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整理一下最近很火的“潘博文”事件始末分享给大家,本文与该事件相关的资料皆来源于网络,侵删。
不了解该事件的读者朋友们呢,可能会疑惑潘博文这人是谁,他做了什么,又为什么火了?这一切都要从2019年,国内某知名问答平台上的一位匿名用户的一条回答说起。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以下用小杨这个名字来代指这位匿名用户。
2019年8月的某一天,小杨曾在某乎一个名为“你所经历的哪些事情让你觉得这个世界是假的/有bug的?”的提问下,撰写过一条名为“不存在的同学”的回答。
在这条回答里,小杨声称自己的记忆里清楚的存在过一位名叫潘博文的同学,但自从2013年的某起事件后,这个名叫潘博文的同学便好似人间蒸发一般消失了,并且小杨周围的所有人都告诉他,他们的生活里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任何名叫潘博文的人。
2013年4月25日周四,小杨当时还是天津塘沽某中学的高三学生。那一天,小杨他们班正和其他几个班的同学们一起上体育课(不同班级也可以一起上体育课)。他们学校的体育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运动项目,于是小杨选择了和同班同学小温一起打羽毛球。
一开始他们在甬道上打球,没打十分钟就觉得太晒,于是就跑到宿舍楼前面的林荫道去了。但等他们跑过去,却发现10班的L君和潘博文在宿舍过道的树荫下打得正酣。
潘博文是小杨的初中同班同学,俩人当时都是英语课代表,感情非常好,连L君都是潘博文介绍给小杨认识的。
他们碰上后,简单聊了几句,然后小杨就继续和小温打起了羽毛球,L君也继续和博文打上了。后来小温嫌小杨手劲儿太大,就换成了小杨和博文打,L君和小温打。
结果没打多久,博文把羽毛球给打歪了,球歪着掉进了宿舍地下室露出地表的换气窗里面。因为当时那颗羽毛球的价格,对于中学生来说,确实是有点昂贵了,于是几人就决定进宿舍楼看看能不能把球给捡回来。
图片
要捡球首先得进到宿舍楼里去,他们一开始没抱太大希望,但恰好那天宿舍楼的门没有上锁(平时都是用锁封死的),用手一推就开了,里面一股凉风和发霉的味道扑面而来。潘博文主动提出去捡球,小杨也一口答应要一起进去,L君比较好事儿,就也一块跟了过去,最后留下小温给他们看球拍。
他们推门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堵墙,墙上写着住宿规定,落款是2003年。进门后往左走就是一楼的宿舍,宿舍尽头是个洗漱间,弥漫着一种类似氨水的味道,而楼梯间则是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
进到楼梯间,只见通往地下室的阶梯上,横七竖八地堆满了课桌椅,看了让人有点发怵,小杨就说要不然不捡了,回去算了。L君就不乐意了,说来都来了,至少要找一下吧。
说完这话,L君便直接从桌上翻了过去,小杨和潘博文也就只好跟着他饶了过去。他们仨沿着没有护栏的水泥楼梯一直往下走,因为楼梯间堆得东西太多了,三人足足走了一刻钟,才走到地下室门口。
他们透过地下室的小门,隐隐看见前面有点亮光了,想着应该是到了,正准备从门外进去,潘博文却突然说他的钥匙可能是掉在楼梯上了,要回去找一下,就又一个人往回走了。
潘博文走了后,L君不知怎么有点害怕,小杨就拿出自己的小米手机安慰他,说别怕,你看手机都还有信号呢,不会闹鬼的啦。
L君于是就跟小杨进去了,但走了一段路,小杨就感觉到不对劲了,他明明看见光就在前头,但就是怎么都走不过去,想退后也退不了,只觉得整个走道就跟地下停车场一样空旷,四面都没有尽头似的。
小杨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反正就是大声跟L君说了声朝光跑,然后俩人朝着亮光就连滚带爬地跑了过去。
他们也不知道跑了多久才跑出了地下室,总之到室外的那一刻,小杨和L君除了大口喘气,便什么也顾不上了。俩人喘了好一会,才发现跑出来的地方竟是学校的后门附近,而后门对面的小学都已经中午放学了,于是俩人便也迅速从后门赶回教室了。
图片
小杨一回教室就看见了拿着球拍的小温,小温说看他和L君一直不出来,就直接把拍子带回班了。
小杨一看,发现球拍少了一个,就问小温:潘博文的李宁球拍呢?
但没想到,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小温却好像听不懂他的提问一般,一脸疑惑地说:潘博文是谁?
小杨说,就是跟咱们打球的那个10班的同学啊。
小温表示自己还是听不懂小杨在说什么,然后俩人争执了一会儿,小温更是一口咬定自己不认识潘博文,如果有李宁的球拍的话,那肯定也是小杨自己给弄没的。
小杨觉得奇怪,午自习之后,便跑去10班找潘博文,结果他刚走到10班的班门口,迎面就碰上了L君。L君看起来特别激动,满脸通红地拉着小杨吼道:潘博文消失了!
小杨心里咯噔一下,说,他不会是在里面摔着了吧,还没出来?
L君当时急得眼泪都出来了,语无伦次地说,所有人都不认得潘博文了!
这时候,学校里的年级组长正好路过,以为他们俩吵架了,就过来查看情况。然后10班才开始有几个同学出来解释,说L君可能是中暑了,或者受了刺激,一直胡言乱语的。小杨就趁机拉住10班的一个女生问,潘博文在哪儿?
结果女生一脸奇怪地看着他,说:怎么你也问这个问题?L君中午回来就一直说一个叫潘博文的人,可咱们班根本没有这个人啊,不知道你们搞什么鬼。
小杨听完这话,便赶紧下楼,飞奔去宿舍楼那里,结果发现宿舍楼的门竟然和往常一样,是锁住的!小杨头嗡地一下,当场就吓得软在那里了。等他回神,又立刻去了体育老师那,仔细看了体育课的出勤表上的名字,结果在10班那一栏,根本没有找到潘博文的名字。
这之后,小杨整个下午都过得浑浑噩噩的,直到晚自习的时候,班主任跑来通知,说10班有个人因为高考压力过大,开始产生幻觉了,于是被家长接走了。
小杨一听,就猜到这说的铁定就是L君了,当即脑子更乱了。
晚上回家的路上,他本来想看看手机里潘博文的联系方式的,却发现手机莫名没电了。于是小杨只能等回家后,用电脑登了QQ,颤抖着搜了潘博文的名字,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这个好友。
小杨吓得几乎要晕了,立马又拿起手机充电去了,心里只想着快点看看手机里还有没有任何与潘博文有关的消息。
等手机充上了电,开机,手机里的时间却很诡异地显示的是1970年1月1日11:52,小杨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个画面。不过好在,手机连上wifi之后,时间又变得正常了。但等他查看完手机里所有的相片记录,却发现与潘博文有关的东西全部消失不见时,他就崩溃了。
之后,小杨的这部手机里的相机、闹钟和指南针都变得无法使用了。
而至于潘博文这个人,则像没有存在过一样,除了小杨和L君之外,所有人都不知道有过这么一个人。他存在过的痕迹彷佛被上帝抹去了一般,就连小杨的初中毕业合照上,都找不到潘博文的身影了。
后来,小杨对此事的反应倒是渐渐平淡了下来,L君也是闹腾了几天,便消停了。
但等到高考的时候,小杨和L君的高考分数却纷纷遭遇滑铁卢,导致俩人分别错过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最后,小杨去了西南的一所211,而L君则是去了澳洲留学。
到现在,虽然小杨依旧还对潘博文的事情耿耿于怀,但L君却仿佛已经彻底从这件事所造成的阴影里走出来了。
图片
(L君与小杨的聊天记录)
据小杨后期在这条回答里的分析来看,他认为是因为他记忆里所学的内容,与现实里高考的考卷内容有所出入,才导致了他和L君同时发挥失常,没能去到理想的学校。
除此以外,小杨还在这条回答里揭露了更多他记忆里与现实不相符的地方:
-
他记得小米推出过搭载WP8的手机,但现实里并没有。
-
他记得2013年2月份《星游记2》开播,被誉为国产动画的高峰。但现实里的13年并没有播过这部动画。
-
他记得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在他上小学时就在津南有校区,结果现实中是近几年才搬迁的。
-
他记得天津地铁9号线中间的几站是“塘沽——车站北路——远洋城——中心庄——钢管公司”,但现实里却是“塘沽——胡家园——中西村——钢管公司”。
-
他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科幻/恐怖类型的电影叫什么闪电,好评度十分高,主角叫陈帆,他妻子叫戴琳。是王传君和邓家佳参演的,结果在豆瓣查了一下,现实里这部影片还没开拍呢。
图片
那么以上种种离奇迹象呢,使得网友们也纷纷开始猜测,说这个小杨是不是穿越到了平行时空,而我们这个时空恰好就没有潘博文这个人,所以小杨和L君才因此错乱了起来。而小杨和L君当时走的那个宿舍楼地下室,就是所谓的平行时空交换点。
事实上,平行时空这种说法,乍听之下觉得还挺符合情境的,但仔细推敲一下,便会发现以此来解释小杨讲的这个故事,其实根本就说不通。
首先,文里提到过的小温同学,本来应该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小杨原本的回答里,只是提到小温最后去了北京读大学,便再也没有下文了。
但是,大家回想一下啊,这个小温,在他们三人去没有上锁的宿舍楼里找羽毛球的时候,本来是在外面等他们的。当小杨回教室后,却发现小温已经回去了,并且说等了他们很久都没有等到他们出来,所以才先回了教室。
在这之后,小杨立刻又回了那栋宿舍楼,想去看看潘博文是不是还在楼里,却发现宿舍门一直都是锁着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小杨,你是不是应该先找这个小温问清楚,这栋宿舍的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锁着的呢?
如果这栋宿舍楼一直都是被锁着的,那么在这个时空里,小杨和L君是上哪去找羽毛球了呢?本该呆在这个时空的小杨和L君又去了哪呢?
如果这栋楼是小杨和L君进去之后才被锁上的,那小杨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找学校要钥匙,再进去找找潘博文试试吗?万一另一个时空的潘博文也跟了过来呢?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话题里的各种关于平行时空的猜测都非常有意思。
可惜啊,因为潘博文事件被炒得过分火热,于是喜欢较真的网友们呢,就深扒了一下这件事的真实性。
大家找到了发布这条回答的匿名网友“小杨”在文里提到过的那所高中,询问了小杨同届的同学后,却发现,同学们根本就不知道有发生过这件事情。
注意,这里说的“根本不知道有发生过这件事情”,指的并不是同学们依旧不记得潘博文这个人,而是说同学们根本就不记得“有人询问过潘博文这个人的存在,甚至因此被劝回家休养”这件事的存在。
甚至,同学们还说,学校里根本就没有过“L君”这个人,所以网上所谓的“潘博文事件”,根本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被捏造出来的故事罢了。
而近日,发布这条匿名回答的“小杨”,也通过他自己的各大社交媒体账号承认了,潘博文事件确实是他捏造的故事。他本人由于精神状态一直不好,加上19年那段时间心理压力过大,因此才幻想出了这么一个故事。
图片
那么,这个故事呢,本该到这里就彻底结束了。
但这个话题被炒到今日,显然已经不是原作者一条简单的声明就可以让大家停止讨论的了。
现在呢,有人相信原作者所谓的精神压力过大的说法,认为他是一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有人说这是原作者为了博取关注度而杜撰的故事;还有人认为啊,原作者所说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只不过被某些位高权重知情人给发现了,因此被迫掩盖真相,才不得不做出了“精神状态不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