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气象数据获取渠道很多,一种是地方气象站(世界各国)的实测数据,还有一种是基于卫星和地面观测得到的综合反演数据。其实自上世纪民国时期到今年(2024年),全球的逐年/逐月/逐日/逐时气象数据都能快速免费查询到。国内数据除了国家气象数据中心外还有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统计年鉴也提供全国主要城市的气候数据。如果用户需要年限范围更久远的全球数据,我们还可以在世界气象组织Climate Explorer(WMO)、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等国际权威机构获取到。
以NOAA为例,该机构可以提供各国气象站的国际交换数据,这主要是基于世界气象组织(WMO)提出的一项公约(Cg-XII, https://community.wmo.int/resolution-40),即成员国在WMO提供的国际框架下协调收集和交换关于全球大气状况的信息。目前全球约有13000余个站点每日更新数据免费向公众开放。而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根据报道“这些数据价值数十亿美元(NOAA)”。
图1.全球气象站点分布
如图1所示,图中红色的图钉代表世界各国的气象站点,每个气象站的逐年、逐月、逐日、逐时数据都可以快速查询到。我们可以在世界地图上任意选择,比如位于美国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的气象站,如图2。
2.美国气象站分布图
调用该站点(美国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2024年1月逐日气象数据,如图3。
图3.美国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逐日气象数据
值得说明的是,在国际数据中气温的单位是华氏度,降水量为英寸,在使用数据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具体换算公式如下
华氏度与摄氏度的换算:℃ = (℉ - 32)/1.8
英寸转毫米:1in = 25.4mm
事实上我们最关心的还是历史气象数据的来源可靠性,包括数据准确、渠道权威。坊间数据类产品良莠不齐,建议多方比较避免踩坑。
回答中所涉及的是一款农业气象大数据系统,参考资料:WheatA小麦芽 - 农业气象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