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曼昆 - 第7版 - 2015年5月
经济
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
经济学
研究 如何 对 社会稀缺资源 进行 有效分配
微观经济学
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
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 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
1、国内生产总值(GDP)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不包括家庭内的生产和消费
A支付 B对A的煮饭钱 计入GDP;
若B私下给A煮饭,则该费用难以被统计(隐蔽经济);
若AB结婚,B对A煮饭的价值就不计入GDP。
租房计入GDP,住自家不需要付租金,但也要计入GDP;
基于一个假设:所有者将房屋出租给自己,然后通过 租金价值 来估算 自有房产的GDP。
生产活动:
A将二手车卖给B时,二手车价值不计入GDP。
最终成果:
用纸生产贺卡时,纸为中间物品,贺卡为最终物品。
1.1、GDP组成
G D P = 消 费 + 投 资 + 政 府 购 买 + 净 出 口 GDP = 消费 + 投资 + 政府购买 + 净出口 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 消费(consumption):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 投资(investment):对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包括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购买
- 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 净出口(net export): 净 出 口 = 出 口 − 进 口 净出口 = 出口 - 进口 净出口=出口−进口
新住房购买划入投资(建筑物购买)而非消费
1.2、GDP平减指数
- GDP deflator
- G D P 平 减 指 数 = 名 义 G D P 真 实 G D P × 100 GDP平减指数 = \frac{名义GDP}{真实GDP} \times 100 GDP平减指数=真实GDP名义GDP×100
-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首先要指定某年作为基年)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 通货膨胀率:衡量 从上一时期到下一时期 某个物价水平 的 变动百分比
计算某国相邻两年的通货膨胀率,按第一年为基年,基年GDP平减指数为100:
通 货 膨 胀 率 第 二 年 = G D P 平 减 指 数 第 二 年 − G D P 平 减 指 数 第 一 年 G D P 平 减 指 数 第 一 年 × 100 % = 名 义 G D P 第 二 年 真 实 G D P 第 二 年 − 1 通货膨胀率_{第二年} = \frac{GDP平减指数_{第二年}-GDP平减指数_{第一年}}{GDP平减指数_{第一年}} \times 100\% = \frac{名义GDP_{第二年}}{真实GDP_{第二年}} - 1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GDP平减指数第一年GDP平减指数第二年−GDP平减指数第一年×100%=真实GDP第二年名义GDP第二年−1
2、消费物价指数(CPI)
- Consumer Price Index
- 普通消费者 所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 总费用的 衡量指标
C P I = 一 篮 子 价 格 当 年 一 篮 子 价 格 基 年 × 100 CPI = \frac{一篮子价格_{当年}}{一篮子价格_{基年}} \times 100 CPI=一篮子价格基年一篮子价格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