费的Kimi+引导)之外,屏幕上几乎没有赘余的元素,还与时俱进地带了点与巴黎奥运相关的内容。
不过要我说,这是不是简洁过头了?新手上来估计一时半会儿是拎不清了,难怪学姐当时板着脸告诉我,Kimi需要多花些时间才能上手,最好去知乎上看看Kimi 详细使用手册之类的东东……
可是我赶时间啊,大姐!国庆前我就要给老板交论文初稿,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这争分夺秒的关键时刻,你还要我先去读个“预科班”是吧,有咩有搞错?
相形之下,橙篇的界面虽然也比较朴素,但是guide的意味明显高了不止一个层级。即便是第一次使用,我们也可以轻松找到各种入口,譬如“长文写作”、“资料搜寻”、“全文校正”……甚至还有“查重”等功能,看得人心花怒放啊!
不过,我们也不能高兴得太早。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论文也得从一张白纸开始,看看到底谁才是毕业生的良师益友,能帮咱们严格遵照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把论文给整出来。
那么,就从论文方向开始吧,让两位选手分别上场吧!
其实,我的问题比较泛,语义也比较笼统,不过Kimi的回答还可以,而且增加了一些方向选择,只是像媒体融合、知识产权、媒体伦理这些吧,多少有点注水的嫌疑。
我们再来看看橙篇的回答。
不像Kimi,橙篇没有对我的论文方向做任何无意义或是非必要的扩充。如果你逐字逐句阅读一下,会发现橙篇的“语气”更像是人类,而不是那种科技感十足的冷冰回复。
可怕的是,我越看橙篇的回复,越觉得像暑假前老板找我谈话的内容,最后在兴趣、职业规划和市场需求方面的建议也几乎如出一辙……“李老师,如果你在里面的话就给我扣个1,好吗?”
结合此前老板,加之此次AI的意见,尤其是橙篇提供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音视频分析”,深深滴打动了我。我感觉,这个方向很有搞头,一方面涵盖了我学习过的主课内容,另一方面又加入了热门的“深度学习”。
踌躇了也就十来秒吧,我把这个方向发给了老板。一个小时后收到回复:“可以,建议专注于视频。注意:该领域参考文献不多,研究方法也处于早期,论文的事多问问师哥师姐。”
就这?我也可以开始写了?真的被惊到了!之前吴小二巴拉巴拉了好久,说他如何被老板尅得体无完肤,交了七八个选题都被打回来……哈哈,原来我才是天选之人!
擦干口水,咱还得往前推进,继续考验两位选手。
Kimi的回答虽然多达17个注意事项,但是每一项都非常简明扼要,而且非常体贴地建议阅读所在学校的论文格式具体要求。
橙篇的回复就不贴图了,四个大项十几个小项实在不好抓图,而且每个小项都是不厌其烦地用大量文字来提醒各种细节,甚至A4纸有多大也给标注出来,但是真有这个必要吗?
接下来,我试着让Kimi和橙篇就《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分析》,给我一些具体的研究建议。本次,Kimi又给了多达15个建议,不过在如此重要的环节里,它居然还是极度简洁,一脸的高冷(如下图示例)。
与之相比,橙篇更有耐心,或许它已经意识到此刻面对的是一名虚怀若谷的学术小白?来看看它的回答(如下图)。
看到没有?在对关键技术的梳理中,除了Kimi同样给出的卷积神经网络、递归神经网络(RNN)、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等之外,橙篇还多了一个3D卷积网络(C3D)。
我之所以注意到这个,是因为在此前的一次课外作业里,老师曾经专门讲过3D卷积网络在医学体数据方面的应用,由于卷积核在三个维度上进行滑动,因此能够捕捉到三维数据中的局部特征。
正因为如此,3D卷积网络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话说回来,这应该就是本人研究论文的核心之一啊!那么,它对于数据有哪些要求呢?
上图是Kimi的回答,下图是橙篇。
总体来看,二者的回答基本囊括了建模以及训练对数据的要求。
不过在如此垂直的领域里,Kimi的回答有些过于直白,缺乏专业深度。橙篇则好很多,在数据维度、数据格式、标记以及数据量方面,“语气”更满足论文的需求,并且将其他一些要求加入到“其他”,避免了十几个要求漫天飞的情况。
继续往纵深里走,具体到医疗领域的应用,Kimi会给我们哪些建议呢?
Kimi执拗地给出了17个建议,乃至于我都不好抓图(我就抓前6个做下示例吧),而且真的很“白话”,语焉不详、缺乏深度不说,还让人有些无所适从。
从数据准备到网络结构设计,再到训练、优化、部署、应用,橙篇给出了更为缜密和专业的建议,而且就医学领域的应用,它也提供了一些可能会被忽视的注意事项,比如需要较大的卷积核等等。
在现代理工科研究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文件,这些文件包含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但是人工分析会花费太多时间,那么Kimi和橙篇是不是可以帮助我们呢?
为此,我随意选取了一部分实验数据,让Kimi和橙篇来看看其中有无玄机。
怎么说呢?Kimi似乎没说什么错话,但是也没有提供足够的关于亮点或者说差异点的具体建议,忠实地执行了我的指令,却没有表现出对于数据的“智能”审视。
相比之下,橙篇更为人性化一些,或者说它好像能够意识到自己在什么样的场景,在做什么工作以及我期待它担任的角色。譬如,它居然会提醒平均值有可能会掩盖某些重要细节。
接下来,就进入到实质性的全文撰写测试,这是我最关心的环节,也让我对Kimi和橙篇的表现充满期待,对于撰写硕士论文这样的重任,我没想着非此即彼,或许双剑合璧才能发挥更大效力。
不过首先登场的Kimi,直接就给了我当头一棒(见下图)。或许是我选择的内容方向过于垂直和深奥,它不肯帮我撰写,只是给我搭建了一个论文大纲,以及提供写作指导,WTF???
同样的问题,一个字不改给橙篇会怎样呢?
橙篇给了两个选择,既可以修改大纲,也可以继续生成长文——我当然是选择了后者。
十分钟后,我回到浏览器,发现一篇文档已经躺在那里:
那么文章到底如何呢?我做了个动图大家感受一下:
怎么样?标题、摘要、关键词、导言、参考等元素橙篇都“一应俱全”,文章结构合理,有回顾、有展望、有疑问、有解答,既有国外研究现状,也有国内最新进展。
行文至此,我觉得结论已经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对于广大高校学子和教师而言,橙篇无疑是科研的“最佳CP”——这样看来,它的网址:cp.baidu.com还真是有先见之明啊,哈哈!
说到这里,再说一点出戏的内容吧!前段时间不是有某女博士对导师的控诉吗?试了一下,用橙篇寻求法律依据和量刑的效果也同样是杠杠滴(如下图)。
最后,我就要进入闭关阶段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极尽所能地“压榨”橙篇,借助它的专业建议,快速完成深度学习环境的搭建、测试和部署,高质量地完成论文初稿。
咱们,国庆见!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体验橙篇AI!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资深科技媒体人申斯基创办,20+年企业级科技内容传播工作经验,长期专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智化、ICT基础设施、汽车科技等内容的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