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层协议以及数据转发过程

本文详细介绍了TCP和UDP两种传输层协议的特性、报文格式、连接建立与关闭过程,以及TCP的流量控制。同时,阐述了数据在不同网络间转发的步骤,包括TCP和IP的封装、路由查找、MAC地址获取等。此外,讨论了TCP与UDP在传输实时数据时的适用场景。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传输层协议—TCP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

1.1 TCP报文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字段长度含义
Source Port16比特源端口,标识哪个应用程序发送
Destination Port16比特目的端口,标识哪个应用程序接收
Sequence Number32比特序号字段。TCP链接中传输的数据流中每个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序号字段的值指的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Aequence Number32比特序号字段。TCP链接中传输的数据流中每个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序号字段的值指的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Data Offset4比特数据偏移,即首部长度,指出TCP报文段的数据起始处距离TCP报文段的起始处有多远,以32比特(4字节)为计算单位。最多有60字节的首部,若无选项字段,正常为20字节
Reserved6比特保留,必须填0
URG1比特紧急指针有效标识。它告诉系统此报文段中有紧急数据,应尽快传送(相当于高优先级的数据)
ACK1比特确认序号有效标识。只有当ACK=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当ACK=0时,确认号无效
PSH1比特标识接收方应该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给应用层。接收到PSH = 1的TCP报文段,应尽快的交付接收应用进程,而不再等待整个缓存都填满了后再向上交付。
RST1比特重建连接标识。当RST=1时,表明TCP连接中出现严重错误(如由于主机崩溃或其他原因),必须释放连接,然后再重新建立连接
SYN1比特同步序号标识,用来发起一个连接。SYN=1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请求
FIN1比特发端完成发送任务标识。用来释放一个连接。FIN=1表明此报文段的发送端的数据已经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连接
Window16比特窗口:TCP的流量控制,窗口起始于确认序号字段指明的值,这个值是接收端正期望接收的字节数。窗口最大为65535字节
Checksum16比特校验字段,包括TCP首部和TCP数据,是一个强制性的字段,一定是由发端计算和存储,并由收端进行验证。在计算检验和时,要在TCP报文段的前面加上12字节的伪首部
Urgent Pointer16比特紧急指针,只有当URG标志置1时紧急指针才有效。TCP的紧急方式是发送端向另一端发送紧急数据的一种方式。紧急指针指出在本报文段中紧急数据共有多少个字节(紧急数据放在本报文段数据的最前面)
Options可变选项字段。TCP协议最初只规定了一种选项,即最长报文段长度(数据字段加上TCP首部),又称为MSS。MSS告诉对方TCP“我的缓存所能接收的报文段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是MSS个字节”新的RFC规定有以下几种选型:选项表结束,无操作,最大报文段长度,窗口扩大因子,时间戳。
Padding可变填充字段,用来补位,使整个首部长度是4字节的整数倍
data可变TCP负载
  • 窗口扩大因子:3字节,其中一个字节表示偏移值S。新的窗口值等于TCP首部中的窗口位数增大到(16+S),相当于把窗口值向左移动S位后获得实际的窗口大小。
  • 时间戳:10字节,其中最主要的字段是时间戳值(4字节)和时间戳回送应答字段(4字节);
  • 选项确认选项:

1.2 TCP协议过程

1.2.1 TCP连接建立过程

TCP通过三次握手建立可靠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全双工传输层协议。
TCP连接的建立是一个三次握手的过程。如图所示:

  1. 主机A(通常也称为客户端)发送一个标识了SYN的数据段,表示期望与服务器A建立连接,此数据段的序列号(seq)为a。
  2. 服务器A回复标识了SYN+ACK的数据段,此数据段的序列号(seq)为b,确认序列号为主机A的序列号加1(a+1),以此作为对主机A的SYN报文的确认。
  3. 主机A发送一个标识了ACK的数据段,此数据段的序列号(seq)为a+1,确认序列号为服务器A的序列号加1(b+1),以此作为对服务器A的SYN报文段的确认。

1.2.2 TCP传输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TCP的可靠传输还体现在TCP使用了确认技术来确保目的设备收到了从源设备发来的数据,并且是准确无误的。确认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目的设备接收到源设备发送的数据段时,会向源端发送确认报文,源设备收到确认报文后,继续发送数据段,如此重复。
如图所示,主机A向服务器A发送TCP数据段,为描述方便假定每个数据段的长度都是500个字节。当服务器A成功收到序列号是M+1499的字节以及之前的所有字节时,会以序列号M+1499+1=M+1500进行确认。另外,由于数据段N+3传输失败,所以服务器A未能收到序列号为M+1500的字节,因此服务器A还会再次以序列号M+1500进行确认。

1.2.3 TCP流量控制

TCP滑动窗口技术通过动态改变窗口大小来实现对端到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流量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所示,主机A和服务器A之间通过滑动窗口来实现流量控制。为方便理解,此例中只考虑主机A发送数据给服务器A时,服务器A通过滑动窗口进行的流量控制。
主机A向服务器发送4个长度为1024字节的数据段,其中主机的窗口大小为4096个字节。服务器A收到第3个数据段后,缓存区满,第4个数据段被丢弃。服务器以ACK3073响应,窗口大小调整为3072,表明服务器的缓冲区只能处理3072个字节的数据段。于是主机A改变其发送速率,发送窗口大小为3072的数据段。

1.2.4 TCP连接关闭过程

主机在关闭连接之前,要确认收到来自对方的AC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支持全双工模式传输数据,这意味着同一时刻两个方向都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在传输数据之前,TCP通过三次握手建立的实际上是两个方向的连接,因此在传输完毕后,两个方向的连接必须都关闭。
TCP连接的建立是一个三次握手的过程,而TCP连接的终止则要经过四次握手。
如图所示:

  1. 主机A想终止连接,于是发送一个标识了FIN,ACK的数据段,序列号为a,确认序列号为b。
  2. 服务器A回应一个标识了ACK的数据段,序列号为b,确认序号为a+1,作为对主机A的FIN报文的确认。
  3. 服务器A想终止连接,于是向主机A发送一个标识了FIN,ACK的数据段,序列号为b,确认序列号为a+1。
  4. 主机A回应一个标识了ACK的数据段,序列号为a+1,确认序号为b+1,作为对服务器A的FIN报文的确认。
    以上四次交互便完成了两个方向连接的关闭。

二、传输层协议—UDP

UDP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传输可靠性没有保证。

2.1 UDP报文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字段长度描述
Source Port2字节标识哪个应用程序发送(发送进程)
Destination Port2字节标识哪个应用程序接收(接收进程)
Length2字节UDP首部加上UDP数据的字节数,最小为8
Checksum2字节覆盖UDP首部和UDP数据,是可选的
data octets变长UDP负载,可选的

2.2 UDP传输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机A发送数据包时,这些数据包是以有序的方式发送到网络中的,每个数据包独立地在网络中被发送,所以不同的数据包可能会通过不同的网络路径到达主机B。这样的情况下,先发送的数据包不一定先到达主机B。因为UDP数据包没有序号,主机B将无法通过UDP协议将数据包按照原来的顺序重新组合,所以此时需要应用程序提供报文的到达确认、排序和流量控制等功能。通常情况下,UDP采用实时传输机制和时间戳来传输语音和视频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UDP适合传输对延迟敏感的流量,如语音和视频。
在使用TCP协议传输数据时,如果一个数据段丢失或者接收端对某个数据段没有确认,发送端会重新发送该数据段。
TCP重新发送数据会带来传输延迟和重复数据,降低了用户的体验。对于迟延敏感的应用,少量的数据丢失一般可以被忽略,这时使用UDP传输将能够提升用户的体验。

三、数据转发过程

数据包在相同网段内或不同网段之间转发所依据的原理基本一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可以在同一网络内或者不同网络间传输,数据转发过程也分为本地转发和远程转发,但两者的数据转发原理是基本一样的,都是遵循TCP/IP协议簇。

3.1 TCP封装

当主机建立了到达目的地的TCP连接后,便开始对应用层数据进行封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机A会对待发送的应用数据首先执行加密和压缩等相关操作,之后进行传输层封装。Web应用是基于传输层的TCP协议传输数据的。主机A使用TCP进行报文封装时,必须填充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字段,初始序列号和确认序列号字段,标识位,窗口字段以及校验和字段。此例中数据段的源端口号为主机A随机选择的1027号端口,目的端口号为服务器A的TCP知名端口80。

3.2 IP封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机A完成传输层(TCP封装)封装后,一般会进行网络层数据封装,在使用IP进行封装时,需要明确IP报文的源和目的地址。如果IP报文的大小大于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TU),则该报文有可能在传输过程中被分片。
生存时间(TTL)字段用来减少网络环路造成的影响。ARG3系列路由器产生的数据包,默认TTL值为255。路由器转发一个数据包时,该值会被减1,如果路由器发现该值被减为0,就会丢弃该数据包。这样,即使网络中存在环路,数据包也不会在网络上一直被转发。
协议字段标识了传输层所使用的协议。本例中,传输层使用的是TCP协议,所以该字段的填充值为0X06。

3.3 查找路由

主机A必须要拥有到达目的地的路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个主机都会独自维护各自的路由表项。主机A在完成IP封装后发送数据前需要先检查是否能够到达目的端,这个过程是通过查找路由来完成的。在此示例中,主机A拥有一条到达“任何网络”的路由,它发往其他网络的数据都会通过IP地址为10.1.1.1的接口转发到下一跳,即网关10.1.1.254。

3.4查找MAC地址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下来,由于数据包要被封装成数据帧,所以主机A需要获取下一跳的MAC地址,也就是网关的MAC地址。主机首先会查询ARP缓存表。本例中,主机A的ARP缓存表中存在网关MAC地址的表项。
如果没有查找到网关的MAC地址表项,主机A会通过发送ARP请求来获取网关的MAC地址。

3.5 以太网封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机A在链路层封装数据帧时,会遵循IEEE 802.3或Ethernet_II标准,Ethernet_II帧头中的类型字段填充为0x0800,以表示网络层使用的是IP协议。源MAC地址为主机A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网关路由器E0/0接口的MAC地址。

3.6 数据帧转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机A工作在半双工状态下,所以会使用CSMA/CD来检测链路是否空闲。如果链路空闲,主机A会将一个前导码(Preamble)和一个帧首定界符(SFD)附加到帧头然后进行传输。前导码的作用是使接收设备进行同步并做好接收数据帧的准备。前导码是包括了7个字节的二进制“1”、“0”交替的代码,即1010…10共56位。帧首定界符是长度为1个字节的10101011二进制序列,它的作用是使接收端对帧的第一位进行定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例中,主机A发送数据帧到共享以太网,此网络中的所有网络设备都会收到该帧。设备收到帧之后,首先会进行FCS校验。如果FCS校验未能通过,则帧被立即丢弃。对于通过了FCS校验的帧,设备会检查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如果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与自己的MAC地址不同,设备将丢弃帧,如果相同,则会继续处理。处理过程中,帧头帧尾会被剥去(也就是解封装),剩下的数据报文会被根据帧头中的类型字段的值来送到网络层中的对应协议模块去处理。

3.7数据包转发过程

网关检查是否具有到达目的网络的路由条目。如果存在转发路径,则为数据包添加一个新的二层帧头和帧尾,并继续转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TA收到此数据报文后,网络层会对该报文进行处理。RTA首先根据IP头部信息中的校验和字段,检查IP数据报文头部的完整性,然后根据目的IP地址查看路由表,确定是否能够将数据包转发到目的端。RTA还必须对TTL的值进行处理。另外,报文大小不能超过MTU值。如果报文大小超过MTU值,则报文将被分片。
网络层处理完成后,报文将被送到数据链路层重新进行封装,成为一个新的数据帧,该帧的头部会封装新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如果当前网络设备不知道下一跳的MAC地址,将会使用ARP来获得。

3.8 数据帧解封装

RTB以服务器A的MAC地址作为目的MAC继续转发。
服务器A接收到该数据帧后,发现目的MAC为自己的MAC,于是会继续处理该数据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示例中,服务器A处于一个共享以太网中,两台服务器都会收到RTB发送的数据帧。该帧的目的MAC地址与服务器B的接口MAC地址不匹配,所以会被服务器B丢弃。
服务器A成功收到该帧,并通过FCS校验。服务器A将利用帧中的类型字段来识别在网络层处理该数据的协议。该示例中,服务器A会将解封装后的此数据交给网络层的IP协议来进行处理。

3.9 数据包解封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服务器A通过IP协议来处理该报文,首先会通过校验和字段来验证报文头的完整性,然后检查IP报文头中的目的IP地址是否与自己当前的IP地址匹配。
如果在源与目的之间的数据传输期间数据发生了报文分片,则报文会被目的端重新组合。标识字段用于标识属于同一数据源的分片报文,偏移量表示该分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标志字段目前只有两位有意义,标志字段最低位为1表示后面还有分片,为0表示这已经是最后一个数据片;中间一位为1表示不能分片,为0表示允许分片。所有的分片报文必须被目的端全部接收到后才会进行重新组合。
协议字段表示此数据包携带的上层数据是哪种协议的数据。需要注意的是,下一个报头并非总是传输层报头。例如,ICMP报文也是使用IP协议封装,协议字段值为0x01。

3.10 数据端解封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IP报文头被处理完并剥离后,数据段会被发送到传输层进行处理。在此示例中,传输层协议使用的是TCP,且发送端和接收端已经通过三次握手建立了连接。传输层收到该数据段后,TCP协议会查看并处理该数据段头部信息,其中目的端口号为80,用于表示处理该数据的应用层协议为HTTP协议。TCP处理完头部信息后会将此数据段头部进行剥离,然后将剩下的应用数据发送到HTTP协议进行处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