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篇代表作如何选?2023年国自然:继续不再标第一/通讯

2023年的国自然基金申报中,论文不再标注第一或通讯作者。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如青年、面上、地区及人才项目,有不同的代表作要求。选择代表作时,应优先考虑与项目直接相关且影响力高的论文,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的论文也应纳入考虑。评审专家更注重申请书的整体质量而非仅已发表成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2023年的国自然马上就要申报了。到今天,想必大部分人已经开始网上填写了:从去年开始实行:论文不再标注第一或通讯作者!   按照基金委给出的说法是:为减少代表作录入错误而致不予受理!

那么,作为申请人,该怎么选择呢?

首先,我们看看这五篇代表作的时间:

1、对于青年、面上、地区等项目申请人来说:

要求中只提及:如实规范列出所有作者署名,不得篡改作者(发明人或完成人等)顺序

并没有提及论文发表时间。那么十年、二十年前的成果,是否还可以列出来呢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是:如果这篇十年或二十年前的文章,对项目来说很重要,而且就这一篇,其他的都比较新颖,添加进来也未尝不可

当然,如果有三四篇都是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成果,那就不太好了!

2、对于人才项目(优青。海外优青、杰青等)来说

要求不仅仅提及:如实规范列出所有作者署名,不得篡改作者(发明人或完成人等)顺序

还对论文做了分2类:第一类,是近五年的代表性论著第二类,是已发表的其他论著(这一项要求不多于10篇,而且无时间要求)。 

此外,如果是创新研究群体和基础科学中心的项目,则要求5+10的这十五篇文章,都是近五年发表的(大部分人可能不申请这两类项目)。

然后,看看这五篇代表作的选择(以青年/面上为例)

五篇代表作,而且不再标注第一/通讯,那么该怎么选呢?

以下仅仅是从我们经验看:

优先选第一或通讯的文章,而且是与项目直接相关的;

然后选与项目稍微远点,但仍有一定联系的第一或通讯,尤其是高影响力的;

接下来选共同第一/共同通讯的,与项目直接相关的;

再次之选与项目稍微远点,共同第一/共同通讯的,尤其是高影响力的;

最后,如果还不没达到五篇,那就看自己的情况去选吧。

如果,你申请青年项目,总共就只有三篇文章,两篇SCI还有一篇中文,那就只能写上这三篇。凑不足五篇,也没关系。

至于,不再标注第一/通讯,评审专家看不到共同第一/共同通讯标注,会不会影响评审。这个问题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我无法标注第一/通讯,大家也都无法标注标注第一/通讯,其实大家是一样的。

如果五篇代表作,申请人全都是共同第一没有排第一位的第一作者文章那即便是能标注共同第一,评委评审时,会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评委评审项目,申请书质量是重中之重已发表成果虽然重要(重要的参考),但申请书质量不高,理论上也很难有希望。

以上也是我们一家之言,若不妥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大咖批评指正!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