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遮荫时粒子群与扰动观察方法的MPPT结果对比及仿真分析

文章通过Simulink模型探讨了光伏遮荫时扰动观察法和粒子群MPPT的性能,比较了I-U和P-U曲线,发现扰动观察法在低光强下表现佳,粒子群在高光强下稳定。为光伏系统MPPT选择提供了参考。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simulink 光伏MPPT模型
光伏遮荫时扰动观察法和粒子群MPPT的结果对比
图1为模型
图2为光伏遮荫时I-U曲线
图3为光伏遮荫时P-U曲线
图4为两种算法结果对比
图5为粒子群的仿真结果显示

ID:83120718392061216

TB_32580620


Simulink是一种常用的MATLAB集成开发环境,用于模拟、建模和分析动态系统。而在光伏领域,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是一项关键技术,用于确保光伏电池阵列能够以最大效率转换太阳能。本文将结合光伏遮荫时扰动观察法和粒子群算法来进行MPPT模型的探讨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图1所示的模型。该模型包括了光伏阵列、光照强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和直流-直流变换器。光伏阵列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获取到当前光照强度,并通过电流传感器测量输出电流。基于这些数据,模型将根据所选的MPPT算法进行控制策略,并利用直流-直流变换器来调整工作点,以实现最大功率输出。

接下来,我们分别观察光伏遮荫时的I-U曲线和P-U曲线,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光伏遮荫时,由于阴影部分的光照强度下降,光伏阵列的输出电流和功率都会有所减小。这对于MPPT算法的性能提出了挑战,因为传统的算法可能无法准确地跟踪到最大功率点。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的MPPT算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到合适的算法。

图4展示了光伏遮荫时扰动观察法和粒子群算法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效果对比。可以看出,扰动观察法在低光照强度下表现出更好的性能,能够更快速地跟踪到最大功率点。而粒子群算法在高光照强度下表现出更好的性能,能够更稳定地保持在最大功率点。

进一步,我们通过图5展示了粒子群算法的仿真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粒子群算法能够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迅速调整工作点,以使光伏阵列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这证明了粒子群算法在光伏遮荫时的MPPT中的有效性。

通过对光伏遮荫时扰动观察法和粒子群MPPT的结果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扰动观察法适用于低光照强度下的光伏遮荫,能够快速追踪到最大功率点。而粒子群算法适用于高光照强度下的光伏遮荫,能够稳定地保持在最大功率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光照强度的变化来选择合适的算法,以实现最优的MPPT性能。

总之,本文通过Simulink光伏MPPT模型的研究和对比分析,探讨了光伏遮荫时扰动观察法和粒子群算法的MPPT性能。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为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算法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同时,我们也展示了粒子群算法的仿真结果,证明了其在光伏遮荫时的有效性。希望本文能够为光伏领域的MPPT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参考。

(文章内容为虚构,仅供参考)

【相关代码 程序地址】: http://nodep.cn/718392061216.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