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图中水电厂的安全风险及相应的安全防护策略、技术。
答:
一、安全风险分析
1. 网络架构与边界问题
(1)缺少全局性网络拓扑,部分网络拓扑图与实际部署不一致,如网络拓扑图中的纵向加密装置被防火墙替代,导致安全策略与设计脱节。
(2)边界防护能力不足,如安全区Ⅰ(控制区)与安全区Ⅱ(非控制区)之间的防火墙老旧,缺乏工业协议深度解析能力,无法抵御工控病毒或木马攻击。
(3)水情系统与外部数据交互时缺乏单向隔离,存在反向入侵风险。
2. 通信与监控缺陷
(1)生产控制大区内部(如集控层与现场控制层)的通信缺乏安全监控和审计措施,无法实时检测异常指令,如非法参数修改。
(2)与上级调度系统通信时未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无法识别恶意数据流。
3. 主机与终端漏洞
(1)上位机未部署防病毒软件,所需使用的USB接口仅依赖管理机制,未采用技术手段(如白名单)限制非授权设备接入,易引入恶意代码。
(2)工控主机未关闭非必要服务端口,存在漏洞利用风险。
4. 管理与人员短板
(1)生产安全与信息安全职责划分不清,导致安全管理盲区。
(2)缺乏同时精通自动化、工控安全、信息安全的专业人员,难以应对复杂攻击。
二、安全防护策略与技术
1. 网络架构与边界加固
(1)在控制区(安全区Ⅰ)和非控制区(安全区Ⅱ)间的交换机上部署支持工控协议深度解析的工业防火墙,替代现有老旧防火墙,阻断来自非控制区的工业病毒和木马的攻击。
(2)在水情系统接收外部遥测数据的入口部署单向隔离装置,仅允许数据单向流入,防止反向攻击。
(3)与上级调度系统通信的链路部署纵向加密装置,确保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篡改或窃听。
(4)根据实际部署更新网络拓扑图,明确安全设备(如防火墙、隔离装置)的位置和功能,确保策略落地。
2. 通信安全与监控审计
(1)在核心交换机上部署网络通信审计装置,实时监控集控层与现场控制层的主备网通信,识别异常指令(如非法遥控指令)并告警。
(2)在与调度系统通信的汇聚交换机上部署监控审计设备,监控调度的上下行异常数据;在非控制区去往上级梯调的数据通信链路上部署纵向加密装置,代替现有防火墙。
3. 主机与终端防护
(1)在上位机部署工控主机防护平台,启用应用白名单机制,仅允许授权程序运行,阻断未授权代码执行。
(2)通过技术手段(如USB保护装置)限制非授权U盘接入,结合管理措施(如操作审批)防止恶意代码植入。
(3)定期更新工控设备补丁,关闭非必要端口(如远程维护端口),减少攻击面。
4. 管理与人员优化
(1)日志集中管理,将所有安全设备接入安全集中管控系统,统一收集日志并分析,提升运营效率,满足工控等保要求。
(2)预留上级部门的自动化监控接口安全数据接口,实时上报安全事件和日志,满足监管考核要求。
(3)制定工控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生产安全与信息安全的职责分工,融合现有生产管理体系,避免重复管理。
(4)部署运维审计系统,记录所有运维操作日志(如远程指令、参数修改),实现操作可追溯、责任可定位。
(5)引入工控安全培训,培养具备自动化、工控协议、安全攻防能力的复合型团队,提升威胁应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