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指令系统——CISC和RISC

一、指令系统结构的发展

由于指令系统是计算机软、硬件的交界面,因此无论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还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都必然会引起指令系统的演变和发展。其中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mputer,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结构和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结构是目前在商业上占主导地位的指令系统结构。CISC设计更关注功能,RISC设计更关注速度。CISC指令系统崇尚大而全的设计理念,RISC指令系统崇尚少而精、精而快的设计理念。[1]

二、CISC与RISC对比

对比维度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核心设计理念

用一条功能复杂指令代替多条简单指令。

增加新的指令,增加寻址方式,增加数据表示方式。

仅保留简单、高频指令。通过软件实现功能比较复杂的指令。

提高流水线效率(大部分指令可以单指令完成;延迟转移技术)。

指令系统和执行

复杂:指令数量多,格式复杂,寻址方式多样。

多数指令需多个时钟周期完成。

指令数量少,格式规整,参数少、长度固定,功能简单。

寻址方式少。

控制器

实现

采用微程序控制。

采用硬布线控制逻辑。

存储器

访问

支持多种存储器访问指令。

采用LOAD/STORE结构。

LOAD/STORE指令可访问存储器,其他指令操作寄存器。

寄存器

设计

寄存器数量有限,大量使用内存操作。

寄存器与内存之间的操作较为频繁。

寄存器数量多,支持寄存器窗口技术。

大部分操作在寄存器之间完成,减少内存操作带来的延迟。

典型缺点

大约20%的指令占据了80%的处理机执行时间。

指令执行时间长,硬件成本高,研发周期长。

代码密度低(程序体积大)。

依赖高度优化的编译器。

性能优化方向

依赖微程序控制和硬件增强功能。

优化重点在于减少程序中的指令数量。

依赖优化编译技术,采用延迟转移、流水线重命名等技术提升效率。

发展方向

(1)关注与RISC相同的技术焦点(如增加通用寄存器、优化流水线)。

(2)融入部分RISC特性(如PowerPC)。

(1)越来越复杂(实现可能:芯片密度和硬件速度提高)。

(2)融入部分CISC特性(如Pentium处理器采用RISC特征)。

适用场景

适合通用计算和向后兼容需求,适合传统桌面/服务器,如x86 架构。

适合嵌入式系统、移动设备,低功耗、高能效,如ARM 架构。

补充:关于CISC和RISC的融合发展趋势

现代处理器(如x86和ARM)结合两者优势:CISC架构引入RISC式解码,RISC架构吸收CISC的复杂操作(如浮点指令)。

内容参考: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第二版)

[2]risc(精简指令集)和cisc(复杂指令集)的定义与区别-CSDN博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