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类加载器

目录

 

一.概述

二.类与类加载器

三.类加载器分类

3.1 自定义类加载器

四.双亲委派模型

4.1双亲委派模型的工作过程

4.2双亲委派模型的好处

4.3 双亲委派模型的源码分析

4.4 破坏双亲委派模型


一.概述

虚拟机设计团队把类加载阶段中的“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这个动作放到Java虚拟机外部去实现,以便让应用程序字节决定如何去获取所需要的类。实现这个动作的代码模块称为“类加载器”。

二.类与类加载器

类加载器虽然只用于实现类的加载动作,但它在Java程序中起到的作用却远远不止类加载阶段。对于任意一个类,都需要由它加载它的类加载器和这个类本身一同确立其在Java虚拟机中的唯一性,每一个类加载器,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类名称空间。这句话可以表达得更通俗一些:比较这两个类是否“相等”,只有在这两个类是由同一个类加载器加载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否则,即使这两个类来源于同一个Class文件,被同一个虚拟机加载,只要加载它们的类加载器不同,那这两个类就必定不相等。

这里所指的“相等”,包括代表类的Class对象的equals()方法,isAssignableFrom()方法,isInstance()方法的返回结果,也包括使用instanceof关键字做对象所属关系判定等情况。

三.类加载器分类

从Java虚拟机的角度来讲,只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加载器:一种是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Loader),这个类加载器使用C++语言实现,是虚拟机自身的一部分;另一种就是所有其他的类加载器,这些类加载器都是由Java语言实现,独立于虚拟机外部,并且全部继承自抽象类java.lang.ClassLoader。

从Java开发人员的角度来看,类加载器还可以划分更加细致一些,绝大部分Java程序都会使用以下3种系统的提供的类加载器。

  • 启动类记载器(Bootstrap ClassLoader):这个类加载器负责存放在<JAVA_HOME>\lib目录中的,或者被-Xbootclasspath参数所自定的路径中的,并且是虚拟机识别的(仅按照文件名识别,如rt.jar,名字不符合的类库即使放在lib目录中的也不会加载)类库加载到虚拟机内存中。启动类加载器无法被Java程序直接引用,用户在编写自定义类加载器时,如果需要把加载请求委派给引导类加载器,那直接使用null代替即可。
  • 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 ClassLoader):负责加载<JAVA_HOME>\lib\ext目录中的,或者被java.ext.dirs系统变量所指定的路径中的所有类库,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这个类加载器,如果应用程序
  • 应用程序类加载器(Application ClassLoader):由于这个类加载是ClassLoader中的getSystemClassLoader()方法的返回值,所以也一般称它为系统类加载器。它负责加载用户类路径(ClassPath)所指定的类库,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这个类加载器,如果应用程序中没有自定义的类加载器,一般情况下这个就是程序默认的类加载器。

3.1 自定义类加载器

除了BootstrapClassLoader 其他类加载器均由 Java 实现且全部继承自java.lang.ClassLoader。如果我们要自定义自己的类加载器,很明显需要继承ClassLoader。

四.双亲委派模型

ClassLoader

类加载器之间的这种层级关系,称为类加载器的双亲委派模型(Parents Delegation Model).。双亲委派模型要求除了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外,其他的类加载器都应当有自己的父类加载器。这里的父类加载器之间额父子关系不会以继承的关系来实现,而是使用组合关系来复用父加载器的代码。

4.1双亲委派模型的工作过程

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了类加载的请求,首先它不会自己去尝试加载这个类,而是把这个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去完成,每一个层次的类加载器都是如此,因此所有的加载请求最终应该传到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中,只有当父加载器反馈自己无法完成这个加载请求(它的搜索范围中没有找到这个类)时,子加载器才会尝试自己去加载。

4.2双亲委派模型的好处

使用双亲委派模型来组织类加载器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Java类随着它的类加载器一起具备了一种带有优先级的层级关系。例如java.lang.Object,它存放在rt.jar之中,无论哪一个类加载器要加载这个类,最终都是委派给处于模型最顶端的启动类加载器进行加载,因此Object类在程序的各个类加载器环境中都是一个类。相反,如果没有使用双亲委派类型,由各个类加载器自行加载的话,会出现不同的Object类,Java类型体系中最基础的行为也就无法保证了,应用程序也会变得一片混乱。

双亲委派模型保证了Java程序的稳定运行,可以避免类的重复加载(JVM 区分不同类的方式不仅仅根据类名,相同的类文件被不同的类加载器加载产生的是两个不同的类),也保证了 Java 的核心 API 不被篡改。如果没有使用双亲委派模型,而是每个类加载器加载自己的话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编写一个称为 java.lang.Object 类的话,那么程序运行的时候,系统就会出现多个不同的 Object 类。

4.3 双亲委派模型的源码分析

实现双亲委派的代码都集中在java.lang.ClassLoader的loadClass()方法之中。执行逻辑:先检查是否被加载过,若没有加载则调用父加载器的loadClass()方法,若父加载器为空则默认使用启动类加载器作为父加载器。如果符类加载失败,抛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异常后,再调用自己findClass()方法进行加载。

private final ClassLoader parent; 
protected Class<?> loadClass(String name, boolean resolve)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synchronized (getClassLoadingLock(name)) {
            // 首先,检查请求的类是否已经被加载过
            Class<?> c = findLoadedClass(name);
            if (c == null) {
                long t0 = System.nanoTime();
                try {
                    if (parent != null) {//父加载器不为空,调用父加载器loadClass()方法处理
                        c = parent.loadClass(name, false);
                    } else {//父加载器为空,使用启动类加载器 BootstrapClassLoader 加载
                        c = findBootstrapClassOrNull(name);
                    }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抛出异常说明父类加载器无法完成加载请求
                }

                if (c == null) {
                    long t1 = System.nanoTime();
                    //自己尝试加载
                    c = findClass(name);

                    // this is the defining class loader; record the stats
                    sun.misc.PerfCounter.getParentDelegationTime().addTime(t1 - t0);
                    sun.misc.PerfCounter.getFindClassTime().addElapsedTimeFrom(t1);
                    sun.misc.PerfCounter.getFindClasses().increment();
                }
            }
            if (resolve) {
                resolveClass(c);
            }
            return c;
        }
    }

4.4 破坏双亲委派模型

双气委派模型的第一次“被破坏”其实发生在双亲委派模型出现之前-即JDK1.2发布之前。由于双亲委派模型在JDK1.2之后才被引入,而类加载器和抽象类java.lang.ClassLoader则在之前就已经存在,面对已经存在的用户自定义的类加载器的实现代码,Java设计者引入双亲委派模型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为了向前兼容,JDK1.2之后的java.lang.ClassLoader添加一个新的protected方法findClass()方法,在此之前,用户去继承java.lang.ClassLoader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重写loadClass()方法,因为虚拟机在进行类加载的时候会调用加载器的私有方法loadClassInternal()方法,而这个方法的唯一逻辑就是去调用自己的loadClass()方法。

JDK1.2之后已不提倡用户去覆盖loadClass()方法,而应当把自己的类加载逻辑写到findClass()方法之中,在loadClass()方法的逻辑里如果父类加载失败,则会调用自己的findClass方法来完成加载,这样就可以保证新写出来的类加载器是符合双亲委派规则的。

双亲委派模型的第二次“被破坏”是由这个模型自身的缺陷所导致的,双亲委派很好地加载了各个类加载器的基础类的统一问题(越基础的类由越上层的加载器进行加载)。但是基础类又要调回用户的代码,那怎么办?使用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这个类加载器可以通过java.lang.Thread类的setContextClassLoader()方法进行设置,如果创建线程还未设置,它将会从父线程继承一个,如果在应用程序的全局范围内都没有设置过,那这个类加载器默认就是应用程序类加载器。

双亲委派模型的第三次“被破坏”是由于用户对程序动态性的追求而导致的。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