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网络层

因特网的设计思路: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网络在发送分组(数据报)时,不需要建立连接,每一个分组独立发送,与前后分组无关。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网际协议IP:TCP/IP体系最重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的协议包括:
(1) 地址解析协议ARP
(2) 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3)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4)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中间设备的分类:
(1) 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转发器
(2)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网桥或桥接器
(3) 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路由器
(4) 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网关
分组交换数据的实际传送过程:
从网络层看数据的分组交换过程:
IP地址的分类:每一类IP地址均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
A类,B类,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一对一通信)
(1) A类,B类,C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长度分别为1,2,3字节长;在网络号字段前面有1-3位的类别位,数值分别为0,10,110
注意:一个字节有8位
(2) A类,B类,C类地址的主机号分别为3个,2个,1个字节长

IP地址空间共有 2^32 = 4294967296个地址
A类地址:0.0.0.0 - 126.255.255.255
A类地址网络号有1个字节,但是只有7位可用(类别位0); 可指派的网络号:2^7-2 = 126个 每一个A类网络的最大主机数:2^24-2 = 16777214个 ;A类地址空间共有2^31个地址,占整个IP空间的 50%
B类地址:128.0.0.0 - 191.255.255.255
B类地址网络号有2个字节,但是只有14位可用(类别位10); 可指派的网络号:2^14-1 = 16383个 每一个B类网络的最大主机数:2^16-2 = 65534个 ;B类地址空间共有2^30个地址,占整个IP空间的 25%
C类地址:192.0.0.1-223.255.255.255
C类地址网络号有3个字节,但是只有21位可用(类别位110); 可指派的网络号:2^21-1 = 2097151个 每一个C类网络的最大主机数:2^8-2 = 254个 ;C类地址空间共有2^29个地址,占整个IP空间的 12.5%

IP地址的特点:
(1) 每一个IP地址均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转发分组(不考虑目的主机的主机号),减小了路由表所占内存以及查找路由表的时间
(2) IP地址是一台主机和一条链路的接口,如果一台主机连接到两个网络则需要两个IP地址,一台路由器至少有两个IP地址
(3) 用转发器和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
(4) IP地址中,所有分配到网络号的网络都是平等的

注意:
(1) 同一个网络中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的网络号必须相同
(2) 网桥互联的网段仍是一个局域网
(3) 路由器总是具有两个以上的IP地址,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都有一个不同网络号的IP地址
(4) 两个路由器直接相连时可以不分配IP地址,称为无编号网络或无名网络
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区别:
(1) IP地址工作在网络层及以上,硬件地址使用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2) IP地址位于IP数据报的首部,硬件地址位于MAC帧的首部
(3) 网络层的IP数据报传输到数据链路层后通过添加首部和尾部封装成MAC帧,MAC帧在传输时使用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均为硬件地址,写在MAC帧的首部
(4) 在数据链路层不能看到在IP数据报中的IP地址,只有交到上层网络层后,网络层才能在IP数据报的首部找到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的IP地址
注意:
(1) 从网络层只能看到IP数据报 ,数据报中间经过的路由器的IP地址不会写在数据报的首部,仅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IP地址(IP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不变)
(2) 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的IP地址的网络号查找转发表,进行分组转发
(3) 在数据链路层,只看到MAC帧,IP数据包被封装在MAC帧中; MAC帧在不同网络进行传递时,其首部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硬件地址会发生变化(硬件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改变), 这在网络层看不到
(4) IP层屏蔽了MAC帧中的复杂变化,只使用统一的,抽象的IP地址研究主机和路由器之间的通信
ARP(地址解析协议)——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MAC帧在链路传输时必须使用硬件地址,IP地址为32位,硬件地址为48位; 地址协议协议在主机的ARP高速缓存中存放一个映射表,且该表经常更新,通过目的主机的IP地址得到其硬件地址

网络地址:IP地址与子网掩码逐位相与,得到网络地址,表示数据报传递到目的主机所在网络的具体哪一个子网
同一个子网所有主机的网络号和子网号相同,主机号不同
同样的IP地址和不同的子网掩码可以得到同样的网络地址,但是不同的子网掩码效果是不同的
注意:
如果一个网络没有划分子网,则该网络的子网掩码就使用默认子网掩码
A类地址:0.0.0.0 - 126.255.255.255
B类地址:128.0.0.0 - 191.255.255.255
C类地址:192.0.0.1-255.255.255.255


子网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子网号(subnet-id)计算,子网数 = 2^n - 2,n表示subnet-id的位数(非0位数)
B类子网掩码:主机位 = 16(子网位 + 主机位)
(1) 255.255.192.0,192 = 11000000, n = 2,子网数 = 2^2 - 2 = 2,主机数= 2^14- 2
(2) 255.255.224.0,224 = 11100000,n = 3,子网数 = 2^3 - 2 = 6,主机数= 2^13- 2
(3) 255.255.240.0,240 = 11110000,n = 4,子网数 = 2^4 - 2 = 14,主机数= 2^12- 2
注意:子网的划分增加了网络的灵活性,但是减少了每个网络的主机总数;子网数 * 每个子网的主机数 一定小于 规定该网络的最多主机数(B类地主最多可连接65534台主机)
使用子网划分后,路由表中必须包含三项内容: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未划分子网前,转发表中没有子网掩码
假设H1与H2主机进行通信,此时两个主机并不在一个子网内
(1) H1用本子网的子网掩码与目的主机H2的IP地址逐位相与,得到的网络地址经检测不等于H1所在的子网的网络地址,故判断两个主机不在一个子网内,不能直接交付分组,需要将分组交给默认路由器路由器R1进行转发
(2) 路由器逐行比对路由表的信息;首先比对第一行: 用收到分组的目的主机的IP地址(H2的IP地址)同子网掩码相与,判断得到的网络地址是否与该行规定的网络地址相同;网络地址不相同则比对下一行;逐行比对
例如:H2的IP地址为128.30.33.128,与转发表第二行子网掩码逐位相与,得到网络地址与第二行规定的网络地址相同,则按照该行下一跳接口进行转发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