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用层:人机交互 抽象语言-------编码
2.表示层:编码--------二进制
3.网络层:IP----IP地址(逻辑地址)
4.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算盘的人wu
5.物理层:“算盘”
人类最早的网络----对等网
增大网络----达到当今互联网的程度
距离延长----
节点增加----
RJ-45双绞线 100M
中继器:只能单纯的在物理层面施加电压
拓扑:直线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形拓扑,树形拓扑,波环型拓扑/全网装拓扑,星型拓扑
节点增加-----HUB集线器
HUB集线器------地址 安全 延时 冲突
地址:唯一 格式相同 物理地址/MAC地址
48位二进制构成 以16进制显示
出厂即烧录(网卡)
冲突-------相似电流会互相吸引 碰撞 随后抵消
解决方案:CSMA/CD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排队
机制解析:
- 首先使用监听功能,当发现有消息在传递时,停止自身消息发送,并进行监听,随时准备进入下一阶段。
- 当前消息发送完成后,立刻发送自身消息
- 当消息相撞时,会给彼此发送一个阈值,因为阈值是随机的,随意一定会有大小之分,当阈值为0时,再次发送自身消息。
结论:延时被大大增加
- 无限的传输距离
- 没有冲突
- 形成单播
网桥-----交换机
读写功能 存储功能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当数据帧进入交换机后,交换机会优先记录该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与进入接口的映射关系于本地的MAC地址表中,随后查看目标MAC地址,若在本地MAC地址表中存在记录则直接单播即可,若不存在记录,则执行泛洪。
泛洪:向除了进入接口以外的所有接口进行发送。
MAC地址表老化时间:300S
对等网------变大---无限的传输距离 单播 无冲突 -----网桥----交换机 (工作在介质访问控制层)----识别MAC地址--------有记录则单播 无记录则泛洪(泛洪区域)----路由器---CISC思科-----网络层
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都是一个泛洪范围的终点
IPV4地址:32位二进制构成 存在网络位和主机位的区分,网络位用于标定所在范围,主机位用于标定该节点在所在范围内的编号,选用点分十进制显示,为了方便人看,采取8位一分的方式。
二进制 十进制
00000001 1
00000010 2
00000100 4
00001000 8
00010000 16
00100000 32
01000000 64
10000000 128
子网掩码:由32位二进制构成,点分十进制显示,一定是由连续的1和连续的0构成,且连续的1对应网络位,连续的0对应主机位。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通过一种地址找到另一种的地址的协议
ARP的工作原理: ARP先通过广播发送ARP请求包,所有收到广播包的设备均将数据包中的源IP于源MAC地址的映射关系记录在本地的ARP缓存表中,之后查看目标地址,若不是自己则丢弃,若是自己,则以单播的形式回复ARP回复包,在之后的信息传输中,将优先查看本地的ARP缓存表,若存在记录则直接调用即可,若不存在,则使用ARP获取。
广播:强迫交换机进行泛洪的行为
广播----广播域 泛洪-----泛洪区域
ARP缓存表老化时间:180s
免费ARP/无故ARP:用于验证地址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