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 ADR )定义为: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
主要的类型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依赖性、撤药反应、特异质反应、“三致”作用。
具体分析如下:
1.副作用: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正常剂量的药物,随着药物药效的发挥,也会出现和治疗作用无关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在停止用药之后,药物的副作用会逐步的消失,但如果副作用一直比较明显,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2.毒性反应:临床上,不少的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生理生化异常、组织器官结构的病理变化等。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与剂量有一定的关系,多在长时间大量用药后出现,因而个体差异是比较大的。
药品的不良反应包括:
1、对人体有害的副作用,如应用阿托品解除胃肠道痉挛时引起的口干等。
2、毒性反应,如引起失眠,耳鸣,肝功能损害等。
3、过敏反应。
4、致畸形,致突变,致癌。
5、后遗效应。
6,继发性效应。
构成ADR的4个前提是,1、必须是合格药品。2、必须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3、必须是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反应。4、必须是有害的反应。
系统流程
1 系统登录
2 系统主页
3 系统管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功能管理
4、规则管理、指标管理、指标规则管理
5、药品管理
6、不良反应主题管理
7、监测报告、不良反应报告、监测任务管理
8、抗菌药送检记录
系统管理
1.用户管理 :能够实现对系统用户的统一管理;
2.角色管理:能够实现系统的安全策略要求,对功能封装成角色,方便系统授权,按需分配功能,增加隔离效果;
3.功能管理:系统预设的基础功能,有权限的用户可以支持对系统功能菜单信息;
4.指标管理:系统支持每天自动从目标系统获取医院在用的所有检验指标,以供制作监测的规则;
5.指标规则管理:系统支持对已经获取的检验指标变更成为可审核的规则,用户可以自定义选择目标指标;
6.药品管理:系统支持每天自动从目标系统获取药品字典,便于用户查看、标记药品的属性;
7.不良反应主题管理:可以对临床已知不良反应归类,明确不良反应类型,比如肝功能相关、肾功能相关、淋巴相关等等,可以按照类别精准维护与之对应的指标和关联药品,实现精确审核;
监测报告
1.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每天自动监测的结果,以二维图表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可以实现多维度的查询,以及对不良反应数据判定,比如是否为假阳性,并且可以详细看到患者的相关的数据,比如医嘱以及用药历程、检验指标以及趋势图,辅助药师快速决策;
2.监测任务管理:系统对每天监测的情况进行记录,用户可以方便查看当天任务的执行情况,如果发现失败,调整后,可以重复执行,提高系统可用性;
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定义为在用药过程中发生的对健康有害的意外反应,即使是按照正确剂量和途径使用的药物也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因此,在药品上市后,需要对其进行ADR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汇报药物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