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疫情反复给能源消费市场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随之而来的能源供给问题与供应链问题也慢慢突出。但是无论外部环境怎样变化,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气候变化仍旧是人类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碳达峰”和“碳中和”将成为国内各行各业实现技术突破金额经济增长的突破点。净零排放成了当下热词,各类场景都需要通过逐步实现净零排放,甚至更进一步的净负排放来为减少温室气体做出贡献。为了实现净零碳排放,必须减少隐含的排放量和运营产生的排放量,并优化能源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的节能工作,建立基于市场的长效节能机制,依靠市场的力量破除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重重障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从西方引进并在我国获得了快速推广。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缓解业主资金压力、确保最终节能效果提供了不错的解决方案。然而,该机制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呈现出实施效果差、纠纷多等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于合同上所约定的节能量计算上。许多合同文本中关于节能的表述存在边界模糊、计算标准不明确、能耗因素考虑不全面等缺陷,导致最后核验是否实现节能效果时的业主与节能公司各执一词。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之所以乱象丛生,一方面在于一些甲、乙方的诚信缺失,例如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中刻意将节能效果模糊表述,以便获取商业价值。另一方面则可归因于节能量的测量验证难度。作为项目结算的重要依据,节能量并不是直接测量得到的,而是通过间接计算得到的。在计算节能量时,边界条件、工况条件的微小偏差就容易带来节能效果的巨大变化。2012年,国家标准《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GB/T 28750-2012)颁布并实施,各种典型节能改造场景对应的国家标准随后相继颁布。但是,这些标准仅对节能量的确定方法做了一般性、概括性的指导,缺乏足够细致的表述,而实际的节能项目存在多种多样的具体情况,仅靠国家标准很难杜绝节能量计算方法偏差带来的节能收益结算纠纷。
在此,常州行有嘉科技有限公司整理了建筑节能节能量测量以及验证的相关知识,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合同能源管理、了解合同能源管理并且参与到合同能源管理当中来。让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能够在更多的领域大展鸿图。同时,基于行有嘉行为经济学理论的节能改造,也希望通过进行一些有关节能宣传的公益性工作,在创造收益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一、节能量测量与验证
(一)节能量定义
节能量是指节能项目正常稳定运行后,因用能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而形成的年能源节约量。若无特殊约定,比较期间为一年。
节能量是指节约能源消耗量,节能量是在计划统计期内的实际能源消耗量与某个基准值(或对比期值)总量之间的相对差值。节能量是一个相对值,对比基准不同计算出的节能量也不相同。节能量可大体分为:总节能量、单位节能量、技措节能量、单项能耗节能量。
ΔE=EB-E,ΔQ=QB-Q
式中:
ΔE——节能量,tce;
EB——基准能源消费量,tce;
E——实际能源消费量,tce;
ΔQ——节电量,kW·h;
QB——基准用电量,kW·h;
Q——实际用电量,kW·h。
能耗基准,是指节能项目实施前的某一时期内的能源消耗值或消耗率,它是界定节能量的唯一标杆。
(二)节能量测量与验证
节能项目节能量等于项目范围内各用能设备实现的节能量之和扣除能耗泄漏。单个用能设备的节能量可通过计量监监测直接获得;不能直接获得时,可以通过能耗的变化进行计算确定。监测方法应符合《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 15316)《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的要求,监测设备应符合《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 17167)的要求。
公共机构节能涉及电力、燃油、煤炭、热力、天然气、煤气等各种能源,用能设施设备涵盖房屋建筑、交通工具、军事装备、办公设备及教科文卫体专业设备等,能源消耗的重点和方式不同,节能量测量的方式差别较大。由于建筑节能是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下面将重点介绍建筑节能项目节能量的测量与验证。
随着建筑节能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节能措施的日趋复杂,节能产业分工相对更细化,目前国内外大型能源服务公司一般都会在节能项目中设置专门的节能量测量与验证专家。这些专家在建筑节能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条款确认阶段、实施阶段、节能量考核与验证阶段分别有不同的工作内容。
1.建筑节能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节能量测量与验证专家在项目可行性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把握项目节能分析,针对能源工程师设计和确认的节能量进行风险控制。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审核节能计算,提出改进措施。
(2)确认节能量的计量与考核办法。
(3)制订项目实施后测量与验证计划。
(4)评估其他风险因素。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节能量测量与验证专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针对每一个具体的节能措施制定出项目实施后如何对其效果进行认定的办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① 每一个节能措施对应的节能量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办法进行测量和验证的。
② 对于项目实施或节能量是否达到效果,项目实施各方能够统一意见。
2.建筑节能项目条款确认阶段
建筑节能项目条款确认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明确项目周期节能量担保模式。节能担保模式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特点,找到对各方相对公平又简单易行的模式来实施。
(2)明确项目节能量测量与验证计划。包括每一种节能措施的测量验证方案、测量与验证周期、提供数据的时间、测量与验证报告的形式等一系列问题。
3.建筑节能项目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测量与验证工作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细化基准,并针对每一项节能措施开展现场测试,保证节能效果。具体工作如下。
(1)及时测量基准线,即对项目改造前的状况进行测量,从而确定节能项目基准。
(2)及时测量项目节能效果。结合项目进度对节能量展开测试,在每一个子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把握时间节点,进行效果测试,及时调整实际情况中出现的问题。
(3)细化节能量测量与验证手册。随着软件系统功能的逐步完善和系统设置中日渐重视能源管理功能,节能量测量和验证工作的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在软件平台的相应模块进行参数设定、格式设定等工作来完成,有些项目甚至可以实现节能量自动测量和验证,并且最终根据项目需求生成测测量和验证报告,自动发给相关管理人员。
(4)组织项目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节能量测量与验证方法的培训可以使项目现场操作人员熟悉节能量的计算和确认方法,判断节能效果,避免项目实施后的节能量纠纷。
4.建筑节能量考核与验证阶段
本阶段的基本工作是对节能项目节能量进行日常追踪和考核。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定期节能量审核。在项目完成施工后,节能量测量与验证专家必须定期对节能项目进行回访,汇总并分析项目能源使用数据,完成月、季节能量测量与验证报告。
(2)年度节能效果测量与验证报告。每年节能担保周期结束后,节能量测量与验证专家必须提交年度节能量测量与验证报告。
二、节能财务评价
(一)节能项目财务评价的概念和目标
节能项目财务评价是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行业、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依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现行价格和有关法规,对节能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的一种经济评价方法。通过节能项目财务评价,可以达到以下目标:了解节能项目清偿能力、财务生存能力、抗风险能力和财务外汇平衡情况。
(二)节能项目财务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公共机构节能项目属于非营利性项目,其财务评价方法不同于营利性项目,一般不计算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非营利性项目财务评价的内容和指标如下。
1.单位功能投资
单位功能投资指项目提供一个单位的服务所需的投资。计算公式为:
进行方案比较时,在功能或使用效益相同的情况下,优先采用单位投资较小的方案。
2.单位功能运营成本
单位功能运营成本指收取一定服务费用的公益项目的运营费用与服务总量之比,用于考察项目运营期间的财务状况。计算公式为:
式中:
年运营费用=项目运营直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折旧费用
年服务总量是指拟建节能项目建设规模所规定的年服务量。
3.运营和服务收费价格
运营和服务收费价格是指向节能项目的公共机构提供服务收取的每单位服务费用,主要用于评价收费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是将服务价格与节能项目的公共机构承受能力和支付意愿及政府制定的指导价格进行对比。
4.借款偿还期
可以用节能项目建成后的节能收益偿还建设投资借款本金,计算借款偿还期,考察节能项目的偿债能力。
(三)节能项目财务评价的程序
(1)估算和分析节能项目的财务数据。具体包括总投资、资金筹措方案、设备成本费用、节能运行节约费用,以及其他与项目有关的财务数据。
(2)编制和分析财务基本报表。根据上一步所得数据编制如下报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等。
(3)计算财务评价指标。一般应包括反映项目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的指标,涉及外汇的项目还应包括外汇平衡能力指标。常用的有: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借款偿还期和“财务三率”,即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4)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考查拟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一般要进行盈亏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有时也用概率分析法。
(5)提出财务评价结论。将计算出的节能项目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值与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基准值加以比较,结合不确定性分析的结果,从财务角度判断节能项目是否可行。
(四)节能项目财务评价的方法
营利性项目和非营利性项目分别有各自的评价方法。公共机构节能项目是非营利性项目,其评价方法如下。
1.成本效益分析
完整的成本效益分析应针对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进行分析,包括从项目的初始投资建设到项目的报废拆除等全过程。但实际应用中,重点考虑项目的初始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两个阶段,因此,在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时既要考虑初始投资成本,同时也考虑运营维护成本。
- 无形效果
无形效果特指费用—效益分析中那些难以用货币度量的效益或费用估计,如环境污染、城市绿化等。无形效果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直接寻求法、参照对比法、参照成本法。
3.成本效果分析
公共机构节能项目的效果往往难以用货币单位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节能目标。
(2)将节能目标细化、量化和具体化。
(3)形成各种可行性方案。
(4)计算各节能方案达到节能目标的度量指标水平及所需费用。
(5)选择达到规定效果而费用最小的方案;或在给定费用条件下,选择效果最好的方案。
(6)敏感性分析。
(7)得出结论。
(五)项目财务评价的结果
(1)节能项目财务评价报告正文。
(2)节能项目财务评价报告附表,包括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不确定性分析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