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

动态路由

优点:

1.配置相比静态路由更加简单,只需运行相对应的路由协议就行

由某种算法算出的路径,

2.可以基于拓补结构的变化而自动收敛

缺点:

1.占用网络带宽,还有一些静态路由不会消耗的资源,到动态路由也会消耗

因为存在数据包的发送,可能会占用额外的资源--带宽资源,硬件资源

2.相比于静态路由危险性更高,出现安全问题

3.因为动态路由是通过单一算法来进行路径计算的,所以,可能会出现选路不佳的情况,甚至可能出现环路

根据范围(AS--自制系统)对动态路由进行分类

如果不分割自治,就会出现很多不同的问题,

应用在自治系统内部的动态路由协议--IGP--内部网关协议

应用在自治系统之间的动态路由协议--EGP--外部网关协议

BGP--应用在AI之间的协议

EGP不使用算法

IGP--根据算法分类

1.距离矢量协议--DV--直接传递路由条目信息---将自己的路由信息传递给别人,将未知网段的路由信息抄到自己的路由缓存表上(通过传递路由条目信息获取未知网段的路由信息)

贝尔曼.福特算法--“根据传闻的路由协议”---RIP(也比较少)

2.链路状态协议--LS--通过传递拓扑信息(链路状态信息--LSA)来获取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形结构)使用SPF算法将拓扑(图形)转化为以自己为起点的树形结构(也避免了环路的出现),最终计算出无环的路径信息--OSPF(IDP协议大部分都是用这个),IS-IS,EIGRP(较少)

RIP ---路由信息协议--距离矢量型协议的典型代表0--应用层协议

1.算法-贝尔曼.福特算法--

2.开销值--动态路由协议选路的依据--优先级一样的时候选择开销值

不同动态路由协议之间,对开销值的评判标准不同,

RIP是以跳数作为开销值的评判标准,工作半径--15跳

如果一条路由的开销值达到16跳时,则将认定目标网段不可达

开销值=本地的开销值+1

两个相连的路由--R2到R1的开销值为1

在传递过程中只需要传递两个参数:

1.目标网段信息--表明去哪里

2.OOH

Proto:协议

pre:优先级

Cost:开销值

Flags:本地标记

nexthop:下一跳--根据贝尔曼福特算法--谁给路由器发的--谁就是下一跳

Interface:出接口-G0/0/0还是从接收路由器R1向R2的左边的G0/0/0

RIP的版本

RIPV1,RIPV2(主要应用于IPV4)

RIPNG(主要应用于IPV6)

RIPV1,RIPV2区别

1.RIPV1有类别的路由协议,RIPV2无类别的路由协议

不带子网掩码就是有类别--类似于2.2.2.0/24不带后面的/24--就按默认方式来,子网掩码就变成了2.0.0.0/8

带子网掩码就是无类别

因为RIPV1不携带子网掩码,只能按照主类加表,所以成为有类别的路由协议

因为RIPV2在传递网段信息时携带子网掩码,不安主类加表,所以成为无类别的路由协议

RIPV2更加好用,可以支持VLSM和CIDR

RIPV1不支持非连续子网环境

1.0/24和2.0/24是连续网段吗,但是中间加了一个就成为了非连续子网段

然后执行RIPV1

左右两个环回

宣告12.0.0.0和23.0.0.0

从右边R1走向R2,然后就会有一部分流量从R2转向R1,这样就会浪费流量

左右两个路由器就会给中间发消息就会发送172.16.0.0/21

2.RIPV1不支持手工认证,RIPV2支持手工认证

在上面加一个暗号,配对成功才会进行接收--增强安全性

3.RIPV1是以广播的形式传递路由信息,RIPV2是以组播的形式传递路由信息--224.0.0.9--这种224.0.0.x的形式的组播地址统称为本地链路组播--

本地链路组播为目标IP地址的数据包中的TTL值默认为1---代表的是不能转发--只能在设备直连的广播域中传播,不能往直连以外的广播域传播--组播地址会存在一个对应的组播MAC地址,组播MAC地址前面固定位01-00-5e,后面24位位组播地址的后24位

组播地址的源MAC地址是有对应的

组播的目标MAC地址前24位固定的--01005e,后24位就是组播地址的后24位0.0.9---这是一个虚拟的地址--交换机收到后也会泛洪,当交换机连接路由器和一台电脑后,还是会发给电脑的,这时候的电脑看到封装2层的MAC地址不是给本电脑的,就会自动丢弃掉,然后会使电脑被占用的空间减少

交换机泛洪的场景

1.遇见广播帧

2.遇见组播帧

2.遇见未知单播帧

RIP的数据包

1.request包--请求包

2.response包--应答包(更新包)--其中真正携带路由信息的数据包--

RIP收敛后依然每隔30秒会发送一个response包,这种行为我们成为RIP的周期更新

这种行为很有必要--保证连接不会断开---保活机制--而发送response包是因为RIP没有hello包,所以才会发送response包,并且RIP也没有确认机制,所以这也属于一种补偿机制,

二层传输不可靠(MAC地址传输)

三层传输不可靠(IP地址传输)

四层传输可靠(tcp传输)--这是一种补偿机制

但如果四层传输为(udp传输)也就不可靠了

只能靠五层传输了(RIP传输)--RIP因为没有确认机制,所以就会每隔30秒出现一个response包回复

RIP周期更新:

主要原因

1.RIP自身没有确认机制

2.RIP自身没有保护机制

所以每一条消息都会附加路由条目,将路由器中的路由表进行刷新

但如果长期没有刷新,就自动认为此条路由路径断开了

RIP采用异步周期更新机制---同步更新占用带宽太多,可能会造成网络堵塞

RIP的计时器(化为体系下的)

1,周期更新计时器--默认30s一更新,但并没有严格按照30秒一更新,保证不会在同一时间全体更新和异步更新机制,在执行时会存在一个正负五秒的偏差

2.失效计时器--180秒,当一条路由信息在180s内还没有刷新,则将判定该路由失效不可达,将该路由从全局路由表中删除,并将开销值改为16(开销值改为16就默认这条路由失效了),并暂时保存在缓存当中(但在发送的过程中依旧发送出去)--带毒传输(无法说出那一条路由条目失效,所以会将开销值改为16,就用另一种方式说明了自己下面的这一条路由条目失效了)

3.垃圾收集计时器--120s

在路由失效之后,在120s内会存在缓存中,到达120s后,会将该失效的路由从缓存中删除--就彻底删除了

RIP 出现环的问题

在异步更新期间出现

RIP的破环机制

1.15跳限制

2.触发更新:拓扑变化的一瞬间,就直接发信息发出去,让其他的路由器刷新出来这个信息,加速收敛。就保证了环的不出现,但是在发送前的时间就立刻更改也会造成环的形成

3.水平分割机制--从那个接口学的信息不再从这个接口发出去

4.毒性逆转--从那个接口学到的信息依然可以从这个接口发出,但是必须要带毒

注意: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转同时启动,因为两个的做法相互矛盾,只能二选一,在华为系统中就会默认直接启动毒性逆转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