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投资总结
从2018年末到现在,股市呈现出上升趋势,个股在这一年涨幅不小。我关注的几只股票涨幅都在50%以上,沪深300指数在这一年涨了40%,这就意味着,如果在18年末买入个股或者300指数ETF,如果采取稳健措施(仅仅买指数),一年下来至少有30%的收益,如果采取相对激进的策略(持有较大比重的个股),收益应该在40%以上,但是我在这一年的收益不到40%。为什么在牛市中仍然跑输市场?分析了过去一年在股市中的“操作”,找到了原因。
自己会“亏损”,总结下来主要原因是:在错误的时候买卖,以及没有按照原则买卖。我在去年9月份开始买入美的,今年5月份买入海康,但犯了一个错误“在下降趋势中买入”。有些投资者认为『看好一只股票,逢低买入』,理念没有错,但是我忽略了前提:要么有足够的本金,要么处于上升趋势中。如果价格继续下跌,每次补仓需要买入更多的股票才能摊平成本,例如:
- 采取逢低补仓策略:现在以每股30元买入1手股票,成本是30元/股,如果行情不好,股票下跌2元,股价变为28元,现在买入2手股票,持有成本就下降为28.67元;如果股票继续下跌4元,股价变为24元,现在买入4手股票,持有成本下降为26元,现在总共持仓7手。如果在买入前制定的目标收益率是10%,那么股价恢复到28.6元,就可以卖出获利。
- 采取逢低补仓策略:现在以每股30元买入1手股票,成本是30元/股,如果行情不好,股票下跌2元,股价变为28元,现在买入2手股票,持有成本就下降为28.67元;如果股票继续下跌4元,股价变为24元,现在买入4手股票,持有成本下降为26元,现在总共持仓7手。如果在买入前制定的目标收益率是10%,那么股价恢复到28.6元,就可以卖出获利。
采取一次性买入策略:一开始就以每股30元买入7手,那么每次股价下跌就没有资金补仓,最后股价变为24元,但持有成本依然是30元。如果目标收益率是10%,那么只有等到股价恢复到33元的时候才能卖出获利。
通过对比两种策略可以看出来,逢低补仓策略可以在股价恢复到28.6元的时候获得10%的收益,而一次性买入策略在此时仍然处于亏损状态。5月份我试图抄底海康,股价却继续下跌,导致下降趋势反转时不能大量买入(我的原则之一是股票比重最多占总资产的60%)。
我的理念是,如果没有把投资当做职业,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根据周期买入指数,或者买入有护城河的股票并长期持有。把投资视为一种储蓄,这样就能够理性看待市场波动,降低投资风险,获得长期收益。
对『钱』的理解
过去,我认为『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就代表『会花钱』,去年读完《富爸爸穷爸爸》后,发现自己对『钱』的认识存在偏差,而且长期以来不断购买“负债”,几乎没有购买“资产”。通俗的说,“负债”就是把钱从口袋里拿出去的东西,“资产”就是把钱装进口袋里的东西。为什么购买资产至关重要?从『三份收入』(薪水、投资、兴趣)里可以看出来,薪水是财富积累的主要来源,但投资收益是未来生活的保障。可以设想,如果将来出现危机(包括职业、健康等),要怎么应对。
在过去,我关注的是如何『节流』:在满足衣食住行的条件下,把剩余的钱存入银行,或者放到余额宝里。却忽略了更重要的『开源』:如何用钱创造出最大收益,包括购买资产获得物质上的收益、投资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收益。吴军在《见识》里谈到了自己的金钱观,其中之一是“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节流的好处在于不容易“月光”,但容易忽略开源带来的无形的价值。例如,在自己有某个需求的情况下,能够满足这个需求的产品有很多,在可承受范围内,如果多花一些钱,买到的高频刚需工具能够有效提高工作学习效率,那么这个投入是很划算的,而且能够激励自己去想办法赚到更多的钱,形成良性循环。
以上是我对自己过去一年投资理念的总结和对金钱的看法,可能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也在持续学习和改进。在投资这条路上,希望有更多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能够一起交流和分享,我相信,即使没有丰富的金融理论知识,也可以不断实践、试错,一步一步探索财富自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