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电桥的工作原理。
2.学会使用应变片原理建立电子称传感器模型。
3.学会设计电桥、滤波器和放大器。
4.学会使用模数转换器。
5.加深对基本原理的认识,提升设计能力。
二、实验内容
1.用压控电阻和阻值为 348 欧的电阻一起模拟应变片,设计电桥,使电桥的输出与压控电阻的控制电压成正比例,采用电压表测电桥输出端的电压。
压控电阻的位置:点击 view--Toolbars--Virtual,然后会跳出一个工具栏,找到电阻,最下面一个就是压控电阻。
压控电阻控制电压(DC_INTERACTIVE_VOLTAGE)的位置:点击 place
菜单—>component—>弹出菜单的左上角 database 选 master database,下边的
group 选 sources,再下边的 family 选 signal voltage sources,再选
DC_INTERACTIVE_VOLTAGE 即可。
DC_INTERACTIVE_VOLTAGE 的使用:单击按键可在仿真过程中按事先设
定的比例增加或减少电压值,如 Key=A,那么单击 A 可以增加电压,shift+A
可以减少电压。
2.运用 Virtual 3-Terminal Opamp 设计放大电路,要避免电桥对放大电路的影响,使电桥输出放大 100 倍,采用电表或探针测放大器输出电压。
Virtual 3-Terminal Opamp 的位置:点击 view--Toolbars--Virtual,然后会跳出一个工具栏,找到“Analog Family”,选择放置“Virtual 3-Terminal Opamp”。
3.对放大器输出引入热噪声 THERMAL_NOISE,再采用有源滤波器进行滤波,采用双通道示波器或四通道示波器对比滤波前后的电压波形。
THERMAL_NOISE 的Vrms为:
其中:k=Boltzmann’s Constant=1.380649 × 10-23J/K,温度 T 单位为开尔文。
THERMAL_NOISE 的位置:点击 place 菜单—>component—>弹出菜单的左上角 database 选master database,下边的 group 选 sources,再下边的 family 选signal voltage sources,再选 thermal noise 即可。
4.运用 ADC(或者采用积分方法自行设计 AD 转换器)将放大电路的输出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进行显示。
三、电子秤模拟通道的设计实现
1、电桥的设计实现(从设计原理到具体实现展开介绍)
(1)电阻应变片工作原理
(2)具体实现
如图搭建电路,左上压控电阻电压V正接,左下压控电阻电压V反接;右上压控电阻电压V反接,右下压控电阻电压V正接。这样可以通过电桥电势差灵敏的变化来得到相应的重物质量。
如图所示电桥,电桥的输出与压控电阻的控制电压成正比。有公式:电桥电势差=(R2/(R1+R2)-R4/(R3+R4))*V1.
2、放大电路的设计实现(从设计原理到具体实现展开介绍)
(1)设计原理
为了避免电桥对放大器的影响,需在电桥的两个输出端连入一个电压跟随器起隔离作用。上述电桥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入两个电压跟随器,再将两个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连入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入端,最终使得上述电桥靠右的输出端连到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靠左的输出端连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因为靠右的输出端电势比靠左的输出端电势高)。其中反相输入端的R7取值1Ω,R8取值100Ω,同相输入端的R5取值1Ω,R6取值100Ω,由减法器的输出电压公式可以得到输出电压为(100/1)*(V右-V左),故可以实现将电桥输出放大100 倍的目的。
(2)具体实现
3、滤波器的设计实现(从设计原理到具体实现展开介绍)
(1)设计原理
用一个一阶同相低通滤波器来实现滤波功能。
(有源)同相低通滤波器如下图所示:
其特征为:
(2)具体实现
由同相低通滤波器的特性以及如图电路可知,滤波器的通带放大倍数为1+R11/R10,而此处主要功能是滤波,因此放大倍数不应过高,所以设置R11=R10=10Ω,即使得电压经过滤波器以后被放大2倍。由于引入的热噪声频率很高,而若要过滤掉较高频率的噪声,则需使截止频率(1/RC)较高(防止把需要的较低频率的信号也过滤掉了),即RC的值要较小。经过多次实验,C取10uF,R取100Ω时,此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较好。
如图,同刻度下,未经滤波的信号(蓝色)较为杂乱,而经过滤波的信号(红色)较为平整,说明高频噪声被滤去,并较好地保留所需信号。
此外,在滤波器部分与数模转换器部分的连接处还增设了一个起隔离作用的电压跟随器,以消除此部分对下一部分的影响。
4、模/数转换ADC的实现(从具体实现展开介绍)
(1)设计原理
(2)具体实现
根据8位ADC的使用介绍,如图设计电路图。
其中参考电压Vref的值为压控电阻对应的可调电压源取最大值(本电路为150V)时,信号经过电路后到达Vin处的值。经计算,应为3.6V。
从左端滤波器获取过滤过噪声的信号之后,接入Vin引脚,根据如下等式可以将电压信号转换为灯泡亮灭的二进制信号。
Vin/Vref=(灯泡输出信号)10 /255.
5、模拟通道的完整电路图
四、实验数据记录
五、思考题
1、电桥电压的大小有范围吗?为什么?
电桥电压的大小是有范围的。
为了确保电桥电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电桥电压的大小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电桥电压过大或过小,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具体来说,如果电桥电压过大,可能会导致电路饱和或过载,从而无法准确测量物体的重量。另一方面,如果电桥电压过小,可能会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或产生较大的误差。
2、模数转换器ADC是如何实现的?
模数转换器(ADC)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包括积分型、逐次逼近型、并行比较型/串并行型、Σ-Δ调制型、电容阵列逐次比较型及压频变换型等。
ADC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即取样、保持、量化和编码。前两个步骤在取样-保持电路中完成,后两步骤则在ADC中完成。
在电子秤模拟电路中,模数转换器(ADC)的实现方式通常采用逐次逼近法。
逐次逼近法的转换过程是:初始化时将逐次逼近寄存器各位清零,转换开始时,先将逐次逼近寄存器最高位置1,送入DA转换器,经DA转换后生成的模拟量送入比较器,称为U0,与送入比较器的待转换的模拟量Ux进行比较,若U0<Ux,该位1被保留,否则被清除。然后再将逐次逼近寄存器次高位位置1,将寄存器中新的数字量送DA转换器,输出的U0再与Ux比较,若U0<Ux,该位1被保留,否则被清除。重复此过程,直至逼近寄存器最低位。转换结束后,将逐次逼近寄存器中的数字量送入缓冲寄存器,得到数字量的输出。
3、模数转换器(ADC)8位的输出与压控电阻的控制电压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在电子秤模拟电路中,模数转换器(ADC)8位的输出与压控电阻的控制电压之间存在正比关系。由实验原理可以推导出:V控制/V控制max=Vin/Vref=(灯泡输出信号)10 /255,即ADC 的8位二进制输出转化为十进制后=( V控制/V控制max)*255。
六、实验总结、必得体会及建议
1、从需要掌握的理论、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以及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总结。
①需要掌握的理论:
需要了解基本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以及其特性、作用和应用。掌握模拟电路的重要器件的使用,如放大器、滤波器等,以及其设计和分析方法。还要了解信号的基本属性、信号的变换和处理方法,如滤波、放大等。此外,还要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应变片、电容传感器等,了解其输出特性。
②遇到的困难:
模拟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电阻、电容的值,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等,这些都让实验变得复杂。
对于复杂的信号处理任务,如噪声的滤波等,需要多次搭配电阻和电容以得到合理有效的滤波电路。
对Multisim的使用不熟练,部分元器件一开始找不到,或不会使用等。
对模数转换器ADC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不够了解。
③解决办法:
跟着学习通上的实验指导一步步了解实验中所需知识以及操作方法,仍有不懂的地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解掌握。
多次练习使用Multisim进行电路图仿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等。
④经验教训:
在开始搭建电路图之前,要根据实验指导先把实验原理搞懂,否则搭建的时候一知半解很容易出现错误导致推倒重来。遇到问题时要懂得思考并及时查阅相关资料,还要学会结合课上所学知识来进行电路图设计,如减法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等等。
2、对本实验内容、过程和方法的改进建议(可选项)。
改进建议:最终的结果用8个灯泡来表示二进制输出,若要得到其十进制数还要进行计算转化。因此可以在最后再加上一个数码管,通过数码管以十进制的方式显示输出,这样能更直观的得到结果。进一步地,在加上数码管之前还可以再加上一个计算电路,把重物的质量根据公式“V控制/V控制max =(灯泡输出信号)10 /255”算出来后直接显示在数码管上,这样更加直观。
此外,还可以增设实践环节,动手搭建电子秤电路,这可能会让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元器件属性等有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